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浦区
释义

河浦区位于汕头市南区,东邻达濠区,西接潮阳市,南临南海,北隔阙石海与市北区相望,海岸线长16.8公里。面积65.5平方公里,辖三河、玉新、滨海3个街道办事处,20个居委会。

河浦区(Hépǔ Qū)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南岸,东临南海。面积61.1平方公里。人口6.72万人。因近海地带俗称浦,北临濠江,故初称濠浦。后因村西有河,濠与河方言谐音,改称今名。1958年曾属汕头市郊。1961年设河浦公社,改属潮阳县。1983年改区,1986年设镇。1994年改属汕头市,设河浦区。下设三河、玉新、滨海三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玉新街道。属半丘陵地带。耕地1400公顷。主产水稻、甘薯、甘蔗、花生、大豆,兼种蔬菜、药材。海岸线长16.8公里,沿岸种木麻黄防风林带,海滨养殖膏蟹、对虾、赤沙蚶等,尤以赤沙蚶著名。还有蚝、盐等。浅海捕捞和淡水养殖尤盛。灰砂、花岗岩资源甚丰,销汕头市区等。改设区后,列为汕头市新南区的建设范围,城区建设已开始实施。

三河街道办事处

(Sānhé Jiēdàobànshì?chù)

在汕头市河浦区北部。范围东起达濠区珠园街道办事处,西至潮阳市棉城镇;北至汕头港主航道,南至玉新街道和海滨街道。面积29.1平方公里。人口2.83万。原属河浦镇河东、河北、河南、华桥等管区,1994年改设街道办事处,辖河东、河北、河南、楼下、肚桥等11个居(村)委会。办事处驻崎沟。

河浦(Hépǔ) 古名濠浦。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岸,河浦区中部。属河浦区三河街道办事处,原是镇人民政府驻地,现为区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46万。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建村。该村东北濒濠江,以近水地带为浦,称濠浦;“濠”与“河”音近,改称河浦村。北面环山,是一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半丘陵自然村。聚落呈块状,分为河东、河南、河北三个聚落。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573.3公顷,种植水稻、甘薯、甘蔗、花生、大豆。1957年于海边种植木麻黄树,筑起防风林带,变沙滩为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1970年后,又进行围海造?,发展海水养殖,膏蟹、对虾远销香港、日本等地;名产赤沙蚶,以味清、肉嫩、无咸味闻名,畅销潮汕、广州及香港等地。有贝灰、塑料、抽纱、薯粉加工等厂;盛建筑业。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村人陈星阁系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生前任同盟会西贡分会主席。1900年任中国国民革命军驻西贡筹饷局长,付巨资支援辛亥革命,1945年集资创办河浦光裕学校(文史)。村西有简易公路通磊口接324国道,有班车直达汕头市区,磊海公路经过,村东南有简易公路通汕头市达濠区。村东有码头,有班轮直达汕头市西堤。古迹有“叠石书房”;宝峰山上的“宝峰岩”是游览地。

河东社区

位于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岸,河浦村落东面,属濠江区河浦街道办事处管辖。渭味?昙洌ü??208—1224年)建村,现在人口10826人,党员136名,设为8党小组,居委会工作人员29人,其中,党支部委员7人,居委会委员7人,交叉任职后“两委”成员9人。河浦大道从村的东边经过,整个河东村落从南到北呈长方形,村落靠南部分与河南社区相连接,靠北部分与河北社区相连接。住宅多为混泥土结构平房,部分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

河东社区现有耕地面积1570亩,种植水稻、甘薯、甘蔗、花生、大豆。拥有山林面积为7530亩,主要种植荔枝、柑吉等。有铁鸟坑水库,蓄水量达88万立方米。海水养殖场主要养殖虾、蟹,水塘主要养殖牛蛙,家禽养殖场主要养殖鸭、鸡。主要企业有汕头市烨和液化气有限公司、红旗领加油站,石场数家等。居民收入还依靠家庭作坊等手工业。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汕头市文物保护点“宋代潮洲刺史陈憺墓”。目前有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

河南社区

位于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岸,河浦村落南面,属濠江区河浦街道办事处。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建村,整个河南村落呈正方形,村落靠东部分与河东社区相连接,靠北部分与河北社区相连接。现社区总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总人口10261人,户数2250户,党支部有党员136名,设为3党小组,居委会工作人29人,其中,党支部委员7人,居委会委员7人,交叉任职后“两委”成员9人。河南社区居民住宅多为混泥土结构平房,部分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社区现有山林4948亩,耕地1582亩,其中水田1111亩,旱园825亩,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18亩。社区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甘薯、甘蔗、花生、大豆等作物,约占社区总种植户的95%以上;社区果林种植有400亩,主要种植荔枝、青梅、茶叶等;水产养殖440亩,其中海水养殖场主要养殖虾、蟹,水塘主要养殖牛蛙,家禽养殖场主要养殖鸭、鸡。社区还有水库1宗即大脚虾水库,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

近年来,河南社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在壮大农业这一支柱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引导社区居民发展家庭作坊等工作,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

在文化教育方面,社区有小学1所,河南小学是濠江区一级重点小学。社区居委址面前还建成一个面积约350平方米的文化悠闲活动广场,可供社区群众聚会聊天、下棋、运动等。目前,社区发展有序,治安稳定,居民安居乐业。

河北社区

位于濠江区西北侧,属濠江区河浦街道办事处管辖。社区面积约 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000多亩,山地面积6000多亩,养殖池面积500多亩,社区总人口10027人,户数1833户,其中居民户口206人,农业户口9821人。河北社区划分为6个管理小区,设有6个党小组,党支部现有党员153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32人,其中,党支部委员7人,居委会委员5人,交叉任职后“两委”成员9人。

社区集体经营项目有养殖基地虾池出租,生活市场鱼肉菜档位出租,集体年纯收入50多万元。

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善,主干道全面实现水泥化,并安装路灯60多盏,确保夜间照明;居民供水也已全面实现自来水进村到户,以方便群众日常生活。

社区内设有小学制学校、敬老院、幼儿园、生活市场、医疗站、治安队、环卫组等。建设规划有序,卫生环境清洁,治安秩序良好,社会稳定。

楼下社区

位于河浦街道西北面,毗邻河北社区,紧临河浦大道,属濠江区河浦街道办事处管辖。元至正年间(1341—1369)建村,由于该村地处阶梯形原山坡因此名为楼下村。楼下村历史悠久,有传统造船技术,擅长造四肚木船。

现社区总人口2225人,共430户。社区党支部有党员33名,设为2个党小组,居委会工作人14人,其中,党支部委员2人,居委会委员5人,交叉任职后“两委”成员5人。社区居民居住面积面积约0.07平方公里,住宅多为混泥土结构平房,部分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社区已实现全面铺设水泥路面,村道宽大整洁。社区有耕地270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119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茨、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有海水养殖场100亩,主要养殖虾、蟹。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养殖、家庭小作坊等手工业,2005年人均年收入3280元。社区现有老年人活动中心1间,小学即明华小学1所。在街道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楼下社区的各项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社会稳定。

肚桥社区

位于濠江区河浦街道东北部,属河浦街道办事处管辖。社区面积约为0.14平方公里,社区人口为590人,共114户,是濠江区人口最少的行政社区。社区党支部有党员13人,居委会工作人5人,其中,党支部委员3人,居委会委员3人,交叉任职后“两委”成员5人。肚桥社区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84亩,外围?田19亩,果林山坡50亩,主要种植水稻、豆类作物和养殖虾蟹等,人均年收入1100元。肚桥社区毗邻河浦大道,北临324国道,至深汕高速公路只需几分钟时间,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社区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壮大支柱产业。同时,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优惠措施,降低土地成本,着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想方设法引进项目到社区落户,至今已引进诚信手袋加工厂等企业。

社区在计划生育、殡葬改革、治安等社会管理方面的机制相对较为健全,社区发展井然有序,社会稳定。

玉新街道办事处

(Yùxīn Jiēdàobànshì?chù)

在汕头市河浦区中部。范围东起濠江主航道,西至潮阳市棉城镇;北起三河街道,南止岗背竹围。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1.55万。原属河浦镇玉石、岗背、新北等管区,1994年改设街道办事处。辖岗背、下衙、玉石、黎明、灯塔、燎原等6村。办事处驻玉石村。

玉石

(Yùshí)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属河浦区玉新街道办事处。人口0.46万。明代建村,村名崎石。因村北有崎石山,传说山有巨石经常发光,故也称玉石。聚落呈块状,多为砖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94.67公顷,主种水稻、甘薯。有传统“围堤”技术。有海洋挖泥机船队,常往汕头、达濠等地承包建设工程。有小学1所,1984年港澳同胞捐建一座教学楼。村南有公路通河浦。

岗背

(Gǎngbèi)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属河浦区玉新街道办事处。人口0.4万。因村靠山岗而建,故名。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建村。聚落呈块状,房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81.73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蔬菜,兼种党参、沙参、生地、印度草(苦草)等药材,特产益母草、赤沙蚶。有粉丝、灰窑、抽纱、玻璃砂等厂。玻璃砂著名。建筑业较盛。有小学1所。村南有公路通河浦。

浮山

(Fúshān)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属河浦区玉新街道办事处。人口0.13万。村南有小山,南北两侧又有小河流过,远望小山如浮水上,故名浮山。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建村。以农为主。有耕地38.27公顷,主种水稻、甘薯。有小学1所。是革命老区之一,有烈士蓝阿野墓。村北有公路通河浦。

下衙

(Xiàyá) 在汕头市南部,濠江西南。属河浦区玉新街道办事处。人口0. 12万。因村址在旧衙门之下方,故名。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建村。聚落呈点状,房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23.67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花生、马铃薯。特产“赤沙蚶”。濠江边有玻璃沙、红沙,建有玻璃沙厂。有明代“渡西庵”。村北建有赤沙码头,可通航汕头市区和达濠等地。

渡头仔

(Dùtóuzǎi)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侧。属河浦区玉新街道办事处。人口2952人。因昔时有一小渡口,故称渡头仔村。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建村。聚落呈块状,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80.2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豆类。制粉业历史悠久,为传统副业,现有制粉加工厂6家,产“白鹅牌”薯粉、“西米丸”等,产品销国内外,还有抽纱加工业。磊海公路经村东,交通方便。

新寮

(Xīnliáo)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属河浦区玉新街道办事处。人口0.12万。明嘉靖以前建村。聚落呈块状,房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47.67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花生、甘蔗,花生著称。砖瓦烧制、磨薯、榨油、制粉等为传统工副业。磊海公路经村东。

滨海街道办事处

(Bīnhǎi Jiēdàobànshì?chù)

在汕头市河浦区南部。范围东起达濠区马滘办事处,西止潮阳市海门镇;北起玉新街道和三河街道,南至海滨。面积19平方公里。人口2.33万人。原属河浦镇华新、华里、上塘、五南等4个管区,1994年设街道办事处。辖钱塘、洞陇、上店、华里、华新、林后、五一、里前、上头等9个村。办事处驻钱塘村。

钱塘

(Qíntáng)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属河浦区滨海街道办事处。人口0.62万。村东有水塘,初名塘边,后改今名。南宋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建村,有耕地117.93公顷,主种水稻、甘薯,兼种甘蔗、花生、生柑、大豆、马铃薯、萝卜、药材等。村东北有120公顷防护林。晒盐、捕鱼历史悠久,现有盐田18公顷,对虾池10公顷,浅海作业以撒网、三槽、竹排、下钓等为主。有榨油、木材加工等厂,并营建筑业。有小学1所。有公路通河浦、海门。

华里

(Huálǐ)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与马滘街道隔江相望。属河浦区滨海街道办事处。人口0.54万。因村址地势低洼,初名下底,后雅称华里。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建村。以农为主。有耕地79.93公顷,山地23.33公顷,主种水稻、甘薯,兼种甘蔗、花生、大豆、马铃薯等。煮盐业历史悠久,现有盐田57.53公顷。对虾养殖较盛,有虾池26.67公顷,产品出口港、澳等地。有小学1所。有公路通河浦、海门。

林后(Línhòu)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属河浦区滨海街道办事处。人口0.14万。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前林姓人在此建村。聚落呈块状,房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37.67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花生、大豆等。有防风林近66.67公顷,生柑30公顷。兼营浅海捕捞。工副业有机绣抽纱等。磊海公路经村西。

东陇

(Dōnglǒng)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南临南海。属河浦区海滨街道办事处。人口937人。因村东是沙堆地,故名东陇村。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建村。聚落呈块状,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28.93公顷,主种水稻、甘薯、甘蔗,部分村民从事浅海捕捞业。海滩营造防风林,1980年后种植生柑。

路崎(Lùqí)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侧。属河浦区海滨街道办事处。人口640人。因古时村境道路崎岖不平,故名路崎村。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村人从汕头市达濠区马滘迁此建村。聚落呈块状,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36.07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花生、甘蔗。有石料加工和砖瓦烧制等工副业。有采石场一个,砖瓦窑2个。磊海公路经村西北,交通便利。

洋背

(Yángbèi)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属河浦区滨海街道办事处。人口0.34万。建村时,北靠海洋,故称洋背。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建村。以农为主。有耕地72.2公顷。主种水稻、甘薯;特产马铃薯、金笋及党参、沙参、生地、北芪、川芎、印度草(苦草)等药材。制盐业历史悠久,现有盐田14.93公顷。还有蚝埕4公顷。淡水养殖鱼塘4公顷。有磨粉、薯粉加工、灰窑、玻璃砂等厂。有小学1所。有公路通河浦、海门、达濠。

古家洞(Gǔjiādòng) 古名许家洞。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侧。属河浦区海滨街道办事处。人口210人。昔时村地有一古洞,故村名古家洞。村人祖先从本镇洋背村迁此建村。聚落呈点状,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耕地面积8.13公顷。主种水稻、甘薯、甘蔗、花生。有简易公路接磊海公路,交通方便。

上店

(Shàngdiàn)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侧。属河浦区滨海街道办事处。人口620人。昔年村境有一小店,故村称上店。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建村。聚落呈点状分布,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23.67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花生。部分村民从事浅海捕捞业。村东濒临南海,海滩地带遍植木麻黄等树木。

上头

(Shàngtóu)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侧。属河浦区海滨街道办事处。人口2314人。旅居港、澳同胞200人。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建村。毛姓先到此定居,称上头村。今为多姓聚居。聚落呈块状,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56.87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花生、豆类。1958年后于海滩营造200公顷防风林带,种有生柑46.67公顷。1983年,香港同胞沈平林捐资架设输电线路,普及全村照明用电。磊海公路经村西。

罗厝围

(Lóucuòwéi)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南侧。属河浦区海滨街道办事处。人口370人。南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罗氏到此建村,取名罗厝围村。聚落呈带状,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20.67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花生、甘蔗。磊海公路经村北,交通方便。

里前

(Lǐqián) 在汕头市区南部,濠江西侧。属河浦区滨海街道办事处。人口1191人。昔年村地状似鲤鱼,且有古井,称鲤脐,因“鲤脐”与“里前”谐音,后改称里前村。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建村。聚落呈带状,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32公顷。农业主种水稻、甘薯、豌豆,产豌豆著称。有简易公路接磊海公路,交通方便。

河浦区交通条件较好,南有深汕高速公路、北有324国道经过,100米宽、12公里长的河浦大道和总长16.8公里的9条次干道构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距汕头火车站、汕头深水港、广澳深水港约15公里,距汕头机场约25公里。

自然资源丰富,依山傍海,风光秀丽,龙虎滩拥有5平方公里的海滨沙滩和500公顷的海澳林带,有着浪平、沙白、风清、林秀的特点,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风景区。位于滨海街道的中信度假酒店是全市惟一的园林式涉外酒店,高尔夫球场也为全市仅有。最高的武军山(当地人叫做猎鸟尾)掠鸟山海拔278米,是汕头市西南部最高山峰,古时候航海者以此山为航海标志。从还有众多的摩崖石刻,如三河街道的叠石山、宝峰岩庵寺等文物古迹,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有丹樱生态园,金寿茶艺园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