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龙江三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释义

黑龙江三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始建于1986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试验站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境内, 1992年成为中国生态研究网络(CERN)的基本站,目前在我国已有的台站中,是唯一从事沼泽湿地生态及湿地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与研究的野外台站。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集中区,年平气温1.9℃,年降雨量600mm左右,属温带在陆性季风气候,年无霜期125天左右,为季节性冻土区,冻融期从11月初至次年的6月中旬,冻深1.6-1.8m。试验场内分布有多种类型的草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主要植被有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pa)、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及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等,在丘状高地上有少量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桦(Betulla platyphylla)等次生林,土壤类型主要有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和潜育白浆土、草甸白浆土等。试验站经过多年来所、站广大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及国家和院生态网络的大力投入和建设,三江站在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装备、人才培养、数据库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试验站目前拥有土地所有权占地100hm2试验场,其中包括气象观测场、湿地农田综合试验场(水田和旱田)、作物需水耗水及养分循环试验场、农田小气候观测场、沼泽湿地小气候观测场、沼泽湿地蒸发试验场、沼泽湿地植物观测样地及沼泽湿地径流观测及土壤水分梯度观测等野外观测设施。试验站还拥有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等一批重要的仪器设备。

试验站长期坚持“开放-竞争-联合-流动”机制,试验站已成为湿地领域研究、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重要野外基地,近5年来每年所内、外来站长期工作的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达50~70余人次,项目总经费3千多万元,为40多项国家和部门重大项目提供观测、试验研究与数据平台支撑。

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土壤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依托试验站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沼泽湿地及垦殖后农田地-气间碳交换、湿地净化功能等研究,5年项目总经费483万元。

来自美国DUKE大学湿地中心、美国奥克兰大学、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研究所、澳大利亚CEIRO水土中心、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地理系、俄罗斯太平洋地理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瑞典农业大学等国外学者30多人次到站开展学术交流,试验站工作人员有11人次前住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研究所、澳大利亚CSIRO水与土地研究中心、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荷兰Utrecht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有“沼泽湿地生态水文模型研究”等2项,每年所内外来站工作的研究与交流人员(包括研究生)达20~3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试验站的科学研究平台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