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中工商学院 |
释义 | 华中工商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强劲的城市—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民办本科大学。 学校现占地面积1110.7亩,建筑面积34.5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85人,其中专任教师812人。全校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正高职称108人、副高职称318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52人、硕士学位教师351人以及留学回国人员78人等。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办学”以及“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人才是发展关键”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地方所需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引领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4部教材获"十一五"国家级、部委级教材规划选题;1部教材获教育部“精品教材”,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图书馆藏书151.2万册,中外文期刊2968份,报纸207份,电子图书10万多种,中外文数据库12个。学校出版有《华中工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其中社会科学版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教学、科研设备仪器固定资产12275.1万元。设有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各类实验中心等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和实验室。 学校始终秉承“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换,科研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工商管理学被评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工商管理学实验室为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现代制造装备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获批为湖北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学校科研经费逐年快速增长,2006年1月~2009年12月,科研经费总数共计1.62亿元,科研项目到账经费6536.8万元;承担国家级项目3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03项,市厅级项目171项;获得省级及市厅级各类奖项100项,其中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3项,学校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重视科研横向联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06年以来,学校共获得横向课题438项,25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2007年我校科研综合实力在省内高校排名中,与企业合作获得的科技成果数排全省高校第三、与企业合作获得的科研经费数排全省高校第八。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莫桑比克以及香港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进行长期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研究生。1997年开始,我校与美国、德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的9所大学合作,开展了INTOP项目(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Simulation),我校每年均派师生参与,并主办过两次活动。2006年以来,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香港理工大学、英国斯泰福大学等国(境)外著名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和整体学术水平提高。近年来,我校数百名毕业生到国外攻读学位,近百名在职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或攻读学位。学校目前正在拓展新的合作渠道,加大国际化合作的力度,立足佛山、接轨世界,把实施大学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获得了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认可,我校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7%以上。 明德博学,自强有为。华中工商学院正以朝气蓬勃的活力、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和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按"管理为主,综合发展"的构想,积极组建学科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施“四大战略”、“八大工程” 与新校园规划建设,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朝着建设有特色高质量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