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原活动断裂带 |
释义 | 海原活动断裂带(Haiyuan active fault belt)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有一系列向北东突出的弧形断裂带及受其控制的弧形山系和压陷盆地带。自高原内侧向外侧,它们依次为:①海原活动断裂带,②香山 天景山活动断裂带,③烟筒山活动断裂带,以及④牛首山 罗山活动断裂带。断裂束自北西向南东逐渐收敛。新构造时期以左旋走滑为主,并兼有逆冲活动。海原活动断裂带是这个断裂束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据1∶50000活动断裂填图成果,它东起宁夏硝口以南,西至甘肃兴泉堡,由11条次级左旋走滑断层呈羽列形式排列组成,总长度约240千米,总体走向北西西(西段280°~290°,至东端偏转为320°)。次级左旋走滑断层大多数呈左旋左阶反错列,在构造桥区发育第四纪拉分盆地;而在两个右阶错列区则形成推隆构造(push up structures)。沿海原活动断裂带所发现的第四纪最大左旋位移量达12~14?5千米。估计中更新世以来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平均走滑速率的最大值为11?7~19?2毫米/年。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南部发生的海原8?6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城西。它波及范围和破坏程度很大,是20世纪少见的特大地震之一。伴随这次地震,沿海原活动断裂带形成了一条长达237千米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在历时80载后的今天,许多形变现象仍然保存较好,清晰可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