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春秧 |
释义 | 郭春秧(1859~1935年),一名祯祥,福建同安县桥头村辽东社(今属龙海市角美镇)人。 父亲早逝,由母亲抚养。因家贫只念几年书,16岁就远渡重洋,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梭罗埠谋生。清光绪元年(1875年),郭春秧到其伯父郭河东开设的制糖厂当学徒。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郭春秧接任糖厂经理后,拓展糖蔗种植面积,扩建制糖厂,购进先进制糖设备。经过几年的拼搏,分厂遍及荷印所属各埠。郭春秧跃居四大糖商之一,“春秧公司”成为继黄仲涵经营的“建源公司”之后,另一个能与荷兰人竞争的糖业公司。郭春秧在南洋事业大展宏图之时,没有忘记家乡的经济建设。他首先在东孚乡投资建立“华祥公司”,开办水头农场,种植甘蔗、果树,并拥有占地4000亩的甘蔗栽培场,移植250万株爪哇蔗,还附设榨糖厂(后来,郭春秧之子郭双龙于民国35年即1946年,将该场转让给厦门华侨垦业贸易公司,现为国营厦门第一农场)。接着,又在角美的田边、江东的郭洲、海沧的洪坑办了3个农场,大面积垦荒种蔗、种柑橘,附设糖厂制糖。田边农场附设的糖厂,引进日本设备,日榨甘蔗80吨,年产食糖5000吨并机械生产赤砂糖、白糖和冰糖,率先在闽南使用机器生产蔗糖系列产品。民国8年(1919年),郭春秧投资6万银元,在厦门开设“大通行”,经营进出口贸易。后来,又参加鼓浪屿的开发建设,在港仔后建别墅、楼房和辟建锦祥街。民国15年3月15日,南洋闽侨救乡会于鼓浪屿策进俱乐部召开第一次大会,郭春秧派出私人代表傅维湘出席大会,在举行的第二次大会上,郭春秧的代表建议尽快修建漳(州)厦(门)铁路,并在火车终点站嵩屿兴建模范村。郭春秧尤其关心家乡教育、福利事业,独资在辽东社捐建锦湖小学,免费招收学生上学,且供给学习用品。当时,同安六甲(锦宅、桥头、辽东、鸿渐、金山、白礁等社)一带水利失修,旱涝灾害频繁,农作物歉收,民不聊生。郭春秧捐出巨款,在家乡创办慈善事业,定名为“嵩江孔圣大道会”,采取定期资助和临时资助两种形式。民国19年秋,他投入巨资,在香港北角填海滩建店铺300间,开辟一条新街。这条街后被当局命名为“春秧街”,成为闽南华侨涉足香港房地产业的先导。民国20年(1931)春,郭春秧到台湾寻求发展,原计划办糖厂,后来考虑到发展前途不大,于是转到台湾西北部投资开辟茶园,创办制茶厂,进而在淡水镇开设“锦茂茶行”,在厦门设有锦茂茶行分行。除自产自制自销外,还向茶农收购茶青,向厂家收购粗茶,进行加工精制,生产红茶、乌龙茶和色种茶。当时台北县每年出口茶叶20万箱,郭春秧就占了7万多箱。民国24年(1935),郭春秧因病逝世于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寓所,终年76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