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画说京剧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画说京剧 作 者:和宝堂 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 次:1 页 数:239 字 数:174000 印刷时间:2009-1-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09705841 包 装:平装 20469303 内容简介在中国三百多种地方戏曲中,京剧堪称国粹经典。从1799年徽班进京开始,京剧,融合着楚调,借鉴着昆曲,南北荟萃,木秀于林,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的国剧。三鼎甲、三大贤、四大名旦、三大名净……构筑了京剧的一个个鼎盛年华。高潮迭起之后,是短暂的低谷。休养生息之后,我们期待着它的再次复兴。 本书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神奇的京剧艺术画卷: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人物,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妙趣横生;五彩缤纷、浓墨重彩的脸谱让你欲罢不能;优雅的唱腔,迷人的乐队,让你徜徉在戏曲音乐的海洋中;长安大戏院的后台,服装、道具一应俱全,不可错过;千百年的故事,千百年的传说,化作一个个经典剧目,在京剧舞台上色彩斑斓地演绎着,生生不息,那些经典背后的秘密,全都细细地藏在这本书里,请您慢慢找寻…… 作者简介和宝堂:1947年生于北京。1959年就学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老生。启蒙老师是喜连成科班头科名须生陈喜星,又得余派须生杨菊芬、王少楼、胡盛岩等以及武生教师王德禄、诸连顺、安晓峰等教授。中专毕业后向北京梨园公会会长沈玉斌学习京剧史,向戏曲理论教师刘建华、范钧宏、吴祖光学习京剧表演理论。 长期担任北京市戏曲学校专业教学研究室主任和教学督导,负责编写京剧剧目教材,同时兼自由撰稿人三十余年,著作有《松柏庵往事》、《为京剧号脉——和宝堂戏曲杂文集》、《谭门七代》、《荀慧生》、《谭富英》、《赵燕侠》、《张学津》等,长期为《北京晚报》、《梨园周刊》和原《中国京剧》等各报刊撰稿。 作为京剧人,力主京剧恢复主演中心制和自由挑班演出的体制,支持艺术个性的张扬、流派的复苏,反对京剧的“话剧化”。 目录一 京剧的始末根由 从“戏曲的活化石”到“百戏之祖” 徽班进京 高潮迭起 鼎盛年华 低谷与复兴 二 生旦净丑 从高亢走向委婉俏丽的老生 扮相俊美的小生 骁勇敏捷的武生 青衣、花旦、刀马旦和武旦 历经变革改进的老旦 粗犷威武的花脸 无“丑”不成戏 威风凛凛的龙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