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禾杆鲤 |
释义 | 简介“禾杆鲤”在信宜养殖有千年历史,是唐朝岭南俚僚土著特有的农渔模式传统习惯,信宜山区农民在稻田中散养鲤鱼,以田螺、小虾、杂草、稻田禾花为食。稻谷收割后捉鱼摸虾,稻香鱼肥,受人们推崇。因捕获都是水稻收割之后,田中只剰下收获后的禾杆,这种鲤鱼叫作“禾杆鲤”。 “禾杆鲤”肉质鲜嫩、入口爽脆、肉多不肥口,营养价值高,大异于其他的塘鱼。据茂名历史记载:唐朝咸通年间(860~874)信义、茂名等县(今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山区农民在房前屋后挖凼蓄水养鱼和防火灾。后又在稻田中散养鱼,鱼稻双收。 禾杆鲤属鲤科温水性小型鱼类,又叫田鲤、禾花鲤,全身略带紫色(乌褐),背部黑色,色彩亮丽。 养殖“禾杆鲤”养殖选择稻田养鱼时,应选深水田和冬水田,根据需要,选择放养的稻田需要开挖鱼氹和鱼沟,鱼沟深50cm以上,一般鱼沟间隔为4—5米,鱼沟中间是1×2米宽阔的鱼氹,深度要求70cm以上,鱼沟中间应挖掘一条渔道,把整块水田鱼沟联接,插秧放满田水,让鱼自由地游到稻田各处。“禾杆鲤”养殖稻田不能下化肥农药,要求常年有活动水源。 插秧一周后,鱼沟施入发酵过的猪粪及鸭粪等有机肥200千克~300千克,进行肥水,培育适口生物饵料,利于田螺、小虾、杂草生长。 稻田养鱼是一种粗放养殖方式,放养鲤鱼,一般都放养当年鱼种,3.3厘米以上即可放养,二个月后可长到50克,三个月后可长到100克,一般说来养食用鱼的稻田,早稻田每亩放3.3—6.6厘米的鲤鱼种300—500尾。每季产“禾杆鲤”约100—150公斤,双季产约300公斤,收益约4000多元。 由于“禾杆鲤”宜在微碱性的池水中生长,因此每隔15天泼洒生石灰1次,每亩5千克即可,水质已呈碱性的池塘则不宜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禾杆鲤”养殖中、后期,可用蛋白质含量为28%的颗粒饲料投喂,这样可促使“禾杆鲤”早日达标上市, 因“禾杆鲤”上市规格100—150g/尾,因此自鱼种投放后饲养60天就开始捕捞上市。“禾杆鲤”养殖要求投饵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天投喂2次,但在高温季节可每天投喂3次,日投喂量分配比率为30%∶40%∶30%。由于“禾杆鲤”较贪食,只要饲料适口则食量大增,因此必须科学投喂,日投喂量控制为鱼体体重的4%~8%,且投喂量以八成饱为宜。 定期检查禾花鲤的生长状况,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抗菌药物(如大蒜素等)制成药饵投喂,每月1次。 人工繁殖近年来市场对禾杆鲤商品鱼的需求有所增加,对禾杆鲤种苗的需求也随之增大。虽然禾杆鲤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繁殖,但因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多数是零星产卵,而且鱼卵和鱼苗往往被鱼类或其它敌害所吞食致使成活率很低。人工繁殖可以使禾杆鲤集中产卵,提高鱼卵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做到有计划地生产。现将人工繁殖技术详细介绍如下: 一、亲鱼选择首先,禾杆鲤亲鱼必须是纯种;其次是亲鱼应该健壮、肥满无病,无严重损伤;第三,雌雄比例要适当,一般为1∶1;第四,雌亲鱼应3龄~4龄以上,体重1.5千克,雄亲鱼2龄~3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第五,最好孵化前一年贮养亲鱼,不要到产卵季节时临时采集,以池塘培育的亲鱼为最好。 二、亲鱼培育1.禾杆鲤生殖腺的发育和产卵量的多少与培育的亲鱼所使用的饵料质量和数量有极大关系。饲养亲鱼的饵料,必须多样化,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应兼顾到,以满足亲鱼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一定要避免长期投喂单一饲料。 2.禾杆鲤亲鱼性腺发育的成熟过程还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亲鱼的整个培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水质的调节,始终要保证氧量充足,尤其是到秋季,池水常伴随发生老化的趋势,要经常换水,并注意维护水中一定种群的浮游生物,以保证亲鱼环境的舒适,最大限度地进行鱼体脂肪的积累,保证来年顺利产卵。 3.禾杆鲤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前一年亲鱼培育,因为亲鱼在冬季已完成卵细胞的生长阶段,到春季只要投喂少量精饵,帮助亲鱼恢复体质即可。如果前一年亲鱼没有培育好,性腺不成熟,或由于肥满度低,体质瘦弱,那么人工繁殖的效果一定会很差。 三、产卵1.池塘 面积0.2亩~1亩,水深1米左右,池底淤泥要少,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阳光充足,池塘使用前要求清池消毒,注水时要严格过滤。 2.鱼巢制作、设置和管理 制作鱼巢的材料有棕榈皮、水草、草茛及人造纤维等,鱼巢要求一着水就散开,不疏不密,取放方便,符合禾花鲤产卵的生态要求而且使用方便,使用前都要经过浸洗消毒。根据产卵亲鱼的数量布置相应数量的鱼巢,一般布置在离岸1米的浅水处,常见的布置方式有悬吊式和平列式,以平列式分布最好。 鱼巢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估计产卵时间,及时投放鱼巢;鱼巢投放不宜过多, 一般按每尾雌鱼投入4束~5束鱼巢为准;鱼巢要及时取换,产卵1小时后应及时取出,并更换新的鱼巢入池。 3.催情产卵措施 可使用鱼用高效催产合剂注射液Ⅰ号或Ⅱ号催情,用量为雌亲鱼0.5 毫升/千克体重,雄亲鱼为以上剂量的1/3~1/4即可。 四、孵化1.池塘孵化 孵化池有土池子和水泥池两种。土池面积0.5亩~1亩,水深1米;水泥池面积在20平方米~50平方米,水深50厘米~80厘米。孵化密度一般为3000粒/立方米~5000粒/立方米。 2.淋水孵化 淋水孵化是将附有鱼卵的鱼巢放在室内或塑料棚中的架子上,用人工淋水或喷水的方法,使鱼巢保持湿润,并控制适当的温度。 淋水孵化要注意下面的事项:孵化期间室温控制在20℃~25℃;经常用水壶淋水,均匀地淋遍所有鱼巢,保持鱼卵湿润,切不可使它干燥;室内要维持饱和的湿度,要恰当地掌握孵化时间,随时地将鱼巢移入孵化池中孵化。 3.脱粘流水孵化 脱粘流水孵化就是鱼卵在受精后,将其粘性卵除掉,再用孵化设备进行流水孵化。脱粘的方法主要有泥浆脱粘法、滑石粉脱粘法、清水脱粘法等三种。 五、出苗1.适时投喂 鱼苗能平行游泳、卵黄囊消失时,即应马上投喂。 2.调节水质 要经常补注新水,但换水前后的水温差不得超3℃。在喂食时不要注水,以免鱼苗顶水不吃食。 3.防治病害 炎热天气易得气泡病,要注意换水。同时要清除青蛙、蝌蚪和水生昆虫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