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口农场 |
释义 | 地处福清东南部,界于海口、城头两镇之间。于1956年围垦海滩开发创办,原称福清斗垣华侨机耕农场,1957年改为福清海口华侨机耕农场,1960年改为国营福清海口农场。 1956年,干部、职工计108人,有耕地5000亩。1962年划给东阁华侨农场2200亩;1970年由县革委会批准,划借给海口公社352亩、城头公社191亩。总共划出2716亩,留有2284亩。农场属于海滩地围垦,盐碱未改良好,办场初期耕地利用率很低。每年只播水稻300~400亩,亩产也只达125~150公斤。大部分耕地种夏季绿肥田菁以改良土壤。此外,一个畜牧场,年养母猪40头、小猪400头;水面河道面积600亩,年产鱼30吨。全场农牧渔年总产值在10万元左右,每年要亏损5~6万元。1965年,干部职工增至212人,总人口为400人。年插水稻1000亩,亩产175~200公斤;年养母猪80头、小猪800~1000头,河道养鱼,年产鲜鱼15~20吨。全场农牧业总产值达40万元,亏损4万元。 1978年耕地通过长期冲碱后,全部种上农作物。年插水稻2200亩,亩产达750公斤。年养生猪1000头、母猪100头、小猪1200头,产鱼15吨,并创办一个粉干加工厂,年产出口粉干200吨。农工副业总产值达110万元,盈利1万多元。1979起,连续四年获得农业大增产。1982年粮食总产达2013.4吨,平均亩产905公斤。 从办场至1988年的32年中,前19年亏损109万元,后13年共盈利139万元。1988年,全场总人口750人,其中职工378人,有7个农业队、1个水产队、1个机务队、2个畜牧场、1个粉干厂、1个粮食加工厂,是一个以农为主(种水稻),多种经营的机耕农场。1988年播种晚稻1618亩(无早稻),总产1190吨。工农业总产值达163.91万元,每个职工平均年产值4335元,全场纯盈利2.33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