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贵州省惠水县城关第二小学校
释义

基本简介

惠水县第二城关小学,座落在县城东北角,位于和平镇新民路与上马路之间,占地面积575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20平方米。现有29个班,学生1688人,在职教职工81人(其中,女教师69人,小学高级教师40人,小学一级级教师41人,党员教师29人)。是惠水县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水平较高的重点小学之一。

发展历史

惠水城关二小是一所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定番州官立第二初等小学堂”。堂址设在州城东关“寿佛寺”,教员有饶启光、杨德藩等人,负责人是邓长铣,开学时间是当年的农历二月初四,时有学生44人。

民国年间,该校几易其名。民国3年(1914年),称“定番县立城区初级小学校”。民国21年(1932年)增设高级一班,称“定番县立城区第二两级小学校”。次年,改为“定番县立第一两级小学校分校”。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二小和一小合并为“定番县立和平镇立小学校”。民国30年(1941年),定番县改称惠水县。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县决定恢复重建二小,把“四川会馆”(现在校址所在地,距“佛寿寺”百余米远)改修为校舍,将私立承德小学(校址在“三教寺”)、凤翔国民学校(校址在满坝)和长岭国民学校合并,增设高小班,名“惠水县和平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学生250多人,教员13人。

1949年11月24日,惠水县城解放。12月初,县城学校开始复课。县人民政府将二小与一小合并为“惠水县和平镇完全小学校”。1952年秋,两校分开,二小又回本校上课,名为“惠水县和平镇城区第二小学校”,共10个班,学生370多人,教师13人。1957年发展到14个班,学生594人,教职工22人。1958年设城关区,二小改称“惠水县城关第二小学校”。

城关二小曾是省和县的重点小学。1963年列为贵州省重点小学,学校发展到18个班,学生739人,教职工33人。自此,学校成为惠水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宝塔”学校。1978年,二小又被列为县重点小学,从此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惠水城关二小建校百年来,培养的学生近万名。其中,解放后培养的毕业生8800多人。在改革开放来的三十年中,二小共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5800多人。这些学生,已有不少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有上百人考取重点大学,其中6人考取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

解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惠水县城关二小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和家长支持下,依靠全体教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德育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各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效。

所授荣誉

1999年,有一位荣获“贵州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称号。2001年,该校被评为州“1996-2000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一阶段先进集体”。2006年,又被州评为“2001-2005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二阶段先进集体”,并被授予“黔南州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示范校”称号。与此同时,该校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开设“优化课堂教学”实验班,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培育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该校被县确定为“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基地”。2006年,被县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06年和2007年,该校实验班的两位青年教师,参加黔南州和贵州省组织的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均先后夺得一等奖,并双双荣获“惠水县十佳课改能手”称号。2008年,实验班的另一位青年教师,参加州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二等奖,该校被评为惠水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受县表彰。

办学理念

“求知、明理,育人、成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