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盐店庄
释义

盐店庄地处东和店镇最东端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庙岔镇(皖)接壤。东临10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平舆县第②路公交车川流不息的从村中穿流而过。距阜阳、潢川、驻马店均为180公里,戏称为三个180。据2008年12月10~2009年1月12日的人口统计为2671人,全村可用耕地为2819。5亩,人均1。05亩。土质肥沃,富产芝麻、玉米、大豆等经济农作物,其中70%的比重是芝麻,亩产150~230公斤。芝麻,小麦和甘薯是盐店庄人民的生活开销的一切来源。1991年秋,实现了电力村村通。2004年,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2007年管理完善的乡村公交也实现了村村通。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东和店镇盐店庄

经济特色

76年文革结束土改之后,盐店庄的农作物仍是以传统的小麦、芝麻、甘薯、大豆为主,民众生活仍十分清苦。响应国家号召,以为民谋福,为民谋利为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1991年在村支书巍保国的积极带领和推动下,全村2000余人开始了兴建蔬菜塑料大棚300亩的大构想,并在次年创造经济效益20余万元,之后到1998年大棚持续建设,经济收入持续突出,人均收入从之前的不足500元增加到3000余元。1999年,平舆县及东和店镇领导远赴素有“薄荷之乡”安徽省太和县调查取经,并在次年大力推广薄荷的种植。事实证明,县和镇领导以及农村建设促进办公室的眼光是长远的,实际的,农民的创收也是富有成效的。但勤劳善良的盐店庄人民并不满足于现状,在2000年薄荷种植引进之前,便有大量的待业青年远去北京,上海,昆明,义乌等地打工,并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了自己的建筑队。在与当地和各方的建筑公司经过热烈长期而坚苦的竞争之后,如长线建筑公司,逐渐打出自己的品牌,建成了以粉刷、装璜、防水等为主打特色的建筑公司。据保守估计,早在2003年仅建筑行业创收就已远远超过了蔬菜大棚和薄荷待经济农作物的收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中付出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也在建高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贡献了微薄的力量。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盐店员庄已经逐步形成了半工半农为主收入的中国新农村,现更有许多农户跑起了运输,做起了皮革,烟草的生意。并在可以预见的岁月里,持续着富足。

历史概况

在已知的可以追溯的最早历史里(笔者曾粗略翻过《平舆县志》和其他文献,但现在手边没有,如有笔误,将来修改)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在蔡州(更远为蔡州为区别计,今新蔡县)有一个刘姓的大族,谓之大族源于此族中出了一个当时叫做盐运司库大使的官,官也不大,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科级,算一个管理商品食盐的收支及调运管理的这么一个官。但是油水特别大,所以这刘姓大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千万富翁之流,家大业大。鸦片战争之后,中原内地,民不聊生。现在河南许多地方还流行一个口头语,穷的盐都买不起。说明当时基层社会普遍贫穷,另一方面也说明盐的昂贵。当时铤而走险贩私盐的盐贩子很多,价格也比所谓的官司盐便宜了近一半。刘为打击盐贩,除了不断抓捕,居然也用了怀柔政策,在官道旁开起了一个十分宠大的盐店。这就是现在盐店庄的雏形,据说当时最多时曾派百五十士兵驻扎。由此可见,盐庄几近于钱庄。

在现盐店庄以南曾有过一个“王庄”,庄内全为王姓。据说世代书香。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叫王熙恩老秀才,现在居住在庄内的王姓已是王熙恩老人的五代子孙。1960年建国不久,王熙恩长孙王文轩以优异的学分考上了兰州大学地质系主攻地质学,事隔4年,1964年次孙王文学考上了武汉大学理化系,后改化学系。一时传为佳话。迄今为止,王熙恩的直系后人只有其四孙王文亮一户居住,仍然务农。民国初年,匪盗四起,盐店庄建起了村寨,不久王庄也举村搬入寨内。据说李姓的后寨既盐店最初的遗址。已不可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