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宗泽 |
释义 | 胡宗泽 人类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文化人类学 中国社会与文化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方向政治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 生态人类学 个人简历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师从王铭铭教授 200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博士学位,师从屈顺天(James Wstson)教授 教学和研究经历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布兰代斯大学政治系研究员 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学术经历福建省德化县外销瓷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情况 山东省烟台市抽纱的生产和消费 山东省四湖综合治理过程中所设计的文化和政治问题 “门修斯”典故制造者 1998年,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出版中译本,此书由胡宗泽(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与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和赵立涛翻译,王铭铭(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校对,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5月出版。当中有很多译名极不规范,最广为人知的要数将中国的孟子(Mencius)译为“门修斯”。作者在“译后记”中称,对于人名,“尽量沿用了国内的固有译法”,但是书中屡有置过去习惯译法于不顾的地方。例如:19世纪著名军事学家、《战争艺术》的作者、瑞士人约米尼(Jomini)译成“乔米尼”(第27页);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译成“黑罗多特思”(第58页);孔雀王朝的阿育王(Ashoka)译成“阿肖卡”(第91页);公元742-814年在位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译成“夏勒马涅”(第136页)。 此后,“门修斯”就成了一个典故,专门用来指代错误的译名。在中国,许多人名、地名的标准译法并没有建立起来,即便有一部分经辞书、手册加以规范,可在民间却并未获得普遍认同,所以大量不甚习见的译名,只能经过历史的沉淀,由实践本身来过滤。不过,在学术著作的译本中出现大量错误的译名,往往说明译者对原著涉及的领域非常陌生,对相关语境极不了解,因此也很难胜任其翻译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