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推古改革 |
释义 | 公元562年,大和政权在朝鲜半岛的据点任那被新罗所灭。在朝鲜半岛的失利,打击了朝廷重臣大伴氏的威信,而主持军事的物部氏和主持财政的苏我氏则更加得势。 6世纪末,用明天皇(585-587)死后,苏我马子消灭其政敌物部氏,把持朝政,操纵皇位继承事务。592年,苏我马子拥立外甥女即位,即推古女王(592-628)。次年,又任命女王的外甥圣德太子(574-622)为摄政。 在圣德太子摄政的三十年间,推古朝正式采用了“天皇”一词代替以前的“大王”的称号,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为了维护天皇的权威和统治,圣德太子首先制定了不能世袭的冠位制度,即“冠位十二阶”。冠位只是一种荣誉称号,没有职权,也没有人数限制。朝廷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功绩来授予头衔,而不必考虑出身门第。此举广纳天下人才,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势利。 604年,圣德太子颁布了用汉文书写的《十七条宪法》。这是日本最早的成文法,内容多出自中国儒家思想,以劝善弃恶的训诫和说教为主,目的在于加强皇权,压制氏姓贵族的势利,消除人民的反抗。十七条中最著名的有三条,即:第一条“以和为贵”;第二条奉“佛、法、僧三宝”为“四生之终归,万国之极宗”;第十七条“对重大之事情不能由一个人单独决断”。 圣德太子热心于佛教的研究,并且亲自在宫中讲解佛经,撰写《三经义疏》,下令推广“佛法”,推动日本各地修建了许多寺院,很多贵族也建造了“氏寺”。 此时,中国已经结束了南北朝对立,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为了摄取更多的中国先进思想和文化,圣德太子开始加强与中国的联系。607年,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恢复了中断100多年的中日邦交。同时还派遣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学习。 由于圣德太子的大力推广,来自中国的佛教文化源源不断流入日本,形成了一种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飞鸟文化。圣德太子摄政时,建都于奈良盆地南部的飞鸟城,因而被称为“飞鸟文化”。 随着飞鸟城及其周边地区佛教寺庙的兴建,雕刻、绘画以及佛像的雕塑等艺术也发展起来。寺庙俨然成了外来文化和流行艺术的展示天地,中国南北朝时代的艺术风格俯仰皆是。日本美术史学家久野建描述说:日本7、8世纪的雕刻是从北魏至隋唐的中国雕刻史的缩影。这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飞鸟寺,以及现存的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筑物之一——法隆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