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葆戊临夏承碑轴 |
释义 | 【名称】黄葆戊临夏承碑轴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现代 【作者】黄葆戊 【简介】 此件隶书轴为纸本,纵133.2厘米,横66.1厘米,收藏者未详。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中国书法真是太独特了。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临摹前人作品绝对不可公开展览、发表,否则,就会招致剽窃之讥。但书法偏偏例外,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一些重大的书法展览上,临作可以堂而皇之地跻身其中,若有神情毕肖者更能受到人们的啧啧称赞;在一些居室的墙壁上,人们也爱将临作悬挂着欣赏;更有甚者,当代书坛还经常举办不同层次(从县市级到国家级,直至国际性的)的临书大展。而从书法史角度来考察,临作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大家知道,王羲之曾被后人尊为“书圣”,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临摹钟繇的作品。不仅如此,他创作的《兰亭序》还成为后世历代书家的临摹范本,其中佼佼者(如欧阳询临本、虞世南临本、褚遂良临本、赵孟頫临本等)也一一化身经典,以一个庞大的范本群,作用于芸芸书法大众。同王羲之一样,其他历代名家皆集临摹、创作于一身,除留下了自己的创作作品,还留下了自己的临摹作品。当然,一个书家如果只有临作,没有创作,那是难以在书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 一般而言,好的临摹作品总是因袭加创造,而不太成功的临摹作品则只见因袭、不见创造。那么,我们这里看到的黄葆戊所临《夏承碑》隶书轴(见上图)又如何呢?笔者以为,该轴书法在因袭与创造两方面是兼而有之。从因袭角度看,临作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原有结体端庄、疏朗之神韵以及章法宏阔、均衡之威仪,此为得;失处在于原作那种苍劲、浑茫之境界临作没有承续下来,否则,临作就将更加令人回味。转向创造立场,我们看到的是,临作对原作线条质感的叛离。原作重、粗、拙笔道比比皆是,显得生机勃然,但临作一律将之细化、秀化,整齐性大大增强,趣味性却相应减弱;原作点画起收以方、健为主,临作却一律易之以圆、润,明显吸收了伊秉绶隶书的点画处理法,这样做的结果,虽使临作力感不及原作,但毕竟展示了临作欲与原作拉开距离的创造性努力。 黄葆戊(1880—1968),福建长乐人,字蔼农,号邻谷,另署青山农。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堂。曾任安徽法政学堂教员、福建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教授、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编辑。1949年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著有《青山农书画集》、《黄蔼农篆书百家姓》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