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皇后陵 |
释义 | 历史上的皇后陵原始社会:伏羲帝妃女娲陵,帝喾元妃姜螈墓,黄帝正妃嫘祖陵,舜帝娥皇、女英二妃墓。 商,纣王妃妲己冢。西楚,霸王妃虞姬墓。西汉,高祖吕皇后陵,高祖戚夫人墓,高祖薄姬陵,惠帝张皇后陵,文帝窦皇后陵,景帝王皇后陵,武帝李夫人蕖,武帝钩弋夫人墓,昭帝上官皇后陵,宣帝许皇后陵,宣帝王皇后陵,元帝王皇后陵,成帝许皇后陵,成帝班婕好墓,哀帝傅皇后陵,平帝王皇后墓。东汉,光,昭烈帝甘、吴皇后陵,大帝步、潘皇后陵,武帝杨皇后陵。隋,文帝独孤皇后陵,炀帝萧皇后陵。唐,高祖窦皇后陵,太宗长孙皇后陵,太宗韦贵妃墓,太宗燕妃墓,高宗武则天皇后陵,中宗赵皇后陵,睿宗刘、窦皇后陵,玄宗杨贵妃墓,代宗沈皇后陵,德宗王皇后陵,顺宗王皇后陵,宪宗郭皇后,穆宗王皇后陵,武宗王贤妃陵。北宋,太祖贺皇后陵,太祖宋皇后陵,太宗尹、符、李、李皇后陵,真宗潘、郭皇后陵,真宗刘、李、杨皇后陵,仁宗曹皇后陵,英宗高皇后陵,神宗向皇后陵,神宗朱皇后陵,神宗陈皇后陵,哲宗孟皇后陵,哲宗刘皇后陵,徽宗郑皇后陵,徽宗韦皇后陵。南宋,高宗邢皇后陵,高宗吴皇后陵,孝宗谢皇后陵,度宗杨淑妃墓。辽,太祖述律皇后陵,景宗萧皇后陵,圣宗萧、萧皇后陵,道宗萧皇后陵。元,太祖孛儿台皇后陵。明,太祖马皇后陵,成祖徐皇后陵,成祖权妃墓,仁宗张皇后陵,宣宗孙皇后陵,英宗钱、周皇后陵,代宗汪皇后陵,宪宗王、纪、邵皇后陵,孝宗张皇后陵,武宗夏皇后陵,世宗陈、方、杜皇后陵,穆宗李、陈、李皇后陵,神宗王、王皇后陵,光宗郭、王、刘皇后陵,熹宗张皇后陵,思宗周皇后、田贵妃陵。清,太祖叶赫那拉氏皇后和乌喇那拉氏大妃陵,太宗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陵,太宗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庄妃)陵,世祖佟佳氏、栋鄂氏皇后陵,世祖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及栋鄂氏、博尔济吉特氏妃陵,圣祖赫舍里氏、钮祜禄氏、佟佳氏、乌雅氏皇后及章佳氏皇贵妃陵,圣祖佟佳氏、瓜尔佳氏皇贵妃陵,世宗乌喇那拉氏皇后及年皇贵妃陵,世宗钮祜禄氏皇后陵,高宗富察氏、魏佳氏皇后及高氏、富察氏、金氏皇贵妃陵,高宗乌喇那拉氏皇后陵,高宗和卓氏容妃(香妃)墓,仁宗喜塔腊氏皇后陵,仁宗钮祜禄氏皇后陵,宣宗钮祜禄氏、佟佳氏、小钮祜禄氏皇后陵,宣宗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与乌雅氏皇贵妃陵,文宗萨克达氏皇后陵,文宗钮祜禄氏(慈安)皇后陵,文宗那拉氏(慈禧)皇后陵,穆宗阿鲁特氏皇后陵,德宗叶赫那拉氏皇后陵,德宗珍、瑾皇贵妃墓,逊帝婉容皇后。 清王朝皇后陵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的皇后)的孝东陵,其布局为:神路区仅设一路三孔桥,宫殿区不设二柱门,其余则与皇帝陵相同。但由于当时制度尚不完备,在该陵内又埋葬了28位顺治帝的妃嫔,因此形成了皇后陵兼纪园寝的局面。我国封建社会中,有的朝代实行帝、后合葬制,皇后不单起陵,但也有不少朝代,将皇后陵建于帝陵附近。其中以完整、华贵著称的首推清末慈禧太后的清东陵。慈禧姓叶赫那拉氏,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咸丰二年(1852年)入宫,被封为贵人,之后封懿贵妃,咸丰死后,她的儿子载淳登基为同治皇帝,母以子贵,又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俗称西太后。她多次实行垂帘听政,把持清朝大权48年之久,光绪三十四年74岁时病死。同治十二年(1873年),慈禧开始营建陵墓,地址选在咸丰定陵东面的普陀峪。慈禧陵与咸丰的皇后慈安陵同时兴建,其平面布局和形制完全相同,都有隆恩门、隆恩殿、东西配殿、明楼、宝顶等。陵墓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成,用银227万两。但慈禧对陵墓不满意。光绪二十一年,慈禧借口年久失修,下诏把修好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拆除重建。重建后的隆恩殿等建筑,虽然规模并未加大,但在作法上都极尽奢华糜费之能事。其外墙都是磨砖到顶,内面墙壁,都是中间五幅捧寿,四周盘环万字不到头的砖雕图案,图案用黄金贴面。梁枋绘有贴金和玺彩画,殿柱和檐柱也都贴金,整座大殿仅贴金一项,就用掉黄金4592两,进入大殿,就像置身于黄金世界,一片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尤其是64根金龙盘御柱,制作非常精美,即使是故宫太和殿的金色明柱也为之逊色。御柱为珍贵的黄花梨木一木构成,柱身嵌附有鎏金铜片制成的半立体状飞龙,用弹簧控制,龙头龙须可随风摇动,金光闪闪,远远望去酷似真空凌空。可惜这一杰作遭到帝国主义分子和军阀的盗窃、破坏,已经面目皆非了,仅剩空余的龙柱,柱上盘龙的痕迹仍依稀可辨。慈禧陵隆恩殿前的龙凤彩石,其制作更是别出心裁,其他帝后陵寝的龙凤彩石图案皆为龙凤并列,而且都用浮雕手法,而慈禧则役使工匠用透雕的办法,安置了一幅龙在下、凤在上的凤戏龙画面,一眼望去,满天云霞,升腾奔涌,犹如活龙真凤在彩云中飞翔舞动,非常动人。大殿周围的汉白玉栏板上雕刻着游龙戏凤,水浪浮云花纹,宛若活物。 被盗清陵1928年,军阀孙殿英用炸药炸开慈禧地宫,将里面陪葬的财宝一掳而空。这座地宫是我国发掘的第一座皇后陵的地下宫殿,其石料全部用汉白玉砌成,晶莹洁白,雕砌精美,以自然纹饰构成图案,别具匠心。抬头望去,似祥云浮动, 缭绕飘渺,令人神驰。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是清王朝营建的最后两座皇后陵,其规制基本参照了孝东陵,但又有所区别。一是在神路区增建了下马牌和神道碑亭,三孔拱桥两侧对称地增建了平桥;二是陵内不再埋葬妃嫔,比起孝东陵来规制有所展拓。埋葬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由于是由暂安奉殿改建而成,因而规制极为特殊。一是神路区只设下马牌和神道碑亭,未设桥涵;二是宫殿区建了两层围墙,外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了隆恩门,内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三座琉璃花门;三是陵寝门设置在隆恩殿左右的卡子墙上;四是隆恩殿为清代建筑等级最高的重檐庑顶。其规制与其他皇后陵迥异,当为特例。昭西陵鸟瞰在遵化清东陵,有座陵寝像一只孤雁,被建在了陵区界墙——风水墙之外、陵区总大门大红门的旁边。这就是昭西陵,是孝庄文皇后的陵寝。这座陵寝的主人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文皇后。这座陵座北朝南,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座琉璃花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为地宫。陵寝前东侧建有制作祭品的神厨库。 昭西陵 同清代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建筑规制非常独特:1.其它陵园的隆恩殿均为歇山顶,而昭西陵隆恩殿是庑殿顶。2.其它陵寝隆恩殿前仅一道门户,而昭西陵却建有两道门,相应地陵园也构筑了内、外两道围墙。3.陵前未开挖马槽沟,未建三孔拱桥。“孝庄”是孝庄文皇后的简称,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她是蒙古族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于蒙古科尔沁部,其父是贝勒寨桑。她13岁时(1625年),嫁给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福晋(满语,汉译为“妻”);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当时陪伴她去盛京(今辽宁沈阳)的有她的哥哥吴克善台吉和使女苏麻喇姑(又名“苏墨儿”)。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思之女),早在她之前就嫁给了皇太极,即孝端文皇后;姑姑、侄女同嫁一人,清军入关以前,在满族中是常见的事,不足为怪。孝庄文皇后一生为皇太极生了三女(即固伦雍穆公主、固伦淑慧公主、固伦淑哲公主)一男(即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又因为她的儿子和孙子(即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都做了皇帝,因此她又先后被尊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就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庄妃,她是皇太极的爱妃,少年天子顺治帝福临的生母,康熙大帝玄烨的祖母,她与清初三位皇帝都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清制,皇后陵 皇后陵 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而是根据其夫陵名来命名的。陵名第一个字用其夫陵名的第一个字,第二个字根据皇后陵位于夫君陵的相对方位而定。清代陵寝都坐北朝南,皇后陵只能建在皇帝陵的东面或西面。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与远在盛京(今沈阳)的昭陵为一个体系。昭陵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因为孝庄文皇后的陵寝在昭陵之西,所以称为“昭西陵”。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仍与昭陵是一个体系,也就是说,她这个皇后依旧从属于太宗皇帝。那么这座陵寝为什么不葬进清东陵陵区之内,而偏偏被搁置在大门之外呢?这也不难解释。清东陵以顺治帝福临的孝陵为主陵。孝陵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是陵区内至高无上的尊贵之位。清东陵与关外的昭陵是不同的体系,绝不能混淆。如果将昭西陵建在清东陵风水墙内,不仅打乱了两个体系,而且将昭西陵建在任何一处,都卑于其子的孝陵,有悖于理法。这样将昭西陵建在陵区之外,就既明确了两个体系的界限,又满足了孝庄文皇后死后与子孙为伴的遗愿。昭西陵所以建在大红门左旁,也是有其道理的。清代谒陵制度,是从辈份最高的陵开始。孝庄文皇后的辈份高于葬于清东陵的后代帝后,晚辈谒陵时,自然要先从昭西陵开始。 汉朝皇后陵文帝妻窦皇后陵在南陵北面,窦陵村西北,而《史记》之《外戚列传》记载,窦皇后是与文帝合葬在一起的。汉文帝窦皇后陵 ,位于白鹿原北沿、毛西乡任家坡村南二百多米处.陵高二十余米,封土底直径达百米左右。窦后(?-公原前一三五年),清河现津(今河北衡水东)人。吕后时,为代王(刘恒)姬,代王入为皇帝,她被立为后。 历史上的皇后陵 原始社会:伏羲帝妃女娲陵,帝喾元妃姜螈墓,黄帝正妃嫘祖陵,舜帝娥皇、女英二妃墓。 商,纣王妃妲己冢。西楚,霸王妃虞姬墓。西汉,高祖吕皇后陵,高祖戚夫人墓,高祖薄姬陵,惠帝张皇后陵,文帝窦皇后陵,景帝王皇后陵,武帝李夫人蕖,武帝钩弋夫人墓,昭帝上官皇后陵,宣帝许皇后陵,宣帝王皇后陵,元帝王皇后陵,成帝许皇后陵,成帝班婕好墓,哀帝傅皇后陵,平帝王皇后墓。东汉,光,昭烈帝甘、吴皇后陵,大帝步、潘皇后陵,武帝杨皇后陵。隋,文帝独孤皇后陵,炀帝萧皇后陵。唐,高祖窦皇后陵,太宗长孙皇后陵,太宗韦贵妃墓,太宗燕妃墓,高宗武则天皇后陵,中宗赵皇后陵,睿宗刘、窦皇后陵,玄宗杨贵妃墓,代宗沈皇后陵,德宗王皇后陵,顺宗王皇后陵,宪宗郭皇后,穆宗王皇后陵,武宗王贤妃陵。北宋,太祖贺皇后陵,太祖宋皇后陵,太宗尹、符、李、李皇后陵,真宗潘、郭皇后陵,真宗刘、李、杨皇后陵,仁宗曹皇后陵,英宗高皇后陵,神宗向皇后陵,神宗朱皇后陵,神宗陈皇后陵,哲宗孟皇后陵,哲宗刘皇后陵,徽宗郑皇后陵,徽宗韦皇后陵。南宋,高宗邢皇后陵,高宗吴皇后陵,孝宗谢皇后陵,度宗杨淑妃墓。辽,太祖述律皇后陵,景宗萧皇后陵,圣宗萧、萧皇后陵,道宗萧皇后陵。元,太祖孛儿台皇后陵。明,太祖马皇后陵,成祖徐皇后陵,成祖权妃墓,仁宗张皇后陵,宣宗孙皇后陵,英宗钱、周皇后陵,代宗汪皇后陵,宪宗王、纪、邵皇后陵,孝宗张皇后陵,武宗夏皇后陵,世宗陈、方、杜皇后陵,穆宗李、陈、李皇后陵,神宗王、王皇后陵,光宗郭、王、刘皇后陵,熹宗张皇后陵,思宗周皇后、田贵妃陵。清,太祖叶赫那拉氏皇后和乌喇那拉氏大妃陵,太宗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陵,太宗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庄妃)陵,世祖佟佳氏、栋鄂氏皇后陵,世祖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及栋鄂氏、博尔济吉特氏妃陵,圣祖赫舍里氏、钮祜禄氏、佟佳氏、乌雅氏皇后及章佳氏皇贵妃陵,圣祖佟佳氏、瓜尔佳氏皇贵妃陵,世宗乌喇那拉氏皇后及年皇贵妃陵,世宗钮祜禄氏皇后陵,高宗富察氏、魏佳氏皇后及高氏、富察氏、金氏皇贵妃陵,高宗乌喇那拉氏皇后陵,高宗和卓氏容妃(香妃)墓,仁宗喜塔腊氏皇后陵,仁宗钮祜禄氏皇后陵,宣宗钮祜禄氏、佟佳氏、小钮祜禄氏皇后陵,宣宗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与乌雅氏皇贵妃陵,文宗萨克达氏皇后陵,文宗钮祜禄氏(慈安)皇后陵,文宗那拉氏(慈禧)皇后陵,穆宗阿鲁特氏皇后陵,德宗叶赫那拉氏皇后陵,德宗珍、瑾皇贵妃墓,逊帝婉容皇后。 清王朝皇后陵 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的皇后)的孝东陵,其布局为:神路区仅设一路三孔桥,宫殿区不设二柱门,其余则与皇帝陵相同。但由于当时制度尚不完备,在该陵内又埋葬了28位顺治帝的妃嫔,因此形成了皇后陵兼纪园寝的局面。我国封建社会中,有的朝代实行帝、后合葬制,皇后不单起陵,但也有不少朝代,将皇后陵建于帝陵附近。其中以完整、华贵著称的首推清末慈禧太后的清东陵。慈禧姓叶赫那拉氏,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咸丰二年(1852年)入宫,被封为贵人,之后封懿贵妃,咸丰死后,她的儿子载淳登基为同治皇帝,母以子贵,又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俗称西太后。她多次实行垂帘听政,把持清朝大权48年之久,光绪三十四年74岁时病死。同治十二年(1873年),慈禧开始营建陵墓,地址选在咸丰定陵东面的普陀峪。慈禧陵与咸丰的皇后慈安陵同时兴建,其平面布局和形制完全相同,都有隆恩门、隆恩殿、东西配殿、明楼、宝顶等。陵墓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成,用银227万两。但慈禧对陵墓不满意。光绪二十一年,慈禧借口年久失修,下诏把修好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拆除重建。重建后的隆恩殿等建筑,虽然规模并未加大,但在作法上都极尽奢华糜费之能事。其外墙都是磨砖到顶,内面墙壁,都是中间五幅捧寿,四周盘环万字不到头的砖雕图案,图案用黄金贴面。梁枋绘有贴金和玺彩画,殿柱和檐柱也都贴金,整座大殿仅贴金一项,就用掉黄金4592两,进入大殿,就像置身于黄金世界,一片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尤其是64根金龙盘御柱,制作非常精美,即使是故宫太和殿的金色明柱也为之逊色。御柱为珍贵的黄花梨木一木构成,柱身嵌附有鎏金铜片制成的半立体状飞龙,用弹簧控制,龙头龙须可随风摇动,金光闪闪,远远望去酷似真空凌空。可惜这一杰作遭到帝国主义分子和军阀的盗窃、破坏,已经面目皆非了,仅剩空余的龙柱,柱上盘龙的痕迹仍依稀可辨。慈禧陵隆恩殿前的龙凤彩石,其制作更是别出心裁,其他帝后陵寝的龙凤彩石图案皆为龙凤并列,而且都用浮雕手法,而慈禧则役使工匠用透雕的办法,安置了一幅龙在下、凤在上的凤戏龙画面,一眼望去,满天云霞,升腾奔涌,犹如活龙真凤在彩云中飞翔舞动,非常动人。大殿周围的汉白玉栏板上雕刻着游龙戏凤,水浪浮云花纹,宛若活物。 被盗清陵 1928年,军阀孙殿英用炸药炸开慈禧地宫,将里面陪葬的财宝一掳而空。这座地宫是我国发掘的第一座皇后陵的地下宫殿,其石料全部用汉白玉砌成,晶莹洁白,雕砌精美,以自然纹饰构成图案,别具匠心。抬头望去,似祥云浮动, 皇后陵 缭绕飘渺,令人神驰。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是清王朝营建的最后两座皇后陵,其规制基本参照了孝东陵,但又有所区别。一是在神路区增建了下马牌和神道碑亭,三孔拱桥两侧对称地增建了平桥;二是陵内不再埋葬妃嫔,比起孝东陵来规制有所展拓。埋葬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由于是由暂安奉殿改建而成,因而规制极为特殊。一是神路区只设下马牌和神道碑亭,未设桥涵;二是宫殿区建了两层围墙,外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了隆恩门,内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三座琉璃花门;三是陵寝门设置在隆恩殿左右的卡子墙上;四是隆恩殿为清代建筑等级最高的重檐庑顶。其规制与其他皇后陵迥异,当为特例。昭西陵鸟瞰在遵化清东陵,有座陵寝像一只孤雁,被建在了陵区界墙——风水墙之外、陵区总大门大红门的旁边。这就是昭西陵,是孝庄文皇后的陵寝。这座陵寝的主人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文皇后。这座陵座北朝南,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座琉璃花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为地宫。陵寝前东侧建有制作祭品的神厨库。 昭西陵同清代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建筑规制非常独特:1.其它陵园的隆恩殿均为歇山顶,而昭西陵隆恩殿是庑殿顶。2.其它陵寝隆恩殿前仅一道门户,而昭西陵却建有两道门,相应地陵园也构筑了内、外两道围墙。3.陵前未开挖马槽沟,未建三孔拱桥。“孝庄”是孝庄文皇后的简称,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她是蒙古族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于蒙古科尔沁部,其父是贝勒寨桑。她13岁时(1625年),嫁给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福晋(满语,汉译为“妻”);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当时陪伴她去盛京(今辽宁沈阳)的有她的哥哥吴克善台吉和使女苏麻喇姑(又名“苏墨儿”)。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思之女),早在她之前就嫁给了皇太极,即孝端文皇后;姑姑、侄女同嫁一人,清军入关以前,在满族中是常见的事,不足为怪。孝庄文皇后一生为皇太极生了三女(即固伦雍穆公主、固伦淑慧公主、固伦淑哲公主)一男(即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又因为她的儿子和孙子(即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都做了皇帝,因此她又先后被尊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就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庄妃,她是皇太极的爱妃,少年天子顺治帝福临的生母,康熙大帝玄烨的祖母,她与清初三位皇帝都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清制,皇后陵 皇后陵 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而是根据其夫陵名来命名的。陵名第一个字用其夫陵名的第一个字,第二个字根据皇后陵位于夫君陵的相对方位而定。清代陵寝都坐北朝南,皇后陵只能建在皇帝陵的东面或西面。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与远在盛京(今沈阳)的昭陵为一个体系。昭陵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因为孝庄文皇后的陵寝在昭陵之西,所以称为“昭西陵”。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仍与昭陵是一个体系,也就是说,她这个皇后依旧从属于太宗皇帝。那么这座陵寝为什么不葬进清东陵陵区之内,而偏偏被搁置在大门之外呢?这也不难解释。清东陵以顺治帝福临的孝陵为主陵。孝陵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是陵区内至高无上的尊贵之位。清东陵与关外的昭陵是不同的体系,绝不能混淆。如果将昭西陵建在清东陵风水墙内,不仅打乱了两个体系,而且将昭西陵建在任何一处,都卑于其子的孝陵,有悖于理法。这样将昭西陵建在陵区之外,就既明确了两个体系的界限,又满足了孝庄文皇后死后与子孙为伴的遗愿。昭西陵所以建在大红门左旁,也是有其道理的。清代谒陵制度,是从辈份最高的陵开始。孝庄文皇后的辈份高于葬于清东陵的后代帝后,晚辈谒陵时,自然要先从昭西陵开始。 汉朝皇后陵文帝妻窦皇后陵在南陵北面,窦陵村西北,而《史记》之《外戚列传》记载,窦皇后是与文帝合葬在一起的。汉文帝窦皇后陵 ,位于白鹿原北沿、毛西乡任家坡村南二百多米处.陵高二十余米,封土底直径达百米左右。窦后(?-公原前一三五年),清河现津(今河北衡水东)人。吕后时,为代王(刘恒)姬,代王入为皇帝,她被立为后。 皇后陵 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能一三五年)崩,合葬南陵。据史书载,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而不合陵。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可以推断霸陵的位置。据目,前的考证,窦皇后陵在距霸陵东北一公里左右。窦皇后陵园垣墙为夯土筑成,已发现有西汉筒瓦、板瓦、云纹瓦当等大量建筑遗存,可以推测陵园中原来必有较大规模的殿堂建筑。陵冢位于陵园正中,现高19米,周长564米。陵园之东有从葬坑多座,包括女儿馆陶公主(窦太主)刘嫖,外孙女废孝武皇后陈阿娇以及刘嫖的面首董偃等。现发掘36座,出土了造型优美的彩绘陶俑、陶罐和马、牛、羊等动物骨骼。西汉窦皇后墓被盗事件,2001年10月,西汉窦皇后墓被盗,大量陶俑被盗墓贼出售,其中6件被偷运出境,并将于2002年3月20日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拍卖。闻讯后,中国国家文物局、外交部与美方进行了大量交涉,索斯比才撤拍了这6件国宝,并于2003年6月将这6件陶俑归还中国。汉宣帝王皇后,长陵人。宣帝时立为皇后,元帝时称皇太后,成帝称太皇太后,又称邛成太后。居生位四十九年,年七十余崩,与宣帝合葬杜陵,称东园。 孝宣王皇后。其先高祖时有功赐爵关内侯,自沛徙长陵,传爵至后父奉光。奉光少时好斗鸡,宣帝在民间数与奉光会,相识。奉光有女年十余岁,每当适人,所当适辄死,故久不行。及宣帝即位,召入后宫,稍进为婕妤。是时,馆陶王母华婕妤及淮阳宪王母张婕妤、楚孝王母卫婕妤皆爱幸。霍皇后废後,上怜许太子蚤失母,几为霍氏所害,于是乃选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遂立王婕妤为皇后,令母养太子。自为后後,希见,无宠。封父奉光为邛成侯。立十六年,宣帝崩,元帝即位,为皇太后。封太后兄舜为安平侯。后二年,奉光薨,谥曰共侯,葬长门南,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如法。 皇后陵 元帝崩,成帝即位,为太皇太后。复爵太皇太后弟骏为关内侯,食邑千户。王氏列侯二人,关内侯一人。舜子章,章从弟咸,皆至左右将军。时成帝母亦姓王氏,故世号太皇太后为邛成太后。邛成太后凡立四十九年,年七十余,永始元年崩,合葬杜陵,称东园。奉光孙勋坐法免。元始中,成帝太后下诏曰:“孝宣王皇后,朕之姑,深念奉质共修之义,恩结于心。惟邛成共侯国废祀绝,朕甚闵焉。其封共侯曾孙坚固为邛成侯。”至王莽乃绝。 汉薄太后南陵为汉文帝刘恒之母一一薄氏之墓。位于狄寨乡鲍旗寨西北一公里处。薄氏 ,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高祖刘邦的纪宾。刘恒被封为代王后,尊她为代太后;恒 继皇帝 位后,尊之为皇太后。薄太后陵在汉文帝霸陵之南,故称"南陵"。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文帝母薄太后"孝景前元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葬南陵","以吕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陵封土形似复斗,底东西宽一百五十米,南北长二百米,高四十多米, 底面积四十四亩,上顶而积三亩多,原陵园占地一百一十多亩。现墓基四周尽成农田,陵园现仅存有陕西巡抚毕源立碑,上?quot;汉薄太后南陵"六字。原陵园南侧有卵石铺砌的陵园大道一条,现池边可见卵石和道旁镶边花砖碎块。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文帝窦皇后陵,位于白鹿原北沿、毛西乡任家坡村南二百多米处.陵高二十余米 ,封土底直径达百米左右。窦后(?。-公原前一三五年),清河现津(今河北衡水东)人。吕后时,为代王(刘恒)姬,代王入为皇帝,她被立为后。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能一三五年)崩,合葬南陵。据史书载,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而不合陵。>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陵东北450米处,有个高25米的墓冢,那就是景帝王皇后陵,王皇后为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人,幼年丧父,随母迁居长陵。初嫁金王孙为妻,生一女,后被景帝(当时为太子)纳入宫中,生三女一男,立为夫人。景帝六年(公元前157年)封为皇后,立其子刘彻为太子。汉武帝刘彻即位,尊其为皇太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卒,合葬阳陵。王皇后陵与景帝阳陵形制相同,但规模略小,陵基边长158米,顶部东西48米,南北45米,高26米。陵园亦呈方形,边长320米,陵园四门阙遗址保存较好。永裕陵,呈“覆斗形”,底边略为正方,每边60米左右,高约18米,原来上下有两层台阶,底层原用砖石围砌,上层密植松柏长绿植株,陵上这些设置现已无存。 永裕陵 永裕陵,是后汉皇后陵。它在高高的陵台上,只有丛生的荆棘和参差的乱草。陵前石雕像,还存有17件, 是晚期宋陵石刻的代表作品,造型生动,技法纯熟、流畅。南神门外的石狮, 皇后陵 雕刻得刚健、浑厚、生气勃勃。人们品评宋陵石雕说:“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河上好石羊”。认为永熙陵的石羊、永泰陵的石象和永裕陵的石狮的造型和雕工之佳,在宋陵诸石刻中,应位列榜首。这一陵区的陵墓,是神宗向皇后,钦圣皇后,死时56岁,其陵在裕陵西北 、朱皇后陵,哲宗生母、死时51岁、陈皇后陵,徽宗生母,死时年32岁和徽宗王皇后陵,钦宗生母,死时25岁,其陵在裕陵的东北。这些陵冢都还可识别,各陵前的石雕像也都基本保存,只是这些艺术瑰宝,有的已为耕土壅埋,有的就横立在陵西的大路正中,任凭人、畜、车辆碰磨冲撞,而毫无保护。看着它们的遍体伤痕,令人十分可惜。张皇后陵:位于安陵西稍偏北270米处。张皇后(?——前163年),名嫣,刘盈外甥女,系刘盈姊鲁元公主与张敖所生,与刘盈系甥舅成婚,吕后操纵了这门亲事。皇后无子,佯为有身,取宫中美人之子代之,得为太子。惠帝死,即位为皇帝,后为吕后废杀。诸吕被翦灭时,张皇后因受株连,被“废处”北宫。后于汉文帝后元元年时卒,合葬安陵,但《汉书.外戚传》称:“孝惠张皇后,……孝文後元年薨,葬安陵,不起坟。”现存封土或为其后所建。封土为覆斗形,底部东西长60米,南北宽50米,顶部边长20米,高12米。其规模与一般的汉代帝后陵相比,显得小了一些,且作为后陵来说,还不如陪葬墓中的鲁元公主墓高大,这在西汉诸陵中是少有的。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阳陵陵园西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相接,东至咸阳原下的泾河谷地,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最宽处约3公里,其平面呈两端宽大中间细小的宝葫芦状,实际占地面积12-13平方公里。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惟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阳陵帝陵陵园平面为正方形,边长近420米。其四周有夯土围墙,墙宽约4米;四墙中部均有与南门阙形式相同的“三出阙”。陵园中部为封土堆,呈上小底大的覆斗(像倒扣着的古代量器———斗)形,底边长约168米;顶部边长约60米;高约32米。封土底部四边距围墙距离大致相等,约120米。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能一三五年)崩,合葬南陵。据史书载,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而不合陵。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可以推断霸陵的位置。据目,前的考证,窦皇后陵在距霸陵东北一公里左右。窦皇后陵园垣墙为夯土筑成,已发现有西汉筒瓦、板瓦、云纹瓦当等大量建筑遗存,可以推测陵园中原来必有较大规模的殿堂建筑。陵冢位于陵园正中,现高19米,周长564米。陵园之东有从葬坑多座,包括女儿馆陶公主(窦太主)刘嫖,外孙女废孝武皇后陈阿娇以及刘嫖的面首董偃等。现发掘36座,出土了造型优美的彩绘陶俑、陶罐和马、牛、羊等动物骨骼。西汉窦皇后墓被盗事件,2001年10月,西汉窦皇后墓被盗,大量陶俑被盗墓贼出售,其中6件被偷运出境,并将于2002年3月20日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拍卖。闻讯后,中国国家文物局、外交部与美方进行了大量交涉,索斯比才撤拍了这6件国宝,并于2003年6月将这6件陶俑归还中国。汉宣帝王皇后,长陵人。宣帝时立为皇后,元帝时称皇太后,成帝称太皇太后,又称邛成太后。居生位四十九年,年七十余崩,与宣帝合葬杜陵,称东园。 孝宣王皇后。其先高祖时有功赐爵关内侯,自沛徙长陵,传爵至后父奉光。奉光少时好斗鸡,宣帝在民间数与奉光会,相识。奉光有女年十余岁,每当适人,所当适辄死,故久不行。及宣帝即位,召入后宫,稍进为婕妤。是时,馆陶王母华婕妤及淮阳宪王母张婕妤、楚孝王母卫婕妤皆爱幸。霍皇后废後,上怜许太子蚤失母,几为霍氏所害,于是乃选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遂立王婕妤为皇后,令母养太子。自为后後,希见,无宠。封父奉光为邛成侯。立十六年,宣帝崩,元帝即位,为皇太后。封太后兄舜为安平侯。后二年,奉光薨,谥曰共侯,葬长门南,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如法。 皇后陵 元帝崩,成帝即位,为太皇太后。复爵太皇太后弟骏为关内侯,食邑千户。王氏列侯二人,关内侯一人。舜子章,章从弟咸,皆至左右将军。时成帝母亦姓王氏,故世号太皇太后为邛成太后。邛成太后凡立四十九年,年七十余,永始元年崩,合葬杜陵,称东园。奉光孙勋坐法免。元始中,成帝太后下诏曰:“孝宣王皇后,朕之姑,深念奉质共修之义,恩结于心。惟邛成共侯国废祀绝,朕甚闵焉。其封共侯曾孙坚固为邛成侯。”至王莽乃绝。 汉薄太后南陵为汉文帝刘恒之母一一薄氏之墓。位于狄寨乡鲍旗寨西北一公里处。薄氏 ,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高祖刘邦的纪宾。刘恒被封为代王后,尊她为代太后;恒 继皇帝 位后,尊之为皇太后。薄太后陵在汉文帝霸陵之南,故称"南陵"。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文帝母薄太后"孝景前元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葬南陵","以吕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陵封土形似复斗,底东西宽一百五十米,南北长二百米,高四十多米, 底面积四十四亩,上顶而积三亩多,原陵园占地一百一十多亩。现墓基四周尽成农田,陵园现仅存有陕西巡抚毕源立碑,上?quot;汉薄太后南陵"六字。原陵园南侧有卵石铺砌的陵园大道一条,现池边可见卵石和道旁镶边花砖碎块。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文帝窦皇后陵,位于白鹿原北沿、毛西乡任家坡村南二百多米处.陵高二十余米 ,封土底直径达百米左右。窦后(?。-公原前一三五年),清河现津(今河北衡水东)人。吕后时,为代王(刘恒)姬,代王入为皇帝,她被立为后。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能一三五年)崩,合葬南陵。据史书载,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而不合陵。>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陵东北450米处,有个高25米的墓冢,那就是景帝王皇后陵,王皇后为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人,幼年丧父,随母迁居长陵。初嫁金王孙为妻,生一女,后被景帝(当时为太子)纳入宫中,生三女一男,立为夫人。景帝六年(公元前157年)封为皇后,立其子刘彻为太子。汉武帝刘彻即位,尊其为皇太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卒,合葬阳陵。王皇后陵与景帝阳陵形制相同,但规模略小,陵基边长158米,顶部东西48米,南北45米,高26米。陵园亦呈方形,边长320米,陵园四门阙遗址保存较好。永裕陵,呈“覆斗形”,底边略为正方,每边60米左右,高约18米,原来上下有两层台阶,底层原用砖石围砌,上层密植松柏长绿植株,陵上这些设置现已无存。 永裕陵 永裕陵,是后汉皇后陵。它在高高的陵台上,只有丛生的荆棘和参差的乱草。陵前石雕像,还存有17件, 是晚期宋陵石刻的代表作品,造型生动,技法纯熟、流畅。南神门外的石狮, 皇后陵 雕刻得刚健、浑厚、生气勃勃。人们品评宋陵石雕说:“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河上好石羊”。认为永熙陵的石羊、永泰陵的石象和永裕陵的石狮的造型和雕工之佳,在宋陵诸石刻中,应位列榜首。这一陵区的陵墓,是神宗向皇后,钦圣皇后,死时56岁,其陵在裕陵西北 、朱皇后陵,哲宗生母、死时51岁、陈皇后陵,徽宗生母,死时年32岁和徽宗王皇后陵,钦宗生母,死时25岁,其陵在裕陵的东北。这些陵冢都还可识别,各陵前的石雕像也都基本保存,只是这些艺术瑰宝,有的已为耕土壅埋,有的就横立在陵西的大路正中,任凭人、畜、车辆碰磨冲撞,而毫无保护。看着它们的遍体伤痕,令人十分可惜。张皇后陵:位于安陵西稍偏北270米处。张皇后(?——前163年),名嫣,刘盈外甥女,系刘盈姊鲁元公主与张敖所生,与刘盈系甥舅成婚,吕后操纵了这门亲事。皇后无子,佯为有身,取宫中美人之子代之,得为太子。惠帝死,即位为皇帝,后为吕后废杀。诸吕被翦灭时,张皇后因受株连,被“废处”北宫。后于汉文帝后元元年时卒,合葬安陵,但《汉书.外戚传》称:“孝惠张皇后,……孝文後元年薨,葬安陵,不起坟。”现存封土或为其后所建。封土为覆斗形,底部东西长60米,南北宽50米,顶部边长20米,高12米。其规模与一般的汉代帝后陵相比,显得小了一些,且作为后陵来说,还不如陪葬墓中的鲁元公主墓高大,这在西汉诸陵中是少有的。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阳陵陵园西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相接,东至咸阳原下的泾河谷地,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最宽处约3公里,其平面呈两端宽大中间细小的宝葫芦状,实际占地面积12-13平方公里。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惟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阳陵帝陵陵园平面为正方形,边长近420米。其四周有夯土围墙,墙宽约4米;四墙中部均有与南门阙形式相同的“三出阙”。陵园中部为封土堆,呈上小底大的覆斗(像倒扣着的古代量器———斗)形,底边长约168米;顶部边长约60米;高约32米。封土底部四边距围墙距离大致相等,约120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