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蔡集镇
释义

蔡集镇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区西3公里处。东与宿城区双庄镇毗邻,南与宿城区耿车镇接壤,西邻王官集镇,北隔废黄河与皂河镇相望。南北7.2公里,东西7公里,全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2646公顷,林地面积340公顷,水域面积153.4公顷。辖三个居委会和10个行政村。有村民小组120个,11470户,42840人,其中男22795人,女20045人。除汉族外,还居住着苗、回、瑶、土家、佤、布依、彝、满、傣、拉祜、维吾尔等11个少数民族,共63人。密度为857人/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蔡统宣兴集建市,名称蔡集镇。清乾隆三年(1738年)改为五图,咸丰元年(1851)因废黄河决口,造成水患,集市贸易从蔡老庄迁并义勇圩(距蔡集东北0.5公里,即现址)。民国初期行政区划为六市,曰义勇。新中国成立后设蔡集乡,隶属杨集区,1956年属耿车区,1957年撤区,由蔡集乡、杨集乡组建蔡集乡。1958年改为蔡集人民公社,辖东风、火箭、劳动、永联、民主、上游、红光等7个大队。1961年东风分为张庄、孟湖;上游分漏河、牛角;劳动分杨集、施圩;永联改蔡集;火箭改樊湾;民主改田洼、红光改徐洼。辖蔡集、徐洼、杨集、樊湾、孟湖、漏河、牛角、田洼、施圩、张庄等10个大队。1980年从蔡集大队分出渠南大队(后更名集南)从徐洼大队分出农科站(周油坊大队)从樊湾大队分出闸口大队,从孟湖大队分出朱李大队,从杨集大队分出刘庄、王庄大队,从田洼大队分出王马路、吴楼大队,共18个大队。1983年人民公社恢复乡制,大队更名为村。 1995年12月,蔡集撤乡建镇,镇政府驻蔡集,隶属宿迁市(县级),1996年7月隶属宿迁市宿豫县,辖蔡集、集南、徐洼、周油坊、小刘庄、大王庄、杨集、施圩、闸口、樊湾、朱李、孟湖、张庄、漏河、牛角、田洼、王马路、吴楼18个行政村。1998年,蔡集、集南、闸口改建居委会。2000年闸口居委会合并樊湾村为樊湾居委会;周油坊村合并集南居委会为集南居委会;田洼、王马路、吴楼三个村并为田洼村朱李村合并孟湖村为朱李村;张庄村更名为张油坊村,大王庄村更名为王庄村;小刘庄村更名为刘庄村;2001年7月份按照区委、区政府实行村级区划分调整后,辖蔡集、集南、樊湾三个居委会和徐洼、杨集、朱李、张油坊、漏河、牛角、田洼、施圩、刘庄、王庄等10个行政村。2004年2月隶属宿迁市宿豫区。

地方经济

简介

蔡集镇人杰地灵,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到处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格局,已成为省内外远近闻名的出口蔬菜之乡。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10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一产9266万元,二产23706万元,三产5637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0%、22%、29%。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435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4540万元,农业总产值39813万元。财政收入1008万元,比去年增长7%。农民纯收入4348元,比上年增加512元,增长13.3%。

农业

蔡集镇共有耕地,2646公顷,水面153.4公顷。50、60年代,以种小麦、山芋、玉米、豆类为主。亩产不过50公斤。1969年筑渠引水,干、支、斗、农、毛渠配套,1970年实行旱改水、稻麦轮作,年亩产增至400公斤。1981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0年推行农业规模配套服务,1993年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行农业经营承包。在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方面,采取在作物布局,供应苗种、机械化作业,管水用水,技术指导5个方面统一操作,分户经营的方法,形成了规模生产力。为二、三产业的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农业规模服务被列入省级科技成果研究规划。是省种子公司良种繁育基地,是全省100个科技示范乡镇之一。全国农技推广总站授予蔡集“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江苏省授予蔡集镇“平原绿化先进乡”。

工业

蔡集人擅长小手工业生产,传统的有打草纸、编织、炕孵、刻鱼卡、编蒲等,办工业超源于1958年办超了农具、服装、粉笔、鞭炮、眼镜、造酒等几家小型厂。1978年以后,乡村工业快速发展,成为苏北装饰毯之乡,装饰装潢之乡,建筑建材之乡。颇具规模的装饰毯1家,分厂12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装饰装潢发展迅猛,组建装饰装潢总公司,下设13个工程处,另有合资企业1家,三资装潢业3家。建筑建材是蔡集的一大特色,建筑工程队伍达3000多人,开发了内蒙、山西、新疆、辽宁、吉林、北京、广东、深圳等区域。办了5个上规模的砖瓦厂,另有2家水泥制品厂。

地方环境

商业街

解放初期,蔡集街是一条长300米宽10米的东西街。1954-1958年街道向南搬迁,建成东西同济大街、南北义勇大街。2004年又建成农贸商城。现在的商业街由义勇大街、同济大街、农贸商城三大块组成。义勇大街长440米宽40米,有40家店铺,主要经营服装,成为精品一条街文明街。同济大街长650米,宽8米,有58家店铺主要经营五金杂货,形成小有规模的商业一条街。蔡集镇小城镇建设在初具规模基础上,不断提升品位,加快建设步伐,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的要求建设,农贸商城在2004年建成启用,占地1.2万平方米,大棚面积4600平方米商业街1条,1.2万平方米,分轻工、蔬菜经营区,设630个摊位,东西北三面店铺建设,从事商业、服务业餐饮业达146家,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商业街一条,铺设路面彩砖3800平方米,水泥地平5600平方米。建成住宅小区12480平方米,使蔡集小城镇建设步入高品位、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农贸市场

原蔡集集市不仅拥挤,而且满街泥泞,从2004年投入资金150万元开始铺设黑色街道,水泥路贯通整个集镇区,铺设路面达26400平方米,老街道拓宽,加上新农贸商城的启用,大大地改变了贸易环境。传统的农历每月3、5、8、10日逢集,每年农历正月19小庙会,2月初3交流会。年贸易额在9850万元。

商住小区

2005年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有特色、有品位、有风格的要求,新建胡园居住小区一个,占

地25亩,建筑面积12480平方米分三区,五层框架结构,入住134户,镇东商住小区拔地而起,点缀着靓丽的小城镇,营造了一个造形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2006年投资138万元新建敬老院一个,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可收容五保老人100名。蔡集镇

村庄道路建设

蔡集镇的交通非常便利,纵横交织,东西有205省道、宿黄路、宿邳路横穿全境。南北有五一路、张支路、机耕路、田洼路、小庙路、关庙路、胡园路。2004年至2006年新铺设水泥路面86公里,不仅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而且张油坊、牛角、朱李、樊湾、杨集等村居水泥路面也能通到自然村庄了。全镇循环无土路,朱李、张油坊、杨集、樊湾、蔡集、集南、漏河、牛角、田洼等9个村居通公交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居民生活

10年来,蔡集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定发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发挥地域优势主动接受城市辐射,着力发展工业企业,民营经济,劳务输出并得益于中央惠民政策,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康目标距离拉近,4万人民安居乐业。

工业集中区

蔡集镇工业集中区是民营企业发展园,又是“三来一加”生产基地,主要以发展本土企业“三来一加”项目为主。该园区位于镇东宿黄路南侧,2006年开始兴建,占地10万平方米,2007年,园内兴建企业14个,其中,蔡集镇老板投资兴建企业7家,分别是梁光耀兴建的光耀物流、管苏辉兴建的宿迁华泰塑业有限公司、刘学兴建的宿迁正宝王金制造厂、彭雪平兴建的宿迁耀飞纸品包装厂、许元明兴建的瑞天针织有限公司、唐凯兴建的凯华实业有限公司、蔡志伟兴建的宿迁三好板厂。招商引资企业3家,分别是陶国兴兴建的宿迁新时代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李克亚兴办宿迁兴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潘敬春兴建的宿迁可来比床具有限公司。还有田洼村兴建的刘杰装饰厂、牛角村兴建的宿迁正统玻璃有限公司。朱李村兴建的食品加工厂、樊湾居委会兴建的宿迁永鸿装饰建材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5亿元,建筑总面积28000平方米。园区内还建有工人食堂600平方米,宿舍600平方米,公厕60平方米,配套设备齐全,转移本地剩余劳动力2600人,2007年底,整个园区完成产值26920万元,销售收入26550万元,利税1820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82%、179%、185%。

特色产业

荷仁豆在蔡集镇种植已有10多年的历史,是我镇支柱产业,是绿色无公害食品。2005年元月15日,蔡集镇被国家列入“荷仁豆生产示苑区”,蔡集成了真正的“菜集”。经营范围:荷仁豆种植、销售、粗加工销售、技术咨询、服务等,蔡集镇还有青刀豆、甜豌豆、胡萝卜、绿笋等适时出口果蔬。蔡集镇荷仁豆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在1500万斤左右,经过加工制作成为国际公认的绿色食品,产品出口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全年销售2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协会成立以来,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以先进的技术为指导,开展规范化动作,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是实行荷仁豆种植、销售、粗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民互助合作产业化协会。协会种植的“芍坡”牌荷仁豆经过我镇农技人员和专业种植大户多年培育,具有皮薄、鲜嫩、松脆、爽口、汁多、味美、营养丰富等独特品质,是美食佳品。因品质优、绿色无公害,享誉国内外,成为市场上知名走俏的蔬菜产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