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达佩斯之恋 |
释义 | 布达佩斯之恋发生在1930年代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拉士路和伊莲娜经营的餐厅凭着一首歌曲而举世驰名,这首“忧郁的星期天”不单打开听众的心扉,其忧郁之情更深入知音者的心窝。年青钢琴师安拉斯为伊莲娜创作这首歌,目的并非想凭歌寄意,万料不到伊人竟同时对两位俊男倾心。这段不正常的三角恋情在互相迁就下总算顺利展开,正当三人自得其乐之际,德国籍青年汉斯韦克突然出现,他被那歌曲吸引,也被伊莲娜的艳光迷倒,一见钟情,甚至向她求婚,可惜被婉言拒绝。 小说基本信息作 者: (德)巴科夫著,林敏雅 译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1 * 字 数: 127000 * 版 次: 1 * 页 数: 250 * 印刷时间: 2009/01/01 * 开 本: 大32开 * 印 次: 1 * 纸 张: 胶版纸 * I S B N : 9787208080225 *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小说 >> 社会 定价:¥24.00 内容简介《忧郁星期天》,1930年由匈牙利作曲家Rezso Seress写出的一首动人乐曲。在纳粹当道的二次大战期间,世局动荡,人心惶惶,许多人在听了这首凄美乐曲,不禁动了轻生念头,同时选在星期日自杀。这股自杀风潮,从匈牙利开始蔓延至欧洲、大西洋彼岸,约造成140人自杀,最后遭到匈牙利、英国等地禁播。成了著名的自杀圣乐。尼克·巴科夫以这首《忧郁星期天》为创作灵感,撰写成小说。二战前夕,纳粹横行的布达佩斯,一位叫做查波的犹太商人经营着一家餐馆,在这个热爱生活、乐于享受的城市,他过得轻松而愉快。他雇佣了一位钢琴师,这位气质忧郁、才华横溢的钢琴师创作了一支曲子,名叫《忧郁星期天》。 作者简介尼克·巴科夫(Nick Barkow),1928年生于柏林。长年任职驻外特派记者,曾旅居伦敦、纽约、东京及非洲与欧洲。对匈牙利这个热爱生活却又深深抑郁的小国十分着迷,特别是《忧郁星期天》的故事及其背后的因缘。此外也涉猎德国文学史的各项研究。 编辑推荐这是一个钢琴师的故事,这是聘用钢琴师的餐厅老板的故事,这是餐厅老板和被钢琴师的曲子感动的客人的故事。这是纳粹时期欧洲人用幽默和浪漫麻醉苦难的故事。 当痛恨乐趣、只爱义务和秩序的纳粹执政者驶进这个城市时,那些热爱音乐、美酒、艺术和生命的人们要如何才能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 一首要命的自杀圣曲一段动人的声色传奇。 亲爱的博士先生,请容我再说,旧讯息不一定就是坏讯息,新的也不一定就是好的。您一定还记得那首曲子,也就是钢琴师,当年在我餐馆谱出的那首《忧郁星期天》,它要带给人的讯息是:有尊严地死去比没有尊严地苟活要好,即使最高的名利已在招手。有些时候,死亡有张漂亮的脸,生命却常丑鄙卑贱,不堪入目。 小说书摘1 我一直相信除了从厨房的锅子里,从音乐里也可以察觉出现实与未来。 对那些匆忙赶时间的人,这个故事可以像每天报纸上的那些简短新闻一样草草略过。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位查波先生在布达佩斯开了一家餐馆,他请了一个钢琴师在餐馆里演奏钢琴。这位钢琴师自己谱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灌成唱片之后闻名全世界,但是也引起了不寻常的效应。 查波先生已经死了。钢琴师也已经死了。其他一连串相关人物也离开人间了。 查波先生当时有个客人,姓魏克,来自柏林。魏克先生始终只点特定的一道菜,没人能说服他换一下口味。 魏克先生还活着,威望卓著。 以上,除了一些细节,可以说已经把故事交代清楚。 查波先生当时经营的餐馆还在,但是只有魏克先生偏爱的那一道菜能让人想起查波先生。 那首闻名全世界的曲子,英文曲名叫Gloomy Sunday,德文叫Trauriger Sonntag,而匈牙利文叫做Szomoru vasarnap,意思是“忧郁星期天”。 那家餐馆位于布达佩斯十四区。 餐馆晚上的生意一直很好,中午生意也不错,特别是晚上,来客络绎不绝。六点以后会由一位钢琴师演奏钢琴,当然不是原先那位,他们已经换过好几位钢琴师。其中一位因为有张扁平的大脸,加上缺乏表情变化,所以被客人戏称为“科学怪人搔键手”,他可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还活着,已经退休了,现在住在维也纳,他的孙子开的是白色的凯迪拉克跑车。 晚上,这家位于十四区的餐馆常常客满,客人兴致一来就会要求钢琴师演奏《忧郁星期天》。 没人知道晚上在餐馆的客人什么时候想听这个曲子。有时可能是因为喝多了葡萄酒或杏桃白兰地,或者是天气的关系,高气压或低气压,或许是因为假期来了或者刚度完假,也许因为生气找不到车子的替换零件,或者因为上司的胃酸含量,要不然就是在美国费城留有大笔遗产的姑妈终于死了。 也许和以上所有原因有关,又或许完全无关,而只是因为客人喝了一点来自巴拉顿湖区或凯奇凯梅特地区的好酒。要买好酒得先认识种葡萄的农夫,而且最好是和你有几年交情,除此之外,还要熟悉那些制酒的酒窖,才决定买什么样的酒。别忘记带足够的空酒瓶去,如果要去那儿买酒却没有买上六十瓶,就不值得大老远开车去,但是这六十瓶绝对值得。 当然,你可不能随便便自己带酒进这家在十四区的餐馆,那简直荒谬至极,非常低俗、没礼貌,就好比在大教堂做礼拜的时候,你吃得太饱还满足忘情地猛打嗝一样。 电影内容简介: 布达佩斯之恋发生在1930年代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拉士路和伊莲娜经营的餐厅凭着一首歌曲而举世驰名,这首“忧郁的星期天”不单打开听众的心扉,其忧郁之情更深入知音者的心窝。年青钢琴师安拉斯为伊莲娜创作这首歌,目的并非想凭歌寄意,万料不到伊人竟同时对两位俊男倾心。这段不正常的三角恋情在互相迁就下总算顺利展开,正当三人自得其乐之际,德国籍青年汉斯韦克突然出现,他被那歌曲吸引,也被伊莲娜的艳光迷倒,一见钟情,甚至向她求婚,可惜被婉言拒绝。汉斯后来成了德国军官,成为匈牙利的统治者,他最终还是将酒店老板送上到了集中营,钢琴师也自杀了。酒店老板死后,女主角怀孕,事隔N年,在纳粹军官重至酒店的时候,女主角和儿子用毒药毒死了他。当时同样在演奏《黑色星期天》。影片告诉我们,音乐不是杀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背后深层的死因。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 布达佩斯之恋 英文片名 Gloomy Sunday 更多中文片名 狂琴难了 忧郁的星期天 忧郁星期天 更多外文片名 Gloomy Sunday - 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Lied von Liebe und Tod - Gloomy Sunday, Ein .....(Germany) (DVD title) Szomorú vasárnap .....(Hungary) The Piano Player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片长 112 min / Argentina:113 min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国家/地区 德国 匈牙利 对白语言 英语 德语 匈牙利语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级别 Hong Kong:IIB Germany:12 South Korea:18 Argentina:16 Singapore:M18 版权所有 1999 Studio Hamburg Filmproduktion für Film und Fernsehen GmbH, Dom Film, Focus Film Ltd. Budapest und Polygram Filmproduktion拍摄日期 1998年5月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Ilona 艾丽卡·莫露珊/Erika Marozsán László 约阿希姆·科尔/Joachim Król Hans Wieck 本·贝克 András 斯特法诺·迪奥尼斯/Stefano Dionisi Ilonas Sohn András Bálint Geigenspieler Géza Boros Der alte Wieck Rolf Becker Frau Wieck Ilse Zielstorff Botschafter Ferenc Bács Frau Botschafter Júlia Zsolnai Arzt Aron Sipos Zeichner Torresz Ernst Kahl Lehrling Inas 丹尼斯·莫斯奇托/Denis Moschitto Direktor Novak Michael Gampe Herr Svoboda Karl Fischer Herr Schwitz Markus Hering Postbote Werner Brehm Herr Mendel Wanja Mues Professor Tajtelbaum Tibor Kenderesi Seine Nichte Anna Ráckevei Journalist im Cafe István Kanizsay Wochenschausprecher Michael Quitkowsky Weinlieferant Veit Stübner Obersturmbannführer Eichbaum 塞巴斯蒂安·考奇/Sebastian Koch Standartenführer Schnefke László I. Kish Alter Jude in Wiecks Büro Ferenc Némethy SS Offizier Stefan Weinert Lászlós Nachbarin Zsuzsa Mányán Reporter I Aurel Haitó BBC Reporterin Tanya M. Nagel 职员表▪ 制作人:Michael André;Kerstin Ramcke;Martin Rohrbeck;Andreas Schreitmüller;Richard Schö;Aron Sipos ▪ 导演:诺夫·舒贝尔/Rolf Schübel ▪ 编剧:Nick Barkow;诺夫·舒贝尔/Rolf Schübel;Ruth Toma 制作发行摄影机 Moviecam Compact Cameras 洗印厂 Atlantik Film Kopierwerk, Hamburg, Germany 摄制格式 35 mm (Kodak) 制作处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2982 m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公司 Studio Hamburg Filmproduktion [德国] Dom Film GmbH [德国] 发行公司 PolyGram [德国] ..... (1999) (Germany) (theatrical) Universal Pictures Germany [德国] ..... (2006) (Germany) (DVD) Arrow Releasing Inc. [美国] ..... (USA) Menemsha Entertainment ..... (2003) (USA) (subtitled) Monopole-Pathé [瑞士] ..... (1999) (Switzerland) (theatrical) Vii Pillars Entertainment [香港] ..... (2005) (Hong Kong) (theatrical) 其它公司 Budapest Concert Orchestrra Foundation (MÁV) [匈牙利] ..... orchestra Bundesministerium des Inneren (BMI) [德国] ..... funding Bösendorfer Pianos [奥地利] ..... piano provided by Catering Belcanto [匈牙利] ..... catering: Budapest Cine Licht Camera Rental GmbH [德国] ..... camera and lighting equipment Dinner for Tours [德国] ..... catering: Cologne Eurimages [法国] ..... funding Filmförderung Hamburg [德国] ..... funding Filmförderungsanstalt (FFA) [德国] ..... funding Filmstiftung Nordrhein-Westfalen [德国] ..... funding Frappant Gastronomie [德国] ..... catering: Cologne GDFF Köln [德国] ..... set construction 上映日期德国 Germany 1999年10月21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0年4月6日 香港 Hong Kong 2002年3月10日 ..... (Hong Kong Jewish Film Festival) 法国 France 2002年4月4日 ..... (TV premiere) 哥伦比亚 Colombia 2002年4月12日 日本 Japan 2002年5月25日 ..... (Tokyo) 美国 USA 2003年11月7日 ..... (limited) 香港 Hong Kong 2005年12月22日 ..... (limited) 幕后制作本片是先有曲子《忧郁的星期天》,而后才有电影的产生。作者尼克的灵感是来自匈牙利的作曲家Rezso Seress在1930年的名曲《Gloomy Sunday》(忧郁的星期天)当初Rezso在匈牙利的餐馆里弹奏这首曲子,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首曲子后来居然成为世界知名的“自杀圣曲”。 由于此曲当时在布达佩斯造成轰动,小说作者尼克巴可(Nick Barkow)就根据此一事件撰写出一本凄美浪漫的小说,后来本片导演再根据小说拍成这部具有怀旧色彩的唯美电影。 本片集合了德国、匈牙利、法国三地的资金,也囊括了这三国的顶尖演员,如饰演伊洛娜的匈牙利影坛美女艾莉卡玛洛兹珊(Erika Marozsán),她出色的演技及外型相当具说服力,另外饰演钢琴师安德拉许的史蒂芬洛迪奥尼斯(Stefano Dionisi),外型像极丹尼尔戴路易斯,他深沉忧郁的神情,也与剧中角色十分吻合。 精彩影评布达佩斯有三种味道:拉西路的牛肉卷、伊洛娜的乳房、安德拉的《忧郁星期天》 你可以说这是一支有着丰富味觉层次的红酒,或是悠长而令人回味的香水,不管是哪种,它的基调无疑都指向伊洛娜那一对诱人的乳房。 影片开始不久,沙保饭店里伊洛娜美女蛇一般端上咖啡后,一个特写镜头给了她那对因俯首而春光乍泄的乳房,优美浑圆令我也无法把持。我料定这是导演抖出的一个小小共谋,在此是引子,是开胃菜,接下来必将有与观众心照不宣、共享的大餐。果不其然,浴缸里伊洛纳的乳房正式登场,除了完美而缱绻的对她美好裸体的特写,镜头中导演还借了拉西路之手,让观众实现了一次如同自己的双手游走在乳房之上的完美沉醉。而再接下来,在安德拉局促狭小的房间内,美女伊洛娜与安德拉一夜激情后醒来,心满意足伸懒腰起床,乳房竟然象《买凶拍人》中那位导演说的一样,抖了几抖,足见弹性之良好。(《买凶拍人》里面导演要求演员在表演出浴镜头时,一边呈现出惊惶神情,一边要注意乳房一定要抖上几抖。) 影片中,以伊洛娜的“可消费性”为主打,再加上拉西路的美味牛肉卷以及安德拉的《忧郁星期天》,便是被精心编织出来的布达佩斯风情。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段落,足以影射看电影的观众们面对这个以布达佩斯为定语的影片时的境遇:来自维也纳的几位唱片业大鳄来到沙保饭店用餐,精明的老板拉西路对伊洛娜耳语,“一会你端上咖啡,然后让安德拉演奏那首曲子。”拉西路有如神算,他清楚维也纳人对于布达佩斯的想象,他所要做的正是实现并加强这种想象。于是美女万种风情奉上咖啡,唱片业巨子在美食之后点上雪茄,看到美女微微一怔,怅然若失又万般感慨的叹到,“奥,布达佩斯,布达佩斯!”之后安德拉的《忧郁星期天》如时响起,一干人陷入忧郁,布达佩斯这个词语散发出迷人而浓郁的味道,犹如美人般令人销魂…… “布达佩斯”成了一种可消费的词语。其可消费性在于来自外部的目光对这个名词的想象。而影片中三个布达佩斯人也乐于主动参与建设、编织这样的想象。所谓“异域风情”多半都是来自这样的想象,动人而令人忧伤的风景,动人而令人忧伤的美女,动人而令人忧伤的爱情,动人而令人忧伤的艺术家(是艺术家的故事、生平、传奇,而并非艺术本身),布拉格是这样,布达佩斯也是这样。 电影根据曾经畅销一时的小说改编而成,小说的作者不是匈牙利人,是一个德国人。这就足以说明一切。 就电影本身来说,这是一个令人不断的期待有点睛之笔却又不断失望的电影。两男一女的三人关系、二战背景下德国人与匈牙利人之间的关系本身都是极具挖掘性的题材。 两男一女的三人关系,在特吕弗的《祖与占》中得到了不能说最完美,也至少是相当真诚的展现。我记得在戈林麦凯波的《戈达尔:声音、影象与政治》中,也分析过戈达尔一部电影中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同时出现在一个镜头当中时,三人的位置关系。这么好的材料到了《布达佩斯之恋》这里被不明不白、简简单单的处理。就如同伊洛娜垂青了安德拉之后,三人在市场上遇见,拉西路不待伊洛娜解释便猴急的说出,他宁可与安德拉共享也不愿失去伊洛娜。接下来便是大段的对三人情谊的呈现,可惜因为缺乏一种情感上的合理性和哲学上的深度,这种呈现仅仅就是呈现本身。如同蕾丝花边的层层堆积,也仅仅还是这些东西。 而二战背景下的德国人与匈牙利人的关系更值得书写。匈牙利作为一个东欧小国的命运的隐喻性,畸形的强权的压迫,纳粹军官与犹太友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译名的相似性,观众必定会将这个片子与《布拉格之恋》相比较,而在那个片子中,是呈现了反抗的,而且因为以昆德拉的小说为底子,这种反抗更有一种境域上的普遍性和哲学上的深度。在《布达佩斯之恋》中反抗无迹可寻,几乎要令人指责这电影在政治上太不正确。影片中关于反抗的段落看起来更象是借口,对那首《忧郁星期天》的诠释听来牵强附会,更象是失节者、懦弱者给自己寻来的一块遮羞布。 歌曲音乐创作背景七十年前,一位名的匈牙利作曲家Rezso Seress(1899—1968)因与其未婚妻意见不合而分手。分手后的某个星期天,天空下着滂沱大雨,失落的Rezso望着雨点,深深的叹息了一句:“What a Gloomy Sunday!(真是一个绝望的星期天!)”此时,灵感突然如泉水般涌现,三十分钟后,他写下了一首在音乐史上最凄美的歌曲《忧郁的星期天》。 接着的一个月,Rezso为这首曲子四处寻找唱片出版商,却被多番拒绝,其中一位出版商人说:“并不是因为这是一首忧伤的歌曲,而是这曲子所流露出慑人心魄的绝望情感,对任何听众都没有好处。”但在几个星期后,总于有一家发行商接受了他的作品,并将此曲流传到世界各地。 悲剧舞台布达佩斯Joseph Keller是布达佩斯的一名制鞋匠,1936年2月,他在自己的寓所自杀了。当地警方调查此案时,发现Joseph所留下的遗书中有一段《忧郁的星期天》的歌词,《忧郁的星期天》一曲在这个时候第一次显示了它的魔力。 《忧郁的星期天》发行的那一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匈牙利的自杀率是全世界之首,自杀并不是一件太罕见的事。可是当《忧郁的星期天》发行后,很多的自杀案都跟这首曲子扯上了关系。当地,有两名自杀者在听完一个吉普赛乐队演奏完《忧郁的星期天》时,因抵挡不住它的乐音,当场饮弹自杀。 离奇的自杀案件由于《忧郁的星期天》流传的速度极为迅速。在1936年,它便由匈牙利流传遍及欧洲和英美一带,而且十分流行,在那时开始,有关《忧郁的星期天》的自杀案件便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 在德国柏林,一名年轻的售货员在抄写完《忧郁的星期天》歌谱后竟上吊自尽。在罗马,一名正骑着自行车派报的报童在街上听到一个乞丐在哼着《忧郁的星期天》的调子,他竟立即停下车,把自己身上的所有钱都给了那名乞丐,并随即走到附近的一条河边投河自尽。 此外,在当时的自杀胜地的多瑙河,有相当多的人投河自尽,手中紧持着《忧郁的星期天》的歌词或曲谱,其中年纪最小的,是一名只有14岁的小女孩。《忧郁的星期天》的影响力可说是无年龄的限制,一名年过八十的老人在自己的家中哼唱着《忧郁的星期天》,可是她却越哼越伤心,最后伤心的从七楼跳下,自杀身亡。 1940年,是《忧郁的星期天》流入美国不久的时间,当时唱片的版本是由著名的爵士乐手Paul Robeson所演绎的英文版本。因此,《忧郁的星期天》在美国的流行程度更胜于很多欧洲的国家。也因此,在美国与《忧郁的星期天》有关的自杀案也为数不少。 在纽约,有一位漂亮的女打字员,平日性情活泼开朗。一天,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借了一张《忧郁的星期天》的唱片回家听。翌日,人们发现她因煤气中毒而弊命,在她的遗书中写着:“我无法忍受这首曲子的旋律,我现在只好告别人世了。《忧郁的星期天》就是我的葬歌了。” 而在首都华盛顿,在一个沙龙聚会,有一位刚成名的钢琴家应邀出席并为聚会的来宾弹奏钢琴乐曲。在出席中一位来宾突然收到她母亲在车祸中死亡的消息,于是她便请那位钢琴家演奏一曲《忧郁的星期天》来哀悼她的母亲。钢琴家知道此曲之前所引起的众多自杀案件,本来并不愿意弹奏,可是在宾客的多番请求下,终于答应了。他带着不悦开始弹奏《忧郁的星期天》,就在演奏完后,他因为哀伤过度而心脏病发,最后不治死亡。 在发生了如此之多的离奇自杀案后,在一天《纽约时报》的头条中竟出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标题:“过百匈牙利人在《忧郁的星期天》的影响下自杀”,如此的新闻一出,立即引起了各方的讨论。在欧美等地,有不少精神学家、心理学家,甚至灵学家探讨《忧郁的星期天》一曲的影响,但却无法对它作出完满的解释,更不能制止自杀的案件继续发生。 Rezso眼见《忧郁的星期天》如此知名,于是便向未婚妻提出复合的要求,可惜,悲剧便发生了,这女孩在收到他的请求后的第二天便服毒自尽了,人们发现在她的尸体旁有一张纸条上写着《忧郁的星期天》。 禁播终于,英国的BBC电台决定禁播《忧郁的星期天》,美国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亦随即仿效英国。其后多国的电台更召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决议是欧美各国联会抵制《忧郁的星期天》,并将原版销毁了。 作曲家Rezso SereRezso Seress是一名匈牙利的犹太裔男子,于1899年出生。Rezso身材矮小,但为人幽默,他一生大部份的时间都是住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一间叫做Kispipa(Little pipe) 的酒店中,为那里的客人演奏钢琴。因为他是犹太人的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也曾被人抓了去集中营中住过一阵子。 Rezso过着一种矛盾而成功的生活。他的琴弹的虽然不好,但却能以弹琴来谋生;他一生虽然极为贫穷,却能使当时一名漂亮的军官夫人(Helen)愿意离开她富有的丈夫而下嫁给他,Helen其实是个基督徒,她与一名犹太人通婚,当时是十分轰动的。 Rezso曾经创作过不少在匈牙利十分流行的民歌,可能歌曲内容不能普及国际,所以没有外国人欣赏过。直至他完成了《忧郁的星期天》,这首曲的出现改变了Rezso的一生。 《忧郁的星期天》一曲曾经让他的未婚妻自杀,但也使他扬名世界。自《忧郁的星期天》一曲成名后,曾探访过他的名人多不胜数,Perharps Otto Klemperer是四十年代的一名指挥家,他说Rezs并不是一名音乐家,他只是一名天才。Rezso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但却能创造出如此优秀的乐曲,说他是天才也不为过;但亦因为他没有好的音乐根底,所以不能说他是一名音乐家。其他探访过Rezso的还有美国首位爵士歌手Louis Armstrong、有天才乐手之称的Ray Charles。 1968年,作者Rezso感到再不能创作出像《忧郁的星期天》般的乐曲而感到绝望。此时,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跳楼自杀,当时他69岁。他临死前后悔地说:“我真没想到这首曲子会令如此多人走上不归路,让我的灵魂到令一个世界去接受上帝的惩罚吧!”。他因为《忧郁的星期天》而闻名世界,但也因为此曲而断送了生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