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1 汉语汉字

蔡 总笔画:14画,基本字义:①野草。②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县、新蔡县一带。③占卜用的大龟:蓍~。④杀,减:“三百里夷,二百里~”。⑤姓。姓氏来源:1、出自姞姓,为黄帝支裔。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

读音

【汉字】蔡

【拼音】cài

【注音】ㄘㄞˋ

笔画部首

简体部首:艹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繁体部首:艸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五笔86&98:AWFI

仓颉:TBOF

郑码:ERBK

笔顺编号:12235445411234

四角号码:449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521

基本字义

野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县、新蔡县一带。

占卜用的大龟:蓍~。

杀,减:“三百里夷,二百里~”。

姓。

详细释义

〈名〉

(1) (形声,祭声。本义:野草)

(2) 同本义 [wild grass]

蔡,草也。——《说文》

蔡,草莽也。——《楚辞》注

蔡莽螫刺,昆虫毒噬。——左思《魏都赋》

(3) 周代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新蔡等县一带 [Cai state]

文王子 叔度封于汝南上蔡为侯,作乱。 周公放之。其子 蔡仲成王复封至平侯,徙新 蔡,昭侯徙九江下 蔡,战国时灭于 楚。——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 占卜用的大龟 [big turtle]

且致大蔡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5) 又如:大蔡(大龟)

(6) 姓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蔡 ·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11

〔古文〕𣞖《唐韵》仓大切《集韵》《类篇》七盖切,音䌨。《说文》草也。《玉篇》草芥也。草际也。 又《论语》臧文仲居蔡。《何晏注》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 又山名。《书·禹贡》蔡蒙旅平。《疏》蔡,山名。 又《禹贡》二百里蔡。《传》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 又国名。《书·蔡仲之命疏》成王命蔡叔之子践诸侯之位,作蔡仲之命。 又姓。《史记》蔡泽,古作祭,《左传》祭仲,《国语》祭公谋父,《後汉书》祭遵俱作蔡。 又《集韵》七曷切,音攃。《前汉·李广利传》昧蔡为宛王。 又桑割切,音萨。放也。《左传·昭元年》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韵会》本作𥻦,言放之若散米。今作蔡。 又《韵补》叶子例切,音祭。《王褒·九怀》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云旗兮电骛,倏忽兮容裔。

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蔡

艸也。从艸祭声。苍大切

方言集汇

粤语:coi3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i5 [梅县腔] cai5 [海陆丰腔] cai5 [东莞腔] cai5 [客英字典] cai5 [陆丰腔] cai5 [客语拼音字汇] cai4 [宝安腔] cai5

汉英译

surname; species of tortoise

cài

2 姓氏

来源

1、出自姞姓,为黄帝支裔。据《国语·晋语四》所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据《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氏”。古时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周灭商后,封文王第五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的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 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蔡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留居当地者。战国时,燕有蔡泽、齐有大夫蔡朝、楚有大夫蔡鸠、晋有太史蔡墨。这说明今北京、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境内在战国时已有蔡氏居民。汉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苏、浙江,如西汉蔡千秋为沛人(今江苏沛县),东汉有陈留(今属河南)蔡邕和上虞(今属浙江)蔡邕。汉末,蔡丕任五原(今属内蒙)太守,在当地安家,其子孙居住在朔方一带(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两晋之际,蔡氏有族人随中原士族南渡,居于江、浙一带。在南北朝时期已有蔡氏人徙居于今宁夏、甘肃境。如北魏蔡袭为高平人(今宁夏固原),北齐蔡俊为石门人(今甘肃渭源县西南)。唐初,有蔡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居于莆田、漳州、浦州,又迁念都鸿儒屿,其后子孙繁衍,分别迁往龙溪、赤岭及广东广州等地。莆田人蔡用元乃蔡氏入闽始祖,时在唐代,并发展成莆田系蔡姓,自蔡用元至蔡襄共六代。蔡用元和他弟弟蔡用明入闽,卜居莆阳,用元为莆田始迁祖;用明为泉州晋江始迁祖。莆田系蔡姓不断向外发展,扩展至泉州、漳州、广东潮汕地区、台湾等地。成为当地著名姓氏。莆田人蔡襄乃北宋庆历名臣,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担任泉州太守时主持建造洛阳桥,名扬天下。在泉州,“青阳衍派”堂号的故事,更是蔡氏族人几乎家喻户晓的。在晋江青阳蔡氏祠堂的正厅,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裔出周代,肇基唐代,官封宋代,长绵百代振家声”,下联是:“脉映济阳,支分莆阳,派衍青阳,好就三阳开泰运”。这副对联概括说明了青阳蔡姓的源流和发展。溯本追源,青阳蔡氏根在济阳,后又传衍到福建莆阳,再由莆阳迁居青阳,故称“济阳—莆阳—青阳,三阳开泰”。唐末,中原战乱,河南蔡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先居于福建宁化县,二传又迁至广东梅州。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有蔡姓部属随从,后留台湾垦荒,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开基,有的又移居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郡望堂号

1、【堂号】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龙亭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立了极大的功,封“龙亭侯”。 蔡姓又以“济阳”为其堂号。 2、【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济阳。约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历史名人

历史上的蔡姓名人还有很多,东汉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州)人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被后世传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东汉还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通经史、音律、天文、书画;南朝宋有画家蔡斌,善画人物故实,天下标冠。宋代的蔡姓名人大都出自福建,如北宋大书法家蔡襄;南宋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学者蔡沈,均为建阳(今属福建)人。金朝有文学家蔡松年、蔡珪。明代有四川农民起义首领蔡伯贯。清代有画家蔡元有。到近现代,主要有教育家蔡元培;军事家、旧民主主义革命家蔡锷;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蔡畅兄妹;抗日名将、全国政协副主席蔡廷锴;电影导演蔡楚生等。

蔡 伦:东汉宦官。他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时称“蔡侯纸”。被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 邕:东汉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爱好辞章,精通音律。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定“六经”文字而著称,世称“熹平石经”。而且还是东汉四大画家(其他为:刘褒、赵岐、张衡)之一。又工隶书,创“飞白”书。

蔡 琰:东汉女诗人,蔡邕之女,字文姬,故又称蔡文姬。博学有才辩,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称。以《胡笳十八拍》著称。

蔡 襄:字君谟,莆田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治所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时杰出书法家。工书善画。其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淳淡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谓“散草”、“飞草”自成一体。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蔡锷,(1882-1916)近代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清宣统三年(1911)在云南领导新军起义,被举为云南都督。1915年12月,在云南发动护国军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任四川督军。1916年赴日本治病,不久病逝。

蔡和森,(1895-193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字润寰,号泽膺,湖南湘乡人。曾同毛泽东一起建立新民学会并创办《湘江评论》。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第二至六届中央委员。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1931年夏在香港被捕,同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蔡廷锴,(1892-1968)爱国将领。广东罗定人,字贤初。广东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国民党第19路军军长、副总指挥。1932年1月28日率领19路军与上海人民共同抵抗日军侵略。1933年11月,与李济深、蒋光鼐等发动福建事变,建立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48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蔡元培,(1868-1940)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身于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曾参加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1940年在香港病逝。著有《蔡元培全集》。

蔡永祥烈士

蔡永祥(1948-1966),安徽省肥东县湖滨乡(现六家畈镇)大蔡村(曾名大红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6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入伍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3支队3连(现为武警3支队3中队)战士,成为一名守卫钱塘江大桥的哨兵。蔡永祥立志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以董存瑞、雷锋、欧阳海、王杰、刘英俊等英雄模范为榜样,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在连队里,时时处处把方便让给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平时搞内务卫生,站岗放哨,事事抢在前面,还经常帮助战友洗衣服、洗被单,帮助伙房挑水、洗菜、做饭,被同志们称为“半个炊事员”。

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守卫在钱塘江大桥上。2时34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向大桥飞驰而来,蔡永祥突然发现离他40多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蔡永祥不假思索地抱住大木头跃出铁轨。列车安全地停在大桥上,而年仅18岁的蔡永祥却在火车强大气流冲撞下壮烈牺牲。

为表彰他的英雄业绩,中共南京军区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1968年10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在钱塘江大桥北面的月轮山上,蔡永祥塑像和事迹陈列室落成,以志纪念。从1968年11月到1978年12月,陈列馆接待各界瞻仰人士达480多万人次,接待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华侨、港澳同胞,计102批,共1000多人次。

蔡 泽:战国时燕人。秦相国,以善辩多智著称。

蔡锡勇:清末洋务派。他受张之洞之命,创办湖北炮厂,织布局 ,马鞍山煤矿局等。并精通速记术,将速记应用于翻译,是中国速记 的创始人。

蔡楚生,(1906-1968)电影导演。广东潮阳人。1927年进入电影界。曾编导《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作)。

蔡仁杰,(1902-1947),国民革命军74师副师长,在孟良崮被击毙。

蔡畅(1900-1990),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名咸熙,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第一~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等职。全国人大第一~三届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1990年9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历史上蔡姓名人不少,有较真的学者专门统计了“二十五史”中列传的蔡氏名人,一共有112位,在所有姓氏中排名50位左右。广为人知的蔡氏名人有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东汉时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修建泉州洛阳桥的莆田人蔡襄,近代教育大师蔡元培,名将蔡锷,革命先驱蔡和森……

姓蔡的明星:

蔡依林

蔡淳佳

蔡琴

蔡卓妍(阿Sa)

蔡升晏(五月天玛莎)

蔡少芬

蔡琳

蔡旻佑

蔡国庆

蔡明

蔡妍

蔡枫华

蔡康永

蔡健雅

蔡秋凤

蔡诗芸

蔡小虎

蔡幸娟

蔡氏在我国台湾省是名门望族,名列台湾百家姓第8位,人口超过60万。

台湾省的蔡氏不但人数多,而且经济实力雄厚,还出了几个世界级的富豪。根据1989年美国《财星》杂志调查,当时台湾的蔡万霖家族是世界第三富豪。蔡万霖主持的霖园关系企业集团,10多年前的资产总值就高达3000亿新台币;他的弟弟蔡万才经营的富邦集团,资产也超过150亿新台币。除了蔡万霖家族,台湾省的蔡志勇、蔡鸿文、蔡进季、蔡绍华等都是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家,而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祖根在中原的上蔡。

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翔南先生对蔡姓迁移台湾的历史非常有研究,根据他的研究,早在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已有蔡姓人在岛上居住了。他们中有的是随军队入驻后落籍于当地的,有些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赴台定居的。据漳州的史志记载,明清时从漳州府7县赴台的蔡姓共48人。经过历代繁衍,今台北市区、台北金山乡、万里乡、基隆市一带的望族多为蔡氏。

最近20年,姓氏文化热了起来,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国寻根,蔡氏也不例外。上蔡县委宣传部的魏晓伟说,最近几年,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蔡氏后裔经常组团回上蔡寻根谒祖,香港、台湾地区的蔡姓更是频繁回家,关心祖根之地的建设和发展。

3 蔡湖北蔡氏襄樊蔡氏上蔡

蔡 总笔画:14画,基本字义:①野草。②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县、新蔡县一带。③占卜用的大龟:蓍~。④杀,减:“三百里夷,二百里~”。⑤姓。姓氏来源:1、出自姞姓,为黄帝支裔。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

4 先秦蔡国

简介

蔡,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姫

蔡国遗址姓。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叔度(姬度)于蔡。杨宽先生认为“蔡”“祭”古音同,通用。蔡叔所封之蔡原在祭,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周朝初年,两代蔡侯接力筑城,终于建起一道古城墙。这道有千年历史的城墙至今还存在,位于今河南郑州管城区祭城村。

三监之乱后,周公“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徙七十人从。……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兽。……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史记.管蔡世家》)此为蔡国二度受封,其都邑迁往今河南省上蔡县。

春秋初年,蔡国尚出兵与鲁、宋等伐郑。前684年楚国利用蔡、息二国的矛盾,出兵俘虏蔡哀侯,将蔡国纳入楚国控制范围。从此,在楚的压迫下蔡国深受其害。前531年,楚一度灭蔡,三年后蔡平侯复国,并迁都吕亭(今河南新蔡)。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蔡昭侯迁都州来(安徽凤台县),经五世,于前447年再次为楚所并。

封蔡质疑

蔡国为姬姓国家,与周王室同宗。其始封者为姬叔度,因封于蔡,故称蔡叔度。《史记·管蔡世家》云:“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作为文嫡子、武王同母弟的叔度,因血缘的关系在周初的地位可说是相当隆崇的。对叔度的封蔡,史书多有记载。传统说法多本于《史记》,认为叔度是由武王分封的。《史记·周本纪》云武王初克商国,即“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史记·管蔡世家》亦云:“武王既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

历代君主

次序 谥号 中文名 在位时间 年数 备注

1 (蔡叔度) 姬度   周文王第五子,参与三监之乱后被放逐

2 (蔡仲胡) 姬胡   续封于蔡

3 (蔡伯荒) 姬荒   

4 蔡宫侯 
 
 
 

5 蔡厉侯 
 ?—前864年  

6 蔡武侯 
 前863年—前837年 27 

7 蔡夷侯 
 前836年—前809年 28 

8 蔡釐侯 姬所事 前808年—前761年 48 又作蔡僖侯

9 蔡共侯 姬兴 前760年 1 

10 蔡戴侯 
 前759年—前750年 10 

11 蔡宣侯 姬措父 前749年—前715年 35 

12 蔡桓侯 姬封人 前714年—前695年 20 

13 蔡哀侯 姬献舞 前694年—前675年 20 

14 蔡穆侯 姬肸 前674年—前646年 29 

15 蔡庄侯 姬甲午 前645年—前612年 34 

16 蔡文侯 姬申 前611年—前592年 20 

17 蔡景侯 姬固 前591年—前543年 49 

18 蔡灵侯 姬般 前542年—前531年 12 

19 蔡平侯 姬庐 前530年—前522年 9 《左传》作蔡卢

20 蔡悼侯 姬东国 前521年—前519年 3 

21 蔡昭侯 姬申 前518年—前491年 28 

22 蔡成侯 姬朔 前490年—前472年 19 

23 蔡声侯 姬产 前471年—前457年 15 

24 蔡元侯 
 前456年—前451年 6 

25 (蔡侯齐) 姬齐 前450年—前447年 4 前447年,楚惠王灭蔡 注:( )中的并非谥号,而是习惯性称法。

大事年表

管叔鲜和蔡叔度,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振、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次子发为太子。文王死后,太子发即位,就是武王。这以前伯邑考已经死了。

武王战胜商朝的纣王、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和兄弟。于是把管地分封给叔鲜,把蔡地分封给叔度;并让二人做纣子武庚禄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遗民。把鲁地分封给叔旦,同时让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称周公。叔振铎封于曹 地,叔武封于成地,叔处封于霍地。当时康叔和冉季载年龄幼小,未受分封。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旦掌握国家大权。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的作为不利于成王,于是扶持武庚一起叛乱。周公旦按成王旨意征伐叛军,诛斩武庚,杀死管叔而流放蔡叔,流放时只给了蔡叔十乘车和刑徒七十人为随从。又把南朝遗民分为二部:宋地一部分封给微子启,以接续殷人香火;卫地一部,命康叔做卫国国君,就是卫康叔。又把冉地分封给季载。冉季、康叔品行美善,因此周公举报康叔为周王的司寇,冉季做司空。二人辅佐成王治理国家,美名传于天下。

蔡叔度流放后死去。其子名胡,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周公向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行蔡叔的岁时祭祀之礼,就是蔡仲,其余五叔各回封国,没有在周朝廷做官的。

蔡仲死,其子蔡伯荒继位。蔡伯荒死,其子宫侯继位。宫侯死,其子厉侯继位。厉侯死,其子武侯继位。武侯时,周厉王丢了王位,逃到彘地,周公、召公共同执政,有许多诸侯背叛周室。

武侯死,其子夷侯继位。夷侯十一年(前827),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前810),夷侯死,其子釐(xī,西)侯所事继位。

釐侯三十九年(前771),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周室衰落东迁。秦国开始被列为诸侯。

四十八年(前762),釐侯死,其子共侯兴继位。共侯二年(前760)死,其子戴侯继位。戴侯十年(前750)死,其子宣侯措父继位。

宣侯二十八年(前722),鲁隐公即君位。三十五年(前715),宣侯死,其子桓侯封人继位。桓侯三年(前712年),鲁国人杀了鲁隐公。二十年(前695),桓侯死,其弟哀侯献舞继位。

哀侯十一年(前684),先前,哀侯从陈国娶的夫人,这一年,息侯也从陈国娶了夫人,息夫人出嫁路过蔡国,哀侯表现极不尊重。息侯怒,请求楚文王:“你带兵来征伐我国,我向蔡国求救,蔡兵必来援救,楚国借机攻打蔡国,必获胜利。”楚文王照计而行,把蔡哀侯俘获带回楚国。哀侯被扣留在楚九年,死于楚国。共在位二十年,蔡人拥立哀侯之子肸(xī,西)为国君,就是缪(mù,木)侯。

缪侯把妹妹嫁给齐桓公做夫人。十八年(前657),齐桓公和夫人蔡女乘船游玩,夫人使劲晃船,桓公制止她,她还是晃个不停。桓公大怒,把她送回娘家却并不断绝关系。蔡侯也很生气,把其妹嫁了别人。齐桓公一怒之下讨伐蔡国;蔡国大败,缪侯被俘,齐国向南进军至楚国邵陵。后来诸侯替蔡侯向齐桓公道歉,齐桓公才放蔡侯回国。二十九年(前646),缪侯死,其子庄侯甲午继位。

庄侯三年(前643),齐桓公死。十四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军。二十年(前626),楚国太子商臣杀其父成王,代立为君。二十五年(前621),秦穆公死。三十三年(前613),楚庄王即位。三十四年(前612),庄侯死,其子文侯继位。

文侯十四年(前598),楚庄王讨伐陈国,杀夏徵舒。十五年(前597),楚围郑国,郑君投降,楚国又释放郑君。二十年(前592),文侯死,其子景侯固继位。

景侯元年(前591),楚庄王死。四十九年(前543),景侯给太子般从楚国娶来媳妇,景侯又与儿媳通奸,太子杀死景侯,自立为君,就是灵侯。

灵侯二年(前541),楚公子围杀国君郏(jiá,阳平“家”)敖自立为楚王,就是灵王。九年(前534),陈国司徒招杀死陈哀公。楚国派公子弃疾占领陈国,陈国灭亡。十二年(前531),楚灵王借口蔡灵侯杀父,诱骗蔡灵侯到申地,预先埋伏甲兵,用酒宴招待灵侯。灵侯醉后被楚人杀死,跟随灵侯的七十名士兵也遭刑受害。楚灵王又命公子弃疾围住蔡国。十一月,楚灭掉蔡国,任命弃疾做蔡公。

楚灭蔡三年后,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代其为君,就是平王。平王找到蔡景侯的小儿子庐,立为蔡国国君,就是平侯。这一年,楚国也恢复了陈国。楚平王刚即位,打算亲近诸侯,所以让陈、蔡国君的后人继君位。

平侯九年(前522)死,蔡灵侯的孙子东国打跑平侯之子,自立为国君,就是悼侯。悼侯的父亲是隐太子友。友本是灵侯太子,平侯继位后杀了隐太子友。因此平侯一死,隐太子的儿子东国就攻打平侯的儿子,自立为君。悼侯三年(前519)死,其弟昭侯申继位。

昭侯十年(前509)时去朝见楚昭王,带着两件漂亮皮衣,一件献给昭王,一件自己穿。楚国令尹子常想要蔡昭侯那一件,昭侯不给。子常就向楚昭王说昭侯的坏话,把昭侯扣留在楚国达三年之久。后来蔡昭侯知其中原因,就把自己那件皮衣献给子常,子常接受皮衣后,才向楚王建议把昭侯放回国。蔡侯回国后赶到晋国,请求晋国帮助蔡国攻楚。

十三年(前506)春,昭侯和卫灵侯都在邵陵盟会。蔡侯私下要求周大夫苌弘把蔡国在盟会上的位次排在卫国前面。卫则派史(qiū,秋)陈说卫康叔德高功大,于是卫国排位先于蔡国。夏天,蔡国按晋国意愿灭掉沈国,楚王大怒,发兵攻蔡。蔡昭侯派其子去吴国做人质,请吴国发兵共伐楚国。冬天,蔡侯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进入楚都城郢。因蔡侯痛恨子常,子常心中害怕,逃到郑国。十四年(前505),吴国撤军,楚昭王光复楚国。十六年(前503),楚国令尹计划攻蔡报仇,在向民众鼓动时泣不成声,蔡昭侯听说后十分恐惧。二十六年(前493),孔子到蔡国。楚昭王讨伐蔡国,蔡侯恐慌,向吴国告急。吴王认为蔡国都城距吴国太远,要求蔡侯将其国都迁得离吴国近一些,以便于出兵相救;蔡昭侯也不与大夫商量,暗中答应了。于是吴国出兵救蔡,并把蔡国都城迁到州来。二十八年(前491),昭侯要去朝见吴王,蔡国大夫们怕他再次迁都,就指使一个名叫“利”的盗贼杀死昭侯,然后又杀掉利以推诿杀君之罪,于是拥立昭侯之子朔为国君,就是成侯。

成侯四年(前487),宋国灭掉曹国。十年(前481),齐国的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十三年(前478),楚国灭掉陈国。十九年(前472),成侯死,其子声侯产继位。声侯十五年(前457)死,其子元侯继位。元侯六年(前451)死,其子侯齐继位。

侯齐四年(前447),楚惠王灭掉蔡国,蔡侯齐出逃,蔡国从此祭祀断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