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金兰 |
释义 | 简介黄金兰,女,1978年出生,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教师。 1978年生于江西上栗。1996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法学院,在该校连续完成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业。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06年7月来厦门大学法学院任教。 讲授课程主要讲授课程 《法理学》、《比较法学》、《法文化学》 学术观点主要学术观点 见论文。 研究理念和特点 用文化观照法律,以法律管窥文化。 承担项目5、《闽南家族习惯法的转型机理研究》,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主持人。 4、《闽南家族习惯法的演进与转型》,201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课题主持人。 3、《法律解释学的根本悖谬》,2008年福建省社科联项目,第一参与人。 2、《法律用虚词的立法表达研究》,2007年司法部中青年项目,第一参与人。 1、《立法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及其制度化研究》,2006年司法部课题,主要参与人。 主要著作3、《法律移植研究——法律文化的视角》,山东人民出版社(法理文库丛书),2010年1月出版。 2、《法理学》,宋方青主编,本人任副主编,并撰写第十、十一、十二章,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1、《法理学教程》,周赟主编,本人撰写第三、第八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发表论文17、《无需文字的法律秩序》,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6、《苗族习惯法的典型存在样态及其功能》,载《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第3期。 15、《判决书的意义》,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 14、《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变迁---以伊斯兰法文化的变迁为例》,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7年第12期转载。 13、《中国法学教育:为什么兴盛并蜕变着》,载《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下卷(总第14辑)。 12、《民间规则的认同模式及其意义》,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 11、《概念分析与微观论证:中国法学的一个未来面向--接着<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讲》,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5期。 10、《法律移植的自治模式、殖民模式与综合模式》,载《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下卷(总第12辑)。 9、《论警察权的属性》,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5期。 8、《从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理论说起――关于民族国家法制本土化的几点再思考》,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6年第6期转载。 7、《一种低姿态的人权理论》,载林喆主著:《公民基本人权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法律解释的社会价值面向》,载《法律方法》(第四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权利冲突中的少数主义原则》,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4、《法律移植问题三议》(第二作者),载《读书》2004年第11期。 3、《法律移植与法律全球化》,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2、《民间法及其与国家法关系初探》,载《民间法》(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论法律移植》,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