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下文武高跷
释义

基本介绍

所属地区: 天津 · 津南区

文化遗产名称:海下文武高跷

遗产编号:Ⅱ-6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津南区

遗产级别: 市

详细信息

天津海下文武高跷老会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业文化等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下文武高跷老会。京津一带高跷分为京、卫、海三大流派,“海下”高跷,即指天津卫“海下(旧指从天津卫有一条向东南方向的海大道直达大沽海口)”一带民间花会中的高跷(亦指津南区咸水沽和葛沽一带)。天津海下文武高跷在木腿子上有长短之分,武高跷要比文高跷矮一些。该会的表演器具有:腿子、行头、道具、头棒、腰鼓、铙钹等。

该老会的基本特征 ,即为唱舞结合 ,这也是区别于其它高跷形式的最大特点。它由十四位演员组成,并且个个有唱,其中独唱26段、合唱6段,对唱7段,

合计39段。节奏有抒情的慢板 、对唱的中板、感情激烈时的快板。作曲家瞿希贤指出津南花会的唱腔有徽调的成分,有南方的温柔抒情。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道其唱腔为乾隆古曲,有北方的粗犷 。其唱腔的特色正是天津历史上漕运文化,码头文化所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的佐证。

高跷花会现表演者多为年轻人,舞蹈和腿子功夫尚可 ,但其演唱特色濒危。解放初期海派文武高跷能舞唱表演的已是凤毛麟角。目前,在天津地区属独一无二。现只有已届耄耋的李少鹏老艺人能唱三十九段唱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