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蔡申瓯
释义

蔡申瓯,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千人计划”入选专家。2010年,蔡申瓯说,他在美国待的时间比在中国待的时间还久,20多年,是数学教授和生命科学教授,回国不到半年。他现在在交大研究院任职,这个研究院就是做交叉理科、工科、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平台,最后是提供各种基金方面的准备的综合性大学。另外在教育方面,交大完全采取新的一种体制,来创造创新人才的教育。

2010年5月21日上午,“圆梦·中国”——“千人计划”入选者归国心路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九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代表在此畅谈归来报效祖国的心路历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千人计划”入选专家蔡申瓯指出,目前中国有了很好的引进海外人才的条件,但是要注意让年轻人安心、专心做科研。同时,中国成为科学大国必须还要做得更大,不仅是“千人计划”这样的事,还要引进非华人,把整个美国、西方整个大学引进来。

蔡申瓯称,他在美国待的时间比在中国待的时间还久,20多年,是数学教授和生命科学教授,回国不到半年。看到这个国家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他们不得不回来。他现在在交大研究院任职,这个研究院就是做交叉理科、工科、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平台,最后是提供各种基金方面的准备的综合性大学。另外在教育方面,交大完全采取新的一种体制,来创造创新人才的教育。这次从美国回来,四至五个月之间他已经招聘了八个人,一般情况下这种人才好几年才可以招成,说明现在中国的确有很好的条件,他们都已经是美国很好的人才,他们都准备回来。这是中国的条件,是交大的理科和工科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蔡申瓯称,他经常和别人讲,在中国做的是手机的速度,在美国是电子邮件的速度,就是说在美国做什么事,发个电子邮件,你等几天,事情过来了,在这里是手机,必须马上要回答人家的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冲突实际上很自然的,中国的发展非常快,每一个人才都是客人,美国进入到学校都已经是将近一百年稳定的体制了,我们现在这个体制是每天都在变,每天都不一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有的人想回来做管理、做大事的人,他们说中国的系统觉得很难办,我觉得你需要学会做特例,等你稳定了,慢慢中国也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系统需要完善,但的确有自己的特点,你只有利用这个系统的长处,弥补它的短处,做好自己的事情。

蔡申瓯说,回来之后,不仅是校长,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对我们这些人都很支持的。现在有一个问题,刚才提到为什么在中国很多人不愿意做科学?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国现在的年轻人的待遇非常的低,这使得很多很好的人都不愿意在科学方面发展。包括我教的课,很多很好的学生,一问就是说,做科学是永远翻不开身的。至于这个问题,关于“千人计划”,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自己的年轻人的待遇,让年轻人真正开始安心、专心做科研,不要追求SCI这些没有意义的指标,在当初发展的时候,中国初期发展是需要,但是现在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时候,就不能再追求这些虚的东西,要真正做深的、前沿的东西。有的教授问我,什么是前沿?我说我做的是前沿,和别人不同的是前沿,不要老是追求这些指标,发表文章,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蔡申瓯还指出,在引进高端人才的时候,我们不仅引进自己的华人,我们要真正成为科学大国,还要引进非华人,交大引进很多法国非华人的教授,但是这个体制更难了,但是要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必须要做这件事,不仅要引进非华人,而且要把整个美国、西方整个大学引进来,因为中国的大学要竞争,这样才可以真正发展科学和教育方面的新形式。中国成为科学大国必须还要做得更大,不仅是“千人计划”这样的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3: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