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皇渎浜
释义

吴国始祖泰伯九十一岁三月初三殁后,决定将灵柩安葬“梅里”(今梅村)东北六里许的“铁山”(今鸿山)。出殡那天,声势浩大,哭声震天,几十号丧船从都城出发、沿着伯渎河顺流向东而进,过了“三让桥”(今茅塘桥)不远,北首有条泊渎分支,领丧人站在浜口,看见铁山就在正北,即命丧船进浜,行不多久,已抵浜底,却是尽头。灵柩按规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无奈之下,只得禀告仲雍,仲雍亲自上岸察看地形,见距河浜顶头几十丈就有条“双径”可通铁山,于是计议停下丧船,集结力量开河。

“双径”南北有两个村子,村民们见很多送丧人饿着肚子在开河,就办了酒菜,做了糕点,烧了茶水给开河人送去。开河人虽已饥饿,又不能随便吃百姓的东西,仲雍见到这种情况,便对开河人讲:“你们饥饿了,就吃吧!由我们统一付钱给村民。因为花钱买下了两村的酒菜、后来就把南村叫成“南酒店”、北村叫成“北酒店”,至今尚未改名。河还未开通,可吉日良辰将临,无奈灵柩只能改从陆地行走,灵柩到“西荒墩”,当地百姓早已摆设祭台,办了祭品,点燃香烛,纷纷跪拜祭奠。祭毕,灵柩往“大泾沿”进发。当时送丧人很多,还加上沿路争先恐后跪在道旁迎送泰伯灵柩的百姓,因此一路上踏损了许多麦田,仲雍见此情景,立即命人开路先行,丢甩银锭在踏损的庄稼田中,以作赔损之费。这一举动,后来也成了民间习俗,凡出丧都要丢甩纸锭买路。灵柩经过“黄石弄”直抵铁山,三声炮响,泰伯落葬在铁山南麓,堆垒坟莹,俗称“皇墩”或“皇陵”。至宋哲宗赵煦元佑七年(1092年),在墓门口建造了一座花岗石牌坊,上刻“至德墓道”,并把铁山更名为“古皇山”。泰伯逝世后,朝政由仲雍执掌,为了纪念这条不平凡的出丧路径,就把那条无名死浜命名为“皇渎浜”、“双径”改名为“丧径”,“西荒墩”,改名为“祭皇墩”,“大泾沿”改名为“路泾沿”、“黄石弄”改名为“王宅弄”,并在皇渎浜浜稍上立了块约50公分宽,115公分长的青石碑,正面刻着“皇渎浜”三字,背面刻有出丧的“丧泾图”。这块古老的石碑当地老人都见过。据一位老人讲:“这块石碑先在村头河滩上,后埋到河边电灌站去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