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文卿 |
释义 | 胡文卿(1876-1954),名焕章,亦名闻钦,字文卿,宝字行,临潼县雨金镇东胡门村人。戏剧管理家,剧作家。 他出身于一个中等农家,排行为大。自幼聪颖好学,学业长进很快,颇有大器早成之势。讵料,刚步入青年,父亲却因病早故,生活重负压在了他的肩上,使他不能再专心致志,刻意攻读。于是,他挑起了家事管理的担子,由于他经营有方,谨慎理财,家业渐为发达,成为东胡门村首屈一指的人家,同时,他从实践中学到了不少理财的本领。虽则管家,却没有放弃学业,尽管没有少年得志,还是考中了秀才、廪生,曾承师于孙仁玉先生。弟弟年长后,他考入陕西省法政专门学校,并以毕业时的优等成绩获得了贡生资格。 辛亥革命前,曾任陕西耀县知事,其时加入同盟会,积极参与反清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任陕西省教育厅一科科长,省禁烟局总办,省民众教育馆馆长,省政府咨政,省通志馆参订,西安红十字会会长等职。任职期间,由于他善于筹划,精于理财,人有“小诸葛”之称。期间,和杨虎城将军交往甚深,并得杨的敬重,杨虎城任陕西省主席后,仍以“胡伯”相称。他见虎城,不称大号,直呼小名“九娃”。 他热心于兴办教育事业,1906年,孙仁玉创办雨金高级小学,他积极参预并捐资,为办学人之一。任耀县知事期间,积极兴办新学,发展耀县地方教育事业。 1912年夏,李桐轩、孙仁玉二先生发出了筹办易俗社的倡议后,他积极响应,签名捐款,为136名创办发起人之一,骨干社员。易俗社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了好几种重要职务。1914年12月,易俗社设立评议处,他担任评议,期间,又义务担任社内学生的国文教员。1917年,孙仁玉任社长时,购买了“宜春园”剧场,进行改造,改建工作由胡文卿负责,他周旋于财界和社会各方,筹措资金,精打细算,于社内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建成了一座设有转台的易俗社剧场,时为西北第一。1921年3月,值易俗社主力赴汉口演出之际,他担任易俗西安本社社长,任期内,由于他经营有方,使本来依靠甲、乙班演出收入来维持生活的小学生在经济上达到自给自足。刘镇华围城后的1927年,易俗社处于极度困难时期,改社长制为委员制,他担任债务主任,当时,社欠外债一万三千七百多块银元,讨债者日驻门庭。当时,他除与债主反复周旋外,又争取到了各方的资助,为易俗社渡过这长时间的难关做出了显著贡献。难关初渡的1930年6月,他又担任了易俗社社长。1934年1月,又复选复任,直到1937年12月,才改任评议长。在他任社长期间,易俗社曾两次到北平演出,获誉甚高。期间的1932年9月,南京政府拨款一千元令刊印社编剧本,他又负责了剧本出版工作,时出版社编剧本百余种。1940年12月,复任易俗社评议长。1947年1月,转任监事。 从1916年起,他兼任易俗社编辑,1917年9月,创作了惩戒贪诈、讥讽趋炎附势的本戏《天香阁》;1918年5月,创作了劝诫妯娌和睦相处,以自身的美德影响和教育子女的折戏《美人画》;1919年3月,创作了讥讽妇人想跟官夫坐享荣华的折戏《姑嫂决科》,9月,又创作了戒浮躁、劝忠厚的折戏《一拜缘》;1920年9月,创作了劝诫卤莽从事的折戏《错认缘》,同年,又创作了折戏《剪刀计》。此后,便辍笔。其原因是易俗社创始人、他的妹丈孙仁玉创作的大量剧目上演后,屡引起轰动,其创作速度之快令他惊讶,艺术质量之高令他钦佩,才华之超人令他自卑,自叹不如。他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应扬长避短而好自为之”。可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由于炽烈的民族自尊心所驱使,又创作了颂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型戏《打倒日本化》。 1949年开国大典前后,彭德怀将军代表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举行建国招待会,胡文卿以社会知名人士被邀请。 1951年5月,易俗社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接办,他便脱离易俗社。他于前在易俗社任事期间,勤于治理,严于管束,艺员中有吸毒、行赌、宿*行为及严重违纪者,均被开除,虽则社风为之一清,却也失之偏激。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在易俗社开展后,往昔积怨得以引发,以18年前他盖房曾借用社里部分资金一事受到冲击,使他精神上受到了沉重地打击。在批斗会上,他一再申明事实真相,却无济于事,在无法申明的情势下,他说:“如若易俗社把我亏了,算我胡文卿为易俗社贡献了。从易俗社成立的那时候起,我没有对不起易俗社的地方,我要是把易俗社亏了,教我的后代祖祖辈辈当戏子给易俗社还帐!”一个“戏子”,激起众怒,事成僵局。后来,胡文卿便一病不起,于1954年9月病逝于西安后宰门,葬于原籍雨金镇东胡村南,年79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