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文炳 |
释义 | 胡文炳,生卒不详,字虎臣,金塔县户口坝(今三合乡永光村一队)人。清朝官员。 生平早年就学于国子监,道光巳酉年(1849年)拔贡,同年中举。曾任湖南汇同县任知县。长年讲学于金塔、酒泉、玉门等县书院。着有《折狱龟鉴补》、《史学联珠》、《读史碎金》、《二百四十孝图》、《春秋类赋》、《楚南鸿爪》、《韵字同异辩》、《幼幼集》、《最最言》等。 著作折狱龟鉴补《折狱龟鉴补》于清朝光绪年间胡文炳所汇辑,为承继宋朝政和年间郑克所汇编的《折狱龟鉴》一书加以补编延续而成。内容主要搜辑历朝历代的各种刑事、民事等案件,及其定夺之记录。全书六卷,719则,约26万字。内文分犯义(卷一)、犯奸“上下”(卷二,卷三)、犯盗(卷四)、杂犯“上下”(卷五,卷六)。 知识延伸--拔贡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胡姓起源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河南淮阳)后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四散,有的以先公之名“胡”为氏。 2、出自“归”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在安徽阜阳县。被楚国所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氏。 3、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胡骨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胡”氏。 4、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勒有胡姓。 5、李改胡姓。大唐王朝皇室后裔,因家族皇权败落,最后一位太子在于幼年逃亡于江西途中由家臣托付寄养与一对好心的胡姓夫妇,自此隐姓埋名。并为其后祠立下家规,不得与李姓通婚等,后祠子孙兴旺,分支甚广,于元末明初时期自江西鄱阳湖瓦片坝一带逃避战祸至今安徽、湖北、陕西等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