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不忍
释义

基本信息

bù rěn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不愿割舍。

《谷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

《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

《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苏轼《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

《楚辞·离骚》:“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尧、舜之道,不忍桀、纣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

《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阅时,不忍释卷。”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惬,得一篇辄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不忍的起源

《世说新语》载:石崇每邀客宴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导)与大将军王敦,尝共诣宠,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美人,颜色如故,尚不肯。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基本信息

篇名:不忍

体裁:现代诗

作者:冰心

创作时间:1922年7月11日

作品原文

我用小杖

将网儿挑破了,

辛苦的工程

一霎时便拆毁了。

我用重帘

将灯儿遮蔽了,

窗外的光明

一霎时便隐没了。

我用微火

将新写的字儿烧毁了,

幽深的诗情

一霎时便消灭了。

我用冰冷的水儿

将花上的落叶冲走了。

无聊的慰安

一霎时便洗荡了。

我用矫决的词儿

将月下的印象掩没了,

自然的牵萦

一霎时便斩绝了。

这些都是“不忍”啊——

上帝!

在渺茫的生命道上,

除了“不忍”,

我对众生

更不能有别的慰藉了。

作品赏析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说”和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说”就展开了激烈的争鸣。然而,他们还是有一个共同点:希望富有善心、多行善事的人多起来。荀子认为,通过教育、学习,人可改恶为善。孟子认为,善心中最重要的是“恻隐之心”,也就是“不忍”之心。

这种不忍之心本是我们中华民族善良天性中的灿烂光环。千百年来,多少诗文在歌颂它,多少诗文则鞭鞑它的反面——残忍。不忍和残忍的对立斗争也延续了千百年。所以,重读冰心七十年前写的短诗《不忍》,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不忍》诗中,连续用五个小节、每小节四行的诗句,向读者亮出五种应予珍爱的景、物:辛苦的工程(蛛网)、窗外的光明、幽深的诗情、无聊的慰安(花上落叶)和自然的牵萦(月下的印象)。善良的人们呐,怎么会破坏这些温馨美好的事物呢?

然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先用“破坏”这些美好事物的写法,说“我”“用小杖”挑破了蛛网,“用重帘”隐没了光明,“用微火”烧毁了诗情,“用冰水”洗荡了慰安,“用矫决的词儿”斩绝了自然的牵萦……直读到第六小节,即全诗最后一节时,作者才回湾一转:“这些都是‘不忍’呵”,不忍“破坏”这一切美好、一切温馨、一切光明、一切珍良。

这时,当我们再重读前五小节时,则会自然地在每节第一行的“我用”两字之间,加上“如果”二字,变成了“我如果用小杖”挑破了蛛网,如果用重帘隐没了光明,如果用微火烧毁了诗情,如果用冰水洗荡了慰安,如果用矫决的词儿斩绝了自然的牵萦……而“这些都是‘不忍’啊”! 正因为作者有这样一颗善良的不忍之心,所以,她才在诗末明白而庄严地向上帝、向人类、向全世界宣告——

在渺茫的生命道上,

除了“不忍”,

我对众生

更不能有别的慰藉了。

冰心自幼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多少优美隽永的古诗词叠印于脑海,以至她创作的新诗中都有中国古诗的神韵和灵魂。当然,她不再追求严格的对仗、韵律,但却注意内在的节奏和音乐美。就以《不忍》前五小节来看,每小节的第一、二、三、四行的对映竟是那样的工整而不失自然。每小节的第一行都是“我用××”,第四行都是“一霎时便××了”。第二、三行亦然。特别是第三行的五个字“辛苦的工程”、“窗外的光明”、“幽深的诗情”、“无聊的慰安”和“自然的牵萦”,没有中国古典文学深厚功底的人,是决然写不出这样的“新诗”的!

火影忍者中的“不忍”

火影中的不忍,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强盗组织。自称为不忍,其实是各国家的逃亡忍者,运用忍者的招数,四处抢劫,进入一户人家后,会掠走所有财产,并杀害所有的人(目的是不留下一个目击者)。

不忍的人数无法进行详细统计,只知道有几个重要成员。

头领:修罗。手持一把伞,伞柄可以抽出来变成一把刀,伞可以喷射出火焰,也可以带着人在空中自由飞翔。

成员:文殊。武器是线。从身体中产生的线,坚如钢铁,绵延不绝,线会随温度的升高而缠绕的更紧。被缠上的人半小时后就会被线切碎。后被鸣人发现线会遇水变软,可以用牙齿撕碎!

丸铁。原是不忍中的一名,后因不堪忍受不忍的行事狠毒,而偷走了不忍所有的财产,并故意被官方抓住,引来不忍,想借助官方的力量将不忍绳之于法!丸铁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在不忍残杀的家庭中,救出了那些人家的孩子,并将他们全部收容在一个山洞里,给他们吃住。

出场集数: 209 敌人是“不忍”

210 迷路森林

211 火之记忆

212 各自不同的道路

《不忍》杂志创刊

《不忍》 - 概述

《不忍》 杂志是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自己创办、自任主编、专登康氏一人著述的杂志

《不忍》 - 简介

《不忍》于民国2年(1913年)2月创刊。月刊。广智书局发行。康有为的学生陈逊宜、麦鼎华、康思贯等先后编辑。采用孔子纪年。同年11月出版第8册后,因康有为母丧停出。

民国7年(1918年)续出第九、十册合刊,由潘其旋编辑。

《不忍》 - 创刊宗旨

发刊词中表明创刊宗旨:“见诸法律之蹂躏,睹政党之争乱,慨国粹之丧失,而皆不能忍,此所以为不忍杂志”,认为“共和政体不能行于中国”。鼓吹尊孔教为国教,复辟清室,实行君主立宪

《不忍》 - 栏目

该刊设政论,教说,艺林等栏目。

所刊文章,除国闻、附录外,均系康有为个人撰述。停刊日期不详

《不忍》 - 创办人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今广州)人。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他先后7次上书,请求变法图强,其中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的“公车上书”最为有名。

他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

1913年返国,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发表反对共和、保存国粹的言论,并任孔教会会长。晚年在上海办天游学院,讲授国学。

主要著作

《康子篇》、《新学伪经考》、《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南海先生诗集》、《广艺舟双楫》

1913年3月22日,不忍》杂志在上海创刊。撰写人为康有为,及弟子陈逊宜、麦鼎华、康思贯、潘其璇任编辑,上海广智书局刊行,该刊为月刊。宗旨宣扬尊孔读经,尊孔教为国教,复辟清室,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不忍杂志序》,提出10个"不能忍":

民国成立以后,"睹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忍也;哀国土之沦丧,吾不能忍也;痛人心之堕落,吾不能忍也;嗟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窳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亡,吾不能忍也。.....此所以为不忍杂志耶"。

《不忍》出八期后,于同年11月停刊。1917年12月又复刊,出九、十期合刊为一册。

单词意释

: 不 bù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

: 忍 rěn 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忍耐。忍痛。忍受。容忍。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示例: ~,忍到如今已是塔尖了,不久开交。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

意思相近的还有: 吃亏是福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小失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