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马沟回疝 |
释义 | 别名海马沟回疝又称小脑天幕疝,或小脑幕切迹疝 定义小脑天幕以上的脑组织内肿瘤、血肿、梗死等病变引起脑组织体积肿大,致颞叶的海马沟回经小脑天幕也向下膨出。 可引起以下症状: 1、同侧动脉神经受压引起同侧瞳孔一过性缩小,继之散大固定及同侧眼上视和内视障碍; 2、中脑及脑干受压致意识丧失,导水管变窄致脑脊液循环受阻使颅内压增高,血管牵引过度致中脑和桥脑出血梗死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3、中脑侧移使对侧中脑的大脑脚受压; 4、压迫大脑后动脉引起同侧枕叶距状裂脑组织出血性梗死。 解剖生理小脑幕上缘后缘依附于横窦沟上,前缘依附于颞骨岩部上缘,内缘游离叫小脑幕切迹。相当于小脑幕切迹的中脑内部结构从前到后是:大脑脚、黑质、红核、动眼神经核包括网状结构的被盖部,导水管周围灰质、导水管和上丘。中脑周围脑池有3个:即脚间池、环池和四叠体池。当脑疝后出现的一些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是这些组织结构受损后所产生的功能障碍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颞叶的沟回位于脚间池的上方;海马回和舌回位于环池的上方;胼胝体压部和扣带回后部位于四叠体池的上方。因此上述不同的组织可疝入邻近的脑池内。幕上占位性病变,最常迫使颞叶沟回突入脚间池内,即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因其疝出的位置居前,故又称前疝。个别的情况下顶枕部占位病变可迫使海马回后部、舌回前部、胼胝体压部和扣带回后部等结构疝入环池和四叠体池内,又称后疝。有时疾病晚期,前疝和后疝联合出现,则称全疝;如两侧性全疝同时存在,则称为环疝。 病理生理(一)脑干变化: 小脑幕切迹疝发生后,不仅中脑遭受疝入组织的直接压迫,同时脑干向下移位,所引起的脑干供血障碍,不仅影响丘脑本身,也向上影响丘脑下部,向下影响脑桥甚至包括延髓。脑干向下移位也使脑干纵行变形、扭曲,使其内部结构改变,缺血、水肿和出血。动脉受牵拉以致血管痉挛和破裂出血使脑干缺血或出血性损害。在旁中央支的被盖部呈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继发脑干水肿和软化。 (二)动眼神经改变: 颞叶沟回疝入脚间池内可直接压迫动眼神经和它的营养血管。还可压迫位于动眼神经上方的大脑后动脉,然后使夹在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的动眼神经间接受压。也使动眼神经核附近发生缺血和出血等损害。 (三)脑脊液循环障碍: 首先是围绕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的脑池即脑脊液循环的必经之路梗阻。就可发生脑脊液向幕上的回流障碍。尤其是当脑干发生受压、变形和扭曲时造成导水管梗阻。因导水管以上的脑室系统扩大,形成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更加严重。 (四)引起嵌顿: 疝出的脑组织可因血流障碍而发生充血水肿以致引起嵌顿。嵌顿的脑组织发生出血、水肿和坏死,以致体积膨胀,更严重地压迫脑干。 临床表现小脑幕切迹疝可分为4个阶段来叙述。 (一)代偿期: 由于颅腔有8~10ml的代偿容积,所以病变早期并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一方面是病变性质如良性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病情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和病变部位有关,如大脑凸面、额叶或颅中窝部位病变出现症状均较晚。假如恶性瘤或转移癌病情发展快,组织反应也重。生长在中线或脑室系统、很快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而失去代偿能力。 (二)早期: 脑疝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因此,对早期症状应进行密切观察。 1. 颅内压增高: 如病人头痛加剧、频繁呕吐、躁动不安等提示病情将迅速恶化,此时应尽早诊断和处理; 2. 意识障碍: 病人由清醒逐渐嗜睡和朦胧,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或反应差; 3. 瞳孔变化: 最初可有暂短时间的瞳孔缩小,但不易发现,以后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应迟钝; 4. 锥体束征: 症状轻必须注意观察才能发现,一般表现为对侧上下肢活动差,肌力弱或肌张力增高等。此时如能确诊和及时治疗,多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中期(中脑、脑桥上部期):即出现小脑幕切迹疝的典型症状。 1.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呈半昏迷状态,对呼唤无反应。上行性网状结构传导中断。 2. 病变同侧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瞳孔可正常;两侧眼球尚能左右摆动,提示动眼神经背侧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已遭受损害。 3. 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变化,呼吸深而慢,有的病人先快而后慢;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体温上升。 4. 锥体束征由于同侧大脑脚受压,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包括中枢性面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有时由于脑干被推挤向对侧移位,致使大脑脚与对侧小脑幕游离缘相挤,造成脑疝的同侧偏瘫。 (四)晚期: 又称中枢衰竭期(脑桥下部、延髓期)此时脑干受压严重且时间较久,以致继发缺血、水肿出血等改变。意识呈深度昏迷状态,对一切刺激均无反应。两侧瞳孔均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不动,呈去脑强直状态。生命中枢开始衰竭出现潮氏或叹息样呼吸,脉搏频而微弱,血压和体温下降,最后呼吸停止,不久心跳也停止。 治疗脑疝症状一旦形成,应立即解除病因如清除血肿,切除肿瘤并行脑室穿刺引流,静脉给脱水药。在病因清除后瞳孔可恢复正常,意识状态好转。如瞳孔、意识无改变,估计脑疝已嵌顿时,可先试用头低位,经腰穿快速推注10~20ml生理盐水,有时症状可得到改善。也可在开窗处用手指或脑压板抬起颞叶,如脑脊液向上涌出,同时瞳孔缩小提示脑疝已复位。也有采用小脑幕切开的方法,抬起颞叶剪开小脑幕切迹缘,使嵌顿的脑组织得到缓解。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