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褐釉兽首箕形砚 |
释义 | 高5厘米 长16厘米 宽11厘米砚如箕形,兽首高昂,高眉隆鼻,双目圆睁,嘴下有雕刻的胡须,神采奕奕,兽身变化成砚台,前面较窄较低,后部较宽较高,形成箕形,底部有前低后高的四个兽足,兽首和砚的上、下边缘处施以褐釉,砚中心及底部露胎,胎色灰白,箕形石砚在唐代较为常见,器形似一前伏后蹲的卧狮,造型匠心独具,把动物的自然形态与器物的实用价值,巧妙地融合起来,和谐可爱。 砚起源于研磨器,目前已知最早的研磨器是距今7000-8000年的磁山、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此时是用来加工粮食的。到了距今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用来研磨颜料的研磨器—石研。商代以后,随着文字的出现,出现了颗粒状人工墨。此后,用于研墨的石研,用途专门化,成为早期的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该砚造型,仅见于长沙窑产品中,弥足珍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