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廖 |
释义 | 基本信息红蓼 别 名:狗尾巴花。 科 属:蓼科、蓼属。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一年生大型草本,株高1-3米,茎直立,中空,多分枝,全株密被粗长毛,叶大,互生,阔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稍呈心形,全缘;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绿色有缘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柔软下垂如穗状,小花粉红或玫瑰红色,花期7-9月。多生于水边。 花语离别之情 红寥又名狗尾巴花、而另一种更常见的狗尾巴草的花语是暗恋、童心 故事传说代表离别的红花古时候,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不是车马,而是船只。每当有人要远走他乡,亲朋好友们就会聚集在码头送行。从初夏时节开始,在码头周围的河岸上,人们会发现一种野花,它们宽大的绿色叶片,配着红色的穗状花——这些野花成片出现在水边,就像火一般热烈,为送别的人们渲染着离愁别绪。这种以“红配绿”的方式出现的野花,就是蓼花,植物学家称它为红蓼、荭草,而民间则喜欢把它叫做狗尾巴红、狗尾巴花。唐朝有位诗人名叫司空图,写过一句关于蓼花的诗:“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诗中将码头堤岸上人们送别的情景和水边的蓼花相呼应,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蓼花作为代表离别的野花,在古人的生活中正式登场。 民间有一则关于蓼花的经典故事,说有一位姓铁的官员,要去远方工作,临别之时,他的各路朋友都来相送。送别的队伍中以文人居多,但也有一名看似粗鄙的武官,和这些文人显得格格不入。文人们打算为难这位武官,于是提出,到场的每个人都即兴作一首诗,赠给这位姓铁的官员。当这群文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吟诵出诗句之后,终于轮到武官了。文人们猜想,一个武官能有什么才学,等着看他出丑吧。只听武官开口:“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这两句诗太俗了,文人们暗自得意,正想着怎么嘲笑他时,武官的后两句诗,却令他们震惊——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这首诗虽然朴实,其中的意境却非常符合送别的情绪。这首诗曾出现在《还珠格格》,由紫薇所作。 水边的“游龙”古人把蓼花形容为水上的火焰,并有“蓼花蘸水火不灭”的说法。因为蓼花如火一样的红色,所以古人又把蓼花叫做“红”,植物学家也把蓼花称为“红蓼”。其实蓼花还有个更古老的名字,听起来很有气魄,叫做“游龙”。《诗经·郑风》里有诗句说:“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意思是说,山上生长着高大的松树,而潮湿的水边则生长着蓼花——因为蓼花的茎和整个红色的花序都比较纤细,就像龙的体形,而展开的枝杈和叶子,则像龙的爪,加上蓼花常生在水边,和龙的习性也比较类似,所以古人用龙来为这种野花命名。 在夏季,蓼花绿色的枝叶生长得很旺盛,而到秋天,红色的花会集中开放。其实,蓼花从初夏开始,就陆续开放了,只不过在夏末秋初开放得比较旺盛,而那个时候,很多花正渐渐枯萎,对比之下,尤其显得蓼花繁茂。 蓼花大家族蓼花不但在江南地区的水边时常能够见到,在北方也比较常见,人们喜欢把蓼花栽种在水边、湖畔,当作观赏花卉。如果身在北方,在水边往往也可以发现一片类似蓼花的植物,只不过它们的花没有那么红,而是粉白色,植株也没有蓼花那么高大。这就是蓼花最常见的亲戚之一,也是北方湿地上最常见的植物——酸模叶蓼。 看出来了吧,酸模叶蓼和蓼花的名字,都带有一个“蓼”字。有些专家认为,古人之所以把蓼花和它的家族都叫做“蓼”,是因为这个家族的植物,叶子吃起来有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有点辣,有点涩——因为感觉到“燎”,所以用同音字“蓼”来给这些植物起名字。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因为有些蓼并不辣。在有辣味的蓼中,最知名的是“水蓼”,也叫“辣蓼”,嚼在嘴里确实很刺激,在华北地区的民间,辣蓼经常被当作炖肉的作料,用来祛除肉的腥味。 在蓼花家族中,很多种类都是生在水边湿地上的,不过也有一些蓼花,不但不喜欢潮湿的环境,反而选择在高山、荒地、草坡上生长,如长在石缝中的头花蓼。还有一些蓼,就生活在人类身边,在城镇中的草坪上、房前屋后,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辨认蓼花现在问题出现了——蓼花有的生在水边,有的生在山上,还有的生在城市里,植物学家们用什么样的共同特征,来认定它们属子同一个家族呢? 植物学家把叶子的特征作为最重要的判断标准——蓼花家族的叶子和茎连接的部分,也就是叶柄的根部,都有一层薄薄的、膜一样的结构,植物学家称之为“膜质托叶鞘”。这种膜一样的结构有时候上面带有长毛,有时候像光溜溜的意大利通心粉,但只要是蓼花家族的一员,都会有这样一个托叶鞘。去户外找找蓼花吧,别忘了观察一下“膜质托叶鞘”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