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互联网牛排 |
释义 | 连续几天的Roundtable,主要围绕着顶尖IT技术转.写了不少严肃的,所以再来些轻松的,跟国内同仁交流.美国互联网普及率真的是让人折服.只要我带上笔记本电脑,在任何地方都几乎可以方便的访问互联网.在酒店,现成的网线直接插上,打开IE,以太网宽带界面立即出现.一律DHCP,不用任何配置,不用帐号密码,点击ISP提供的Access Point,就可以尽情冲浪,速度很快.连接国内网站也很快,但E-mail服务稍微慢一些. 在会展中心,登陆互联网更加方便。公共的上网PC很多,随便找一台就可以,浏览中文网页没有问题,一律的XP,Unicode内核。不过就是没有中文输入法,中国记者用起来不方便。 如果自己带笔记本,带WLAN模块或者网卡,或者是迅驰配置,立即可以找到3-4个Hot spot,找一个比较稳定的AP,输入SSID,也不用配置就轻松连上去了。 这几天,TechEd会场太多人用WLAN,下午的时候网络出了故障。我坐在墙角摆弄配置的时候,一堆老外从身边经过,都大声问我,“Wireless is OK?”。我忙乎半天,也没有注册到一个合法IP,敢情他们也一样。 公共热点的WiFi一般没有加密,不需要配置WEP,所以安全上还是有些问题的。我试了一下,几个同时在WLAN上的节点计算机都可以访问到共享目录,有的NT系统甚至可以访问C$权限,有点可怕。美国人可能不在乎吧。 在很多咖啡厅,也有WiFi的热点,或者明确标注了可以使用宽带访问Internet。我没有试过。但酒吧和餐馆是没有上网条件的,美国人在酒吧和餐馆是生活来了,没有见过他们带笔记本。 酒店的电视是oncommand的,配备无线键盘和复杂的Control Panel,可以用电视访问Internet,甚至定购东西,也可以访问收费频道。 在TechED现场,很多IT专业人士还在频繁使用PDA和Tablet PC上网,也是插入的WiFi网卡,非常方便。 在Press Room,我看到很多同行,比如有一个的记者,就在现场撰稿、做HTML文本。美国IT记者年龄都比较大,一般小年轻可能还派不到这个高等级的会议报道上来。原来一位美国老记的水平有多高,注意观察,他们也是在一大堆的News Release文稿中摘来摘去,不过他们对技术一般有自己的判断,稿件写得比较深入。 美国IT人感觉都比较“自恃高明”。晚上,参加一个酒吧聚会,名字叫做“IT hero”。牛排质量做得很不怎么样,但每一个人都感觉很enjoy。做Hero的感觉,也许让他们忽略了饮食。 微软的会议级别堪称全球一流。整个二楼估计有上千台HP的台式机,一字拉开,全部可以上网,配备液晶显示。中午食堂容几千人吃饭,感觉比人民大会堂还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