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释义

学院概况: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经济、管理、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始于1931年创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2006年,经国家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评审、教育部审批,学校改制更名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校校园面积2239亩,主校区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地带——武汉中国光谷园区内。学校设有教育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15个院(系),开设有36个普通本科专业和53个普通专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37.6%,具有博、硕士学位教师占60.6%。学校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以及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的各类专家教授达26人。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学校教育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高级英语》、《基础英语》、《新闻学概论》、《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英语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教师素质训练中心、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先后有31名教授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聘为博、硕士生导师。 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学校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和教学研究指导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职后教育资源和培训经验。同时,湖北省教学研究室、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等省级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管理和研究机构设在学校,并与学校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融为一体、互相贯通,使学校初步形成了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办学特色。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248项,出版专著、教材424部,发表科研论文268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73篇,被SCI、EI、ISTP、SSCI等收录39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9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2011年,学校获批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现已开始招收留学生。学校在省内外100多所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同时依托省内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30多个远程教育站点和20多个函授教学站点,构建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网络。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建有“新闻实训基地”等6个大学生创新基地。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华阳杯”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建校80年来,学校秉承“学高、身正、诚毅、笃行”的校训,为湖北培养培训了近30万名中小学教师、校长和教研员,他们绝大多数扎根在教学第一线,成为我省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2003年以来,学校连续4次被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遵循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规律,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近半个世纪来的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为社会尤其是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创建了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优名牌。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历任领导都高度重视以函授夜大学为主体的成人高等教育,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的函授教师队伍。学校为地方培养师资队伍的办学思想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响应。这些部门在函授站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函授夜大学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学校在函授教育领域取得的优良业绩,同时也吸引了国内许多兄弟院校前来参观学习。随着学校函授夜大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函授教育在培训中等学校师资队伍方面产生的影响日益深远,招生范围逐步由湖北扩大到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江西、浙江、山东、合肥、黑龙江等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上打破了单一的师范格局,形成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考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协调发展的高等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系。现有函授、夜大学招生专业28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15个。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非常重视加强非学历性质的继续教育,开办了各种短期培训班。作为教育部“华北、中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远程与继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人教院院(处)长培训班”。学校还主动为地方政府分忧,积极承担武汉市为下岗职工举办的再就业培训任务,成为武汉市政府的“武汉市再就业培训基地”。

现任领导: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姓 名  职 务 任 期

湖北教育学院 1990.4—至今
(2007年3月改建成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严文清 党委书记 2005.6—

院 长 2002.8—2007.4 
 

党委副书记 2002.8—2005.6 
 

柳菊兴 党委书记 2002.8—2005.6 

院 长 1999.3—2002.8 
 

黄元棋 院 长 1993.2—1999.3 

孙明桢 党委书记 1993.2—2002.8 

任希健 院 长 1990.4—1993.2 

罗雄辉 党委书记 1990.4—1993.2 

湖北省教育学院 1979.5—1990.4 罗雄辉 党委书记 1988.3—1990.4

任希健 院 长 1984.5—1990.4 

柳 林 党委书记兼院长 1981.3—1984.5 

党委书记 1984.5—1988.3 
 

白雪光 党委书记 1979.5—1981.3 

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 1966.7—1979.5
(停办、撤销) 期间,1971年春建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1972年秋恢复成立湖北省教
师进修班,1979年2月决定将教师进修班改为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

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 1962.秋—1966.初 吕宗杰 总支书记 1965.秋—1966.初

柳野青 教育厅兼任院长 1962.秋—1966.初 

湖北省函授师范学校 1956.春—1962.秋
(该校设在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时,校长曾一
度由实师校长王延庆兼任) 黄金本 校 长 1956.春—1962.秋

湖北师范专科学校 1954.4—1956.春
(55年8月受教育厅委托师专下设进修部) 于盛兹 进修部主任 1958.8—1956.春

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 1952.10—1954.4 

湖北省教育学院 1949.5—1952.10 李 实 教育厅长兼院长 

国立湖北师范学院 1944.春—1949.5
(1946年复员荆沙,1948年夏迁校武汉) 王震寰 院 长 1948.9—1949.5

王治孚 院 长 1947.夏—1948.9 

汪奠基 院 长 1944.秋—1944.夏 

叶叔良 院 长 1944.春—1944.秋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 1941.7—1944.春
(恩施复办) 叶叔良 院 长 1943.11—1944.春

张伯谨 厅长代理院务 1943.7—1943.11 

陈友松 院 长 1942.秋—1943.7 

张伯谨 厅长兼任副院长 1941.7—1942.9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 1936.7_1941.7 停 办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 1931.11—1936.7 姜 琦 
 

罗廷光 
 1933.秋— 

罗 睿 
 1932.8—1933.秋 

沈士远 教育厅长兼院长 1932.6—1932.8 

黄健中 教育厅长兼院长 1931.5—1932.5 

机构设置: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下设:自考助学、本科双证、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函授教育

自考助学:

自考本科助学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考本科助学班,是保持高等教育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自学考试是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伟大创举,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大力推进普通高等教育速发展的同时,适度加快自学考试等高等教育形式的发展步伐,使多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补中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广大求学者求学深造的需要。几乎每个高中毕业生都想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可高考这道门槛把许多人拒之门外,有一定名望的高等院校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举办全日制自考,实现了许多人的大学梦。是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自考生学习效率很低,造成自考及格率总体上很低,从而挫伤了许多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全国自考委五届二次会议精神指出,自学考试不仅仅是考试,更是一种学习过程,大力支持自考助学,同意有条件的高校举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增开市场急需专业,推动自学考试的自身发展。是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资源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拘一格的培养人才,也避免了资源浪费。

本科双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考本科双证班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背景下,社会的人才理念正在发生转变。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大量的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学历不再是制约就业的唯一因素了。传统形式的应试教育只能提高学生的学历却提高不了学生的能力,书面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了“人找岗,岗也在找人”的局面。用人单位已从原来的唯学历观转变为“学历与技能”并重的理性择才方式。

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一些需要实际操作技能的岗位人才严重紧缺的现状,我校革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持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开设了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注重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培养上岗就上手的实用型基础人才。

培养目标:通过学历教育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并结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来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传授学生“所学即所用”的实用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有学历、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教育模式:采用“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的方式,使学生在取得学历的同时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它是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学历教育为支持、以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教学方法:采用课程置换方式,三年强化学历课程学习,一年准员工实习。本科双证班实行全脱产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教学方式和内容。实现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互补。

学习环境:本科双证班学生全部在学校主校区进行教学活动,在学院学生公寓住宿。在校期间,共享学校各种教学资源、教学场馆、实验室和体育场馆等。

学生素质培养:(1) 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学生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2) 学校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家英语三、四、六级考试,机动车驾驶证考试,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人格、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推销能力、个人职业规划能力。

成人教育:

网络教育:

函授教育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4: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