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菜黑斯象
释义

昆虫名,为鞘翅目,象虫科。体长10mm,宽约4mm,暗灰褐色,全体覆有鳞毛。该虫为多食性害虫,在日本有危害26科97种草本植物的记录。

中文学名:菜黑斯象

拉丁学名:Listroderes obliquus Klug

二名法:L.costirostris obliquu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鞘翅目

科:象虫科

分布区域:南美,入台湾,云南省昆明市郊呈贡、西山、富民、石林等地。

产地及分布

原产南美,后传入台湾,近年传入云南省昆明市郊呈贡、西山、富民、石林等地。是对外检疫对象。

寄主及为害

白菜、青菜、甘蓝、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茼蒿、马铃薯等178种植物。 春季和晚秋,成、幼虫为害萝卜、白菜、胡萝卜、菠菜、茄子、马铃薯、黄瓜、芹菜等蔬菜的幼苗和嫩芽,严重的常造成死苗、缺株和断垄。此外,还啃食叶片,在较粗的叶脉间形成近圆形不规则的食害孔,造成蔬菜减产。

形态特征

成虫

口吻短粗,向下方突出。触角中部膝曲,末端膨大。鞘翅近端部有斜向灰色条斑,两翅条斑相拼呈“V”字形,条斑后方有明显的瘤状突起。

散产,球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 1mm,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孵化前变为黑色。

幼虫

纺锤形,背部隆起,多横向纵纹。头部小,黄色至褐色,体色富于变化,从乳白色、淡绿色直至暗绿色,腹面无足,有肉质突起。老熟幼虫体长14mm,在土中筑室化蛹。

体长约8mm,头部白色,足与翅黄色,腹部淡绿色。

生活习性

台湾、日本一年发生1代,早春至初夏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并以成虫在土壤中或作物下潜伏越夏,9~10月间开始活动。台湾每年11月间发生于新竹以北的北部临山蔬菜区,成虫在夜间活动取食蔬菜新芽和嫩叶。雌成虫在秋季产卵,入冬后产卵停止。开春后又继续产卵至5~6月,雌虫可产数百粒至上千粒卵,卵期10~70天。10月初见幼虫,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秋末十字花科蔬菜被害明显。幼虫期30~150天。越冬幼虫历期约5个月,春季孵化的幼虫历期为30~60天。早发生的个体3月前后化蛹。该虫为多食性害虫。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防止疫区扩大。

(2)、零星发生时,喷洒5%氟虫腈悬浮剂1000倍液或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倍液、0.5%楝素杀虫乳油1000倍液,防治幼虫效果好。

(3)、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越夏成虫开始活动时,进入喷药防治适期,可及时喷洒上述杀虫剂外,还可喷洒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5.7%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隔10天防治1次,防治1~3次,并注意把药液喷在心叶嫩芽和叶背易受害的部位,效果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