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蔡孟珍 |
释义 | 自大学时代参加昆曲社,追随曲学名家夏焕新、焦承允、杜自然、许闻佩诸先生习曲。历年担纲演出昆曲戏〈学堂〉、〈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琴挑〉、〈思凡〉、〈寄子〉、〈扈三娘〉、〈水斗〉、〈断桥〉、〈小宴〉;并擅长苏州弹词。 演艺之外,以深厚学术基础结合表演学、语言学,从事古典昆曲之研究,著作等身。经常受邀国内外参访演出及发表昆曲专业论文,颇受国内外学界重视。 学术专长中国古典戏曲、文学、俗文学、说唱艺术、昆曲舞台艺术。 经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昆曲研究社指导教授 专著专论期刊论文98.05. 〈重读《牡丹亭》的几个门径──以训诂、音律、民俗、表演学切入〉,《重读经典:中国传统小说与戏曲多重透视》P.890-909,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96.12. 〈牡丹亭「声腔説」述论〉《汤显祖研究通讯》,浙江遂昌,2007年第2期(总第5期) P.42-49。 96.09. 〈《十五贯》的民间取向〉,《十五贯评论集》,P.245-260,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96.08. 〈将这土腔推陈出新——江南园林中的昆曲艺术〉,谬斯客古典乐刊,P.84-89。 94.08. 〈《牡丹亭》场上表演的几个问题〉《汤显祖研究通讯》,浙江遂昌,2005年第1期(总第2期) P.26-36。 93.07.10 〈大考牡丹亭,以上皆非〉,联合报「民意论坛」。 90.09. 〈自成体系,独见迭出——谈洛地的《词乐曲唱》〉,书目季刊 ,第三十五卷二期,P.59-68。 90.06. 〈宋元明负心题材在戏曲中的流衍〉,国文学报,第三十期,P.205-226。 89.09. 〈中国戏曲的文学与艺术〉收於《中国文学与美学》,P.353-378,五南书局。 87.06. 〈由表演美学论古典戏曲的特殊综合历程〉,国文学报,第廿七期,P.249-270。 86.10. 〈由古典戏曲特质谈戏曲教学应有的方向〉,人文及社会科学教育教学通讯,八卷三期,P.25-30。 86.12. 〈曲学上的拓荒补阙之作--谈钱南扬的《戏文概论》〉,书目季刊,第卅一卷三期,P.67-74。 85.06. 〈诗词曲用韵初探〉,国文学报第二十五期,P.279-299。 84.03. 〈《琵琶记》「也不寻宫数调」考辨〉,中国学术年刊,第十六期 ,P.159-172。 83.06. 〈汤显祖「拗折天下人嗓子」质疑-兼谈《牡丹亭》的腔调问题〉,教学与研究,第十六期,P.83-97。 83.01. 〈传古人之神方为上乘-谈昆曲的咬字〉,国文天地,一○四期,P.37-42。 82.10. 〈知权乎?小人乎?--祭仲废昭立厉三传异义考辨〉,孔孟月刊,第三十二卷第二期,P.26-34。 82.03. 〈曲论中的「当行本色」说〉,中国学术年刊,第十四期,P.333 -364。 81.12. 〈始悟南昆胜北昆〉,国文天地,第九一期,P.52-54。 研讨会论文97.01 〈重读《牡丹亭》的几个门径──以训诂、音律、民俗、表演学切入〉,重读经典:中国传统小说与戏曲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95.12. 〈传统戏曲音韵传承之回顾与前瞻〉,戏曲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国立台湾师大文学院,论文集P.59-87。 95.09. 〈谈《牡丹亭》的科诨运用〉,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遂昌,论文集P.402-412。 95.07. 〈牡丹亭「声腔说」述论〉,第三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苏州,论文集P.1-11。 93.11. 〈《牡丹亭》场上表演的几个问题〉 第三届中国演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大韩民国汉城淑明女子大学,收於《中国文化研究学会》第五辑,P. 64-92,中国文化研究会,汉城。 93.07. 〈弦索北曲遗音考〉第六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术研讨会,P. 1-13,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邯郸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91.10. 〈由建构观点谈古典戏曲教学〉新课程建构式教学研讨会,收於《新课程建构式教学理论与实践》(P.92-107)台湾师范大学。 88.05. 〈明·沈宠绥在戏曲音韵学上的贡献〉《第六届国际暨第七届中华民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於《声韵论丛》第九辑P. 255-288),台湾大学。 87.03. 〈雅部昆曲在近代史上之消长〉《第四届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67-285),中央大学。 86.08. Vocal Accents in Chinese Kun Opera*: Theory and Practice.(〈昆曲唱腔研究:学术兼备〉)Pan European Voice Conference(「欧洲声音学科际整合会议」)德国·庐森堡。(本论文由本人执笔并作唱腔示范,其他合作者洪振耀等人则担任翻译、解说) 86.05. 〈元曲唱演之音韵基础〉《第十五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543-575), 逢甲大学。 86.03. 〈吴梅《南北词简谱》在近代曲学上的价值〉《第三届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283-302),中央大学。 专著及专著论文97.03 《曲韵与舞台唱念》(增订版),P.1-286,台湾学生书局。 92.01. 《曲学探赜》,P.1-398,台湾学生书局。 90.11. 《琵琶记的表演艺术》,P.1-183,台湾学生书局。 88.03. 《沈宠绥曲学探微》,P.1-212,五南书局。 87.09. 《曲选》,P.1-285,五南书局(与杨振良合著)。 86.10. 《曲韵与舞台唱念》,P.1-271,里仁书局。 81.09. 《近代曲学二家研究—吴梅、王季烈》,P.1-338,台湾学生书局。 技术报告及其他一、研究奖励: 98.12.12 彰化女子高级中学九十周年校庆,获颁「杰出校友奖」(学术教育类) 〈《牡丹亭》现代演出版之比较研究〉获九十六学年度国立台湾师大学术研究推升计画补助。 〈古典戏曲经典名著研读计画〉获九十五年度教育部顾问室史料典籍研读计画补助。 〈昆曲中之北曲遗音考索〉获九十二学年度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奖助。 《沈宠绥曲学探微》获八十八学年度国科会研究奖助。 《曲韵与唱念关系之探索》获八十五学年国科会研究奖助。 〈汤显祖「拗折天下人嗓子」质疑——兼谈《牡丹亭》的腔调问题〉获八十三年学年度国科会研究奖助。 〈曲论中的「当行本色」说〉获八十二年度第二期国科会研究奖助。 《近代曲学二家研究—吴梅、王季烈》获八十一学年度第二期国科会研究奖助。 八十五年协录《大唐诗录》光碟片,获教育部暨国科会合颁「金学奖」首奖。 七十五年加入「吴韵集业馀弹词研究社」,因发扬传统说唱艺术,获颁教育部第一届「薪传奖」。 七十四年四月十八日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颁「文艺奖」。 二、录音带 89.01. 《词曲选唱》,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80.04. 《糟糠自厌·游园》,国文天地。 77. 《痴情祇可酬知己》,国文天地。 三、录影带 90.01 《文化广场—幽情雅韵话昆曲》,佛光卫视。 85. 《牡丹亭》(协录,张继青主演),里仁书局。 84. 《琵琶记的表演艺术》(协录,张继青主演),阳春影视公司。 74. 《说唱艺术》(三、四集),公共电视。 四、光碟片 99.01《笛传旧谱灯前梦》(共五出折子戏)台湾师大文学院。主演〈痴梦〉、〈泼水〉,蔡孟珍(饰崔氏)、邱陆荣(饰朱买臣)、周陆麟(饰地方)。 97.12 《玉笛梦边》(共六出折子戏)台湾师大文学院。蔡孟珍主演〈寻梦〉、〈痴梦〉。 95.12 《度曲风华》(两片:《牡丹亭》五出;《玉簪记.琴挑》),台湾师大文学院。主演:蔡孟珍、李公律、张世铮。 95.12 《海内外曲友昆曲清唱会》,台湾师大文学院。 94.04《说唱之夜》(两片),台湾师大文学院。 93.02《牡丹亭》(五出),台湾师大文学院。 85. 《大唐诗录》,冈业资讯公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