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肯去观音 |
释义 | “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见其山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翡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伽跌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大方广佛华严经》 解读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以大悲普度众生,为辅佐释迦牟尼教化众生受誉,道场中国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寻生救苦,随类化度,千百年来深为人爱,信奉居首,使其成为现实世界表现济世精神最真实不虚的代表。 释迦牟尼佛曾说,观世音菩萨与地藏王菩萨,是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众生最为有缘的两大菩萨。观音菩萨分身无数,救度恒河沙粒般广众的生命,有求必应,有缘必助,观音菩萨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深入人心。 供奉观音菩萨,保佑平安,增加福德资粮,开启智慧,渐入慈悲三昧。慈悲为怀,智慧清净,观音菩萨保佑所有善男信女,所求如意,诸事吉祥,成就所愿。 追寻不肯去“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如要在现实的中国,寻找像《华严经》中描述的的观音菩萨的居住处,普陀山是最合适的。 传说,在唐朝之前,就有印度僧人来到梅岑山,正在潮音洞上燃尽十指时,忽然看见观音大士现身,授以七彩宝石。但这只是传说。事实上,梅岑山成为观音道场,是从日本僧人慧萼来岛以后。慧萼从山西省五台山迎奉着观音像归国途中,因为在莲花洋遇风被阻,只得在潮音洞下面停船上岸。这尊五台山的观音像就被供放在住民家中接受奉祀,这民宅被后人称作“不肯去观音院”,保留至今。从这以后,普陀山成了佛教圣地。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一○八○年),御赐 “宝陀观音寺”匾额,观音寺迁至现今普济寺处,香火渐渐兴盛起来。宋宁宗嘉定七年(公元一二一四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普陀山从此成为观音道场。此后,元、明、清历代朝廷陆续下旨赐帛修建寺庙,到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九年),普陀山已形成为全山有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三千多僧人的一大佛国世界。(一九五○年五月)舟山解放后,政府对文物古迹实施保护,恢复了往昔的香火盛况。但在十年“文革”中,佛像被破坏,名胜遭损毁,全山一片荒凉。一九七九年,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重新修复寺院,名胜也焕然一新,海外信徒纷至沓来,海天佛国再度兴盛。被称为“海上仙境”、“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就像中国东海上的一颗明珠,放射着无限的光辉。 若干之考据一、时间之说: 查阅古籍,日本慧萼法师多次来中国旅学,最后一次来中国五台山后离去,推算距今1136年,故不肯去观音上普陀山距今应是1136年。 二、高度之说: 据古籍资料预测复原的不肯去观音由日本慧萼法师从五台山背负下山,高度估测在1136mm,与距今时间正好巧合,不知是机缘还是天数? 三、重量之说: 日本慧萼法师从五台山背负1136mm的不肯去观音下山,跋涉艰辛,若黄铜浇注或石刻成形,实难人力背肩所能承担,故木质观音之说可选。 四、材质之说: 从日本现存唐代木质佛像一般材质分析,当年以浅色桧木和榧木雕刻的佛像居多,日本僧人非常欣赏浅色材质的木雕佛像是一种流行,也是一种实际状况。 五、风格之说: 五台山唐存彩塑佛像和敦煌石窟唐之彩塑佛像风格一脉相连,该佛像应为工艺精品,非高手不能为。故以唐之敦煌风格注相传承,重塑不肯去观音,乃为首选。 六、传承之说: 据普陀山现存唐塑瓷观音、明仿唐石刻观音之佛迹遗风,揉综上若干考据,采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画佛风韵,溶化为一,再塑不肯去观音于二00八年八月。 复原不肯去2008年10月28日,在中国全山大方丈戒忍的监制下,普陀山管理委员会与相关专家、学者、艺术家,为重塑之不肯去观音开光并举行法会。今之不肯去观音,乃观音留驻人间的不灭法身,肩负着穿越时空的大乘之爱,更以人间佛教、众缘和谐的精神境界,降至中国普陀山。佛之无量功德也。 依照史料古籍复原后的不肯去观音,被永久供奉于南海观音禅林中,接受众生瞻仰礼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