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1,5-二硝基萘 |
释义 |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5-二硝基萘 化学品英文名称: 1,5-dinitronaphthal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265 CAS No.: 605-71-0 分子式: C10H6N2O4 分子量: 218.1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CAS No. 1,5-二硝基萘 605-71-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性。进入体内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浓度时可引起紫绀,这种症状可持续 2~4小时或更长时间。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微黄色晶状粉末。 pH: 熔点(℃): 217.5 沸点(℃): 升华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7.51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有机合成中间体。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41016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装入四层坚韧的厚纸袋内,将袋口扎紧,再装入坚固的木箱或质地坚韧的麻袋或塑料袋中;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凭到达地公安机关的运输证托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1 类易燃固体。 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制芳胺是一重要的有机合成单元反应,是制备芳胺的重要途径,其产物芳胺大多为固体,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农药、颜料、助剂等领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1]。目前,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细化学品的迅猛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市场前景看好。仅其中具代表性的产品苯胺而言,全世界年产量约为160万t,我国的苯胺年生产能力约为 25万t。由此可见,芳胺作为一重要化工产品,必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医药、农药、染料等的发展,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分别是合成1,5-二氨基萘和1,8-二氨基萘的中间体。1,5-和1,8-二氨基萘是二氨基萘异构体中两个重要的化合物[2],主要用于染(颜)料的中间体,也可作为树脂及农药的原料。其中1,5-二氨基萘主要用于合成1,5-二异氰酸酯,进而制备聚氨酯;1,8-二氨基萘则主要用于生产溶剂染料,如C.I.溶剂红135,C.I.溶剂橙60等[3]。因此其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时通过二硝基萘加氢反应制备二氨基萘,此反应属于复杂的气-液-固三相反应体系,具有强放热和副反应等特点,因此二硝基萘加氢工艺的研究一直受到生产厂家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目前,文献资料上报道的以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制取芳胺的工艺路线比较多,其主要合成路线有:(1)在电介质中用铁屑还原;(2)用硫化碱还原;(3)电化还原;(4)催化加氢还原。 2.1 铁粉还原法 在还原锅中加入水、铁粉和醋酸,加热至80℃。将二甲苯升温至93℃,将1,8-二硝基萘加入到二甲苯中,加热至95℃~96℃,加入还原锅中,搅拌,还原完毕,加入50%NaOH,蒸馏出二甲苯和水,再用二甲苯分次加热萃取出1,8-二硝基萘。 2.2 电化学还原法 以1,5-二硝基萘为原料,采用恒电位法电解还原1,5-二硝基萘得到目标产物 1,5-二氨基萘。运用循环伏安法对1,5-二硝基萘在Cu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优化了电解条件,得到1,5-二氨基萘的收率最高可达77%。 2.3 加氢还原法 (1)在高压釜中,加入不同的溶剂,1,8-二硝基萘(含量97.7%)22g,Pd或Pt/C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氢气进行还原反应,反应完毕后,用两种后处理方法得产品:①滤出催化剂,向滤液中加入36%的盐酸,生成1,8-二氨基萘盐酸盐沉淀;②滤出催化剂,蒸出溶剂,得粗品,然后用甲醇和水的混合液(3:1)进行重结晶。将上述得到的湿品在20℃、26.7kPa条件下干燥,视溶剂不同,收率为76%~93%。 (2)在加氢釜中,加入苯胺(溶剂)、1,5-二硝基萘和不同种类、不同量的催化剂(5%Pd/C或1%Pt/C),在一定的温度和氢气压力条件下,反应完毕,滤出催化剂,水蒸汽蒸馏除去苯胺,得1,5-二氨基萘,收率为92%左右。 (3)日本古本正史等人发明的方法是以乙酸乙酯为溶剂,Pd/C为溶剂,Pd/C为催化剂,30℃、101.3kPa氢气压力下进行1,5-二硝基萘的还原反应,时间3h,转化率为100%。他们还以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其它条件不变,进行了对比试验,转化率为64.9%。 (4)俄国专利报道在加氢釜中,以异丙醇为溶剂,Pd/TiO2为催化剂,加入1,8-二硝基萘,在64℃,一定氢气压力条件下,收率为99%。 由上所述,铁粉还原法三废污染严重,收率低(68%左右),在发达国家此法已淘汰。液相催化加氢工艺是一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有机合成新技术,在医药、染料行业的芳胺生产中,其应用更为广泛。用此法制备1,5-和1,8-二氨基萘,可以有效地减少三废污染,提高产品的收率(达90%以上)。目前,国内有关用氢气法制备1,5-和1,8-二氨基萘的报道甚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