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财富安全
释义

“财富安全”——中国社会的最大难题。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于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财富全球论坛第三次在中国举办。随着89名掌控全球财富引擎的跨国公司CEO陆续到京,各路媒体记者的争先报道,论坛的气氛渐进高潮。财富永远是人民关注的焦点,当财富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更让人关心的是财富的安全问题。最近社科刚刚亮相的畅销书《中国力量》中就提到这样一个话题:其实在中国的社会中,难的不是富有者的“兼济天下”,而是富有者的“独善其身”——“财富安全”其实才是中国社会的最大难题。

了解财富逻辑,保障财富安全

“解决财富安全感问题,必须首先学会如何保护财富免遭通胀侵蚀,而建立通胀经济思维是关键”。

作为中国最活跃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经济学家之一,赵晓一直关注民生,他认为,现在中国人忙碌于追求财富,有其客观原因。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衣食住行都接受统一安排,一切自有国家埋单,而市场经济打破了平均主义,个人必须靠自身能力赚钱谋生,并承担孩子教育、未来养老和个人医疗等负担,经济压力大;另一方面,不同地区、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中国的基尼系数也已达到历史最高,加上当前中国法制、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个人没有可以依赖的精神力量调节内心,把目标简单等同于金钱,更不会深入思考幸福、成功和价值的真正涵义。

财富不安全感的背后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安全需求是除衣食住行之外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正因为金钱是满足人类从基本到高级需求的重要手段,才使得人们越来越偏向于关心金钱。赵晓说,事实上现在国人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很多,经济飞速发展,精神这一块却出现了真空,人们在奔跑中迷失方向,这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也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

赵晓认为,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比如加工资,过去政府一直采取‘我请客,你买单’的方式,由企业承担成本,尤其在竞争性的制造业,这个问题就比较大,因为利润率只有3%到5%,加的那部分工资很可能抵消掉了企业的利润,那么制造业会不会转移到人力更便宜的国家,工厂会不会因此而倒闭?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必然经历的阵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对这部分企业减税,保证低收入人群的岗位和收入。

此外,毕竟多数人还是在竞争性行业工作,政府应从政策方面避免垄断行业截取社会大部分利润。谈到北欧诸国的高福利以及在美国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下,人们的不安全感并没有像中国人这样强烈,赵晓认为一旦解决好教育、养老、医疗等问题,国人的不安全感会大大降低,对金钱的需求也不会这么旺盛。

与此同时,市场上应有一批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供国人消费,如管是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以及NGO、义工组织和社区网络的建设对于当前普遍感觉无组织、无依靠、无信仰的国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

毋庸讳言,比起西方经济大国的财阀们来,中国算得上有财富的富豪队伍仍然具有较大的随即性和不规范性,这和转型时期中国市场经济社会的某些政策、法律的不完善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不无关系。有人曾经说过,在西方国家,一个人只要平时关注经济领域的相关消息,特别是关注股市动态,即使那些富豪排行榜还没有出来,他也可以依据所得知的消息对富豪榜的排名猜个八九不离十,但在中国,包括国家统计局在内,没有哪个机构和个人能够准确判断出中国的富豪排名,甚至对“谁真有钱”这样的问题也无法回答。关注财富安全背后的实质问题,最重要的是了解财富的来源,注重对合法财富的保护和对非法敛财的打击。

现状

由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中国的私有财产尚处于法律保护的次要状态。宪法规定了“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私有财产甚至连“保护”也不说。如果说,法律价值取向和宏观政策对私有财产的歧视,还只造成了中国有产者们的担忧,那么,实践中有关机构和官员对私有财产的肆意侵害和保护义务上的不作为,则使富豪们实实在在地承受着利益的损害。一位私营企业主曾经对笔者推心置腹地说:“别看我们有了一点钱,表面上风光,但暗地里,我们比穷人更小心翼翼,更害怕政府官员,因为他们随时可以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发财之前,我很自由和愉快,发财之后,我反倒觉得没有了安全感。”另一位富豪的这般感慨,反映了中国富豪们普遍缺乏财富安全感的实际状况。在中国,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没有完备和全面的法律支撑。这种私有财产的不安全感,透过中国大量的资本外逃表露无遗。一项统计说,中国每年大约有2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流到国外,权威人士估计,其中以民营企业所有者为主体的富人的私人资本不在少数,“他们多数把钱存在外国银行而不是去投资,认为那里安全”。

按常理来说,对国家各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群体应是“强者”,然而,就他们更易受到犯罪分子的不法侵害,并越来越频繁地被当作“靶子”来看,没有足够安全保障的富人阶层,显然又是名符其实的“弱势群体”。这就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显而易见的“仇富”问题,对于中国富人来说,生命安全的威胁其实更多的来自其拥有的私有财产。

非官方呼吁

针对这些现状,有专家和媒体曾经大声疾呼应当在宪法层面认可私有财产的地位和给予平等保护,并在其他法律和政策层面完善对私有财产的规范。只有从宏观政策和宪法层面消除了人们对私有财产安全问题的担忧,才可能真正促使全社会积极投身于积累资产发展经济。这种积极心态和更广泛层面的参与,又能使市场竞争更加规范,更加富于理性,更有助于抵制少数人的不法敛财行为。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艾丰先生说:“我认为中国只有造就一个不仅自己创造的财富能够安全地在这里存在,外边有钱的人也觉得你这儿安全而到你这儿来,这个国家才能富。就像土壤一样,你能把财富这个养分留下,而不是一下雨全冲走,这个土地才是肥沃的。所以一定得把群众这个观念转变过来。”

如今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步向前迈进的时候,如何解决“财富安全”这个中国社会的最大难题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稳步前进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力量——以楼忠福和广厦为坐标》一书中,作者说得很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绝对不是伟大的文化,‘劫富济贫’的社会更不是一个伟大的社会。我们必须紧记哈耶克的话,“没有财产权利就没有正义”——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发生的那些让人毛骨悚然、惨无人道、让一个民族蒙羞、让一个国家几乎崩溃的历史,其实是先从剥夺有产者的财产和有地者的土地开始。如果看不到这点,或者不承认这点,那就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那么我们还是有可能再次坐上“开往春天的地铁”,然后在地狱的终站下车。

研究咨询

国际财富安全研究和咨询机构专注于私人财富安全策略研究和咨询。他们在有形财产安全(比如个人资金、银行开户)、产业安全(比如境外企业、离岸公司筹划)和无形资产安全(比如域名、商标、网站、邮件)方面,为客户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产业状况的介绍、解释、分析和对比,就容易忽视的关键问题作有价值提醒,防范服务商的误导和失误。以增加客户了解、减少客户误解、促进正确决策,尽其可能的增加私人财富的安全性。减少客户在此方面的顾虑。

有些财富安全机构(比如WONGSLLC)专门为亚洲和北美客户,尤其华人客户提供相关领域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解决疑难问题。因其专业、低调和私密得到客户信赖。客户往往发现他们的意见是独到的,因此也往往对自己的财富有了新的理解和安排。

日前,中国第一份专门关注财富安全的《中国财富安全报告1.0》,由一家专业的高端战略研究机构——上海安蓝咨询发布,报告从经济、政治、社会、移民、金融、产业链等全方位、大视野的角度,对中国财富安全形势进行评估,并采用从0.5到5分的评分制,对严峻程度进行形象化分类,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决策空间。该机构声称,不是每个阶层的人,都能读这份《中国财富安全报告1.0》,报告只卖给三种人:一种是需要全面、真实理解中国从而更好做决策的决策者;一种是达到财务自由,但不关注当下社会局势则遭遇风险的高端人士;第三种,则是具有战略大局观的社会高层,他们不会断章取义的观察这个世界,而是全面的从政治、经济、社会、移民以及国内、国际的大视野来观察、分析时势。

不难看出,私人财富安全的概念,已经从传统的资金安全,包括富人门瑞士银行、离岸银行、私人银行方面的安全服务,扩充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安全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无形财产安全。包括境外企业、离岸公司安全构架、域名、商标、网站、邮件系统等的安全。

延伸阅读

去年,李林楷上交了要求立法保护私有财产的提案,共有39名人大代表附议。去年12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后没几天后,他收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通知,得知自己所提的有关立法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被写入宪法修正案,并受邀入京列席十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参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讨论。 李林楷说,他去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走访了很多民营企业家,提案有感于很多老板担心做大之后政策有变。但他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了做大了的老板们。

李林楷的财富积累,始于1980年7个伙伴创办家庭作坊式的塑料加工厂。从摆地摊到成为国际氨基塑料行业的冠军,李林楷和他的企业在当地是一个传奇。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故事,就是无数这样的财富故事串连起来的传奇。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在21世纪进入高潮。“七一讲话”,使得2001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十六大报告关于民营经济的论述,使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在2002年进入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到了2003年,民营资本正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悄悄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中国GDP的比重超过七成。

形势大好,传奇的主人公们为什么担心?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规定。

2003年初,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倒在血泊中,调查显示,这位曾排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被自己的童年好友因未能借到钱而开枪杀害。他的被害成为标志性的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财富和创富者的思考。《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善待财富及其创造者与保护贫困者基本权利,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无论是从社会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还有一些典型事件,接连引发了社会对中国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思考和讨论,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包括富人安全及“仇富”心态、“原罪”问题、企业家的社会价值问题等多方面的探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