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塞与中国文化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1月1日) 丛书名: 中学西渐丛书 平装: 18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65602035, 9787565602030 条形码: 9787565602030 尺寸: 22.8 x 16.8 x 1.8 cm 重量: 340 g 作者简介马剑,男,1974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97年、2000年、2004年分别获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于2002年公派赴德留学,2003年凭借学术论文《寻求"自我"之路一论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获中国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最高奖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主要从事德语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发表有学术专著、论文和德国现当代作家小说、散文译著多篇。 内容简介《黑塞与中国文化》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共分三章。在第一章里,《黑塞与中国文化》对黑塞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简短的评述,分析了他接触和接受中国文化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其中特别突出了他对思想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文学创作的主旨。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和论述黑塞与中国文化接触的过程和他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一方面详细揭示了黑塞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真实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评述和分析他对中国文化典籍的阅读与评价,强调了黑塞对中国文化接受的全面和深刻。《黑塞与中国文化》的第三章则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在东西方思想史的语境中和背景下分析和解读了黑塞思想和创作中中国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黑塞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由好奇而逐渐喜爱的过程,而是为了摆脱自身精神的危机所进行的思想探索,是为了从异域文化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是为了在其他优秀民族的思想中找到自身思考的证明和诠释,是在打着鲜明的西方思想烙印的文学创作主旨下探求一条超越民族、超越种族、超越个体的智慧之路。 目录自序 第一章 生平与创作简述 第一节 “做你自己”和“自身的意义” 第二节 孤独的“通向内心之路”与思想史研究 第三节 赫尔曼·黑塞文学创作的主旨 第二章 与中国文化的接触和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第一节 与中国文化的初次接触 第二节 东南亚之行与“发现”中国 第三节 对中国古代典籍的阅读和评价 第三章 中国文化对黑塞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另一种“认识”——对立背后的统 第二节 从“哲学信仰”到“天地境界” 第三节 总结 附录 附录一:约瑟夫·克奈西特致卡尔罗·费罗蒙特 附录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已发表的赫尔曼·黑塞研究文献 附录三:Eine Aufgabe fur Germanisten oder fur interessierte Laien-Zur Hermann Hesse-Rezeption in China 参考文献 索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