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治已病治未病 |
释义 |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由胡春宇编著的,如何调理和防治“亚健康”方面的图书,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发行。主要通过介绍亚健康的现象,阐述“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手法让广大读者通过对自己的身体各个器官的认识,了解到自身的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是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保健养生图书。 书名:不治已病治未病 作者:胡春宇 ISBN:9787504733672 类别:保健 定价:24.80元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5-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如果疾病与健康是人的一种状态的话,那么“亚健康”就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有许多朋友对亚健康并不在意,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疾病的身体就是健康的身体。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每一个疾病都有一个潜伏期,正是这个潜伏期蒙蔽了许多人的眼睛,完全地依赖现在医学的临床检测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与否,最终只能让许多疾病往往没能及时地得到治疗。 作者简介胡春宇,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研究生学习阶段师从名师,系统研究了风湿病、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工作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养生、保健、美容等。 图书目录第一章 身体给你的健康警讯 指甲状态“说”健康程度 “奇汗”不断,健康危机 “熊猫眼”仅仅是熬夜的原因吗 脸色不佳,皮肤长斑,美丽哪里找 头痛头晕,某些疾病的信号 面对美味,却怎么也没有食欲 头皮屑掉不完,其实和头皮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动不动就抽筋呢 腹部隐隐作痛其实不是小问题 怕冷是怎么回事 消瘦并不代表美丽 为什么感冒的总是你 第二章 身体器官的健康真相 会说话的眼睛不一定好 嘴里的“五味”为什么缠着你 鼻子发红问题可不小 看手相知健康 脚气和脚关系不大 声音、气味辨健康 第三章 不觅仙方觅睡方,睡好才是真的好 不寐,新世纪的盗版“梦魔” 五脏的“睡觉时间” 扑灭肝火,摆脱失眠 给睡眠做个“准备活动” 饮食“催眠法” 巧睡四季,远离失眠 一“针”破除失眠症 第四章 疲劳,身体的无形束缚 疲劳让身体发出红色警报 咖啡并非治疗疲劳的药方 导致疲劳的三大元素——脾、肝、肾 缓解疲劳找身体里的“元气” “四大法宝”帮你抗疲劳 草药茶助你提提神 保持良好心态,不给疲劳留机会 第五章 肥胖,健康无法承受的重量 “啤酒肚”里的疾病信号 为什么吃得少也长胖 内脏失调与肥胖关系不小 中医减肥,享“瘦”健康 警惕四种工作餐增肥又伤身 第六章 上班族“治未病”的必修课 白领,你们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被“网”住的身体——网络依赖症 寸步不离的定时炸弹——手机依赖症 “醉仙”的疾病史——酒精依赖症 几厘米长的“毒品”——烟草依赖症 办公室隐藏的“杀机” 做做办公室“按摩操” 第七章 自然疗法,还原健康本质 身体的“自然”健康法则 冷水、热水各有其用 洗一个健康的“阳光浴” 太极拳养生又健体 穴位里的健康“按”钮 良“药”也可口 “针”破疲劳与肥胖两大不利健康案件 “刮”一阵健康风 第八章 “治未病”的精髓 平衡阴阳,踏上养生大道 调理饮食,从“饱”向“好”转变 强身健体,动静结合 增强正气,规避邪气 后记 养生谋略“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内经》中出现“治未病”一词的还有2篇。《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处所谓“未发”,实际上是已经有先兆小疾存在,即疾病时期症状较少且又较轻的阶段,类似于唐代孙思邈所说的“欲病”,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两篇均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至今为主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要: ①摄生防病。《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②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历代医家都有非常重视“治未病”。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他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所著《千金要方》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很有实用价值。 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深谙仲景治未病思想的深义,他的著作《医门法律》就是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始终。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又如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不要等虚劳病成,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 清代名医叶天士对于既病防变研究颇深,他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温病属热证,热偏盛而易出汗,极易伤津耗液,故保津护阴属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之举,对于温病是控制其发展的积极措施。后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其实与叶氏“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吻合,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此外,东汉华佗创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等,注重强身健体以预防疾病的经验也是很可贵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