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任一鸣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60072517 出版时间:2008-02-01 版 次:1 页 数:270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内容简介《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是对后殖民时期批评理论的发展及其与文学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的专著。后殖民批评话语是由理论阐释和文学创作共同构成的,文学与后殖民批评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部分,而是一个统一体,后殖民批评话语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基础之上的。对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读和解构构成了后殖民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文本的分析和批评乃是后殖民文化批评的基础。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可以视为后殖民批评以文学作为切入点进入后殖民文化批评的最早也是最集中的文学文本。后殖民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对《黑暗的心》的解读开始的。被看作是后殖民批评主要代表作的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和阿什克洛夫特等编著的《回述帝国》也都建立在大量的文学文本分析基础上。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文本。对这些文学文本的批评构成了爱德华·萨义德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主体。爱德华·萨义德在阐述其关于东方学的观点时涉及到的作家有:乔叟、但丁、曼德维尔、莎士比亚、德莱顿、蒲柏、拜伦、维克多·雨果、歌德、福楼拜、菲茨杰拉德、、司各特、夏多布里昂、纪德、内瓦尔等。霍米·巴巴为了说明后殖民时代的现代性对权力的转换不是简单地对一种文化传统内容进行再估价,而是依赖于某种变形的结构,在他的《种族、时间与现代性修订》一文中例举了美国黑人作家托妮·莫莉森的创作。《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的写作也是将后殖民理论和后殖民文学创作作为后殖民话语的共同构成,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解读后殖民文学创作,或从后殖民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观照后殖民理论,以加深对后殖民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属于后殖民文学批评实践。后殖民文学批评实践广义上可以指运用后殖民批评话语或批评视角对任何文学作品进行批评,狭义上是指运用后殖民批评话语或批评视角对后殖民文学进行解读。《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是后一种意义上的后殖民文学批评。 作者简介任一鸣,1963年生于苏州,复旦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博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普获美国学术委员会(ACLS)赞助与中加学者交流项目资助,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任访问学者。 目录第一章 后殖民批评与后殖民文学 第一节 后殖民/反殖民/后现代 第二节 后殖民批评与文学 第三节 后殖民文学:概念和意义 第二章 后殖民批评理论 第一节 弗兰兹·法侬与“民族主义” 第二节 爱德华·萨义德与“东方学” 第三节 霍米-巴巴与“间质空间” 第四节 加亚特里·斯比瓦克与“从属阶层” 第三章 非洲和加勒比英语后殖民文学发展 第一节 非洲后殖民文学发展 第二节 加勒比后殖民文学发展 第四章 亚洲后殖民文学发展 第一节 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菲律宾后殖民文学发展 第二节 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日本后殖民文学发展 第三节 华裔英语作家创作概述 第五章 “流放”与“寻根” 第一节 流放:文化身份的混 第二节 寻根与民族文化 第三节 人类的无边界关怀 第六章 语言的衰亡与重构 第一节 失语和母/父语之争 第二节 语言重构:混杂语言的产生 第三节 混杂英语的发展和现状 第七章 宗教的解体与重构 第一节 解构与对抗 第二节 重构:虚设和想象 第三节 重构:不同宗教的混杂 第八章 后殖民与女性视角 第一节 女性后殖民文学与后殖民女性主义 第二节 加勒比、印度女性后殖民文学 第三节 非洲女性后殖民文学 第九章 历史的书写与反书写 第一节 书写/反书写与个人生活写作 第二节 加勒比历史书写与反书写 第三节 非洲历史书写与反书写 主要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