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坨山 |
释义 | 基本概述广坨山,海拔一千五百多米,位于北京市门头沟与怀柔县的界上,具体在大村以西、怀柔县水头村以南。站在广坨山上,东望笔架山,南望棋盘山。 攀登从西直门长途站坐去往官厅镇(水库大坝处)或矾山镇的车,出康庄约15公里,在东花园下车(如亦有火车站),换去往外井沟或水头村的小公共。若自驾车,过了东花园,再西行几公里,在达子营有向南的土公路,可通10公里外的外井沟及15公里外的水头村。水头村海拔也在八九百米。由村向南有小路,约1小时可登广坨山。广坨山上的明长城,保存完好,其西北通八达岭长城。 沿途风景长城顺山走向进入怀柔县后,因山势险峭依山为障未筑墙。依山为障地段的走向为:由麻黄峪村向东到水峪口,然后继续向东,跨永定河至水头村西南广坨山南的挂子庵山。由挂子庵起,始有石砌城墙。当地有“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挂子庵”之说,以佐证此处向东较大一段距离无筑墙的事实。 历史足迹公元1368年8月,朱元璋部徐达率军进入元大都,宣告了元王朝的灭亡。以元惠帝为首的元朝余部退居蒙古草原后,招兵买马,并对明廷所属的广大区域进行掠夺性攻击占领,这种情况终明一代,长年不断。为抵御瓦刺部落铁骑的入侵,明廷除采取宣抚手段争取蒙古贵族外,还设九镇、建卫所、修筑长城,特别是昌镇长城,由于其在内三关长城中占有“极冲”地位,且因其有“宣、辽联络、鼎峙三关”,成为“京师佐辅”的重要性而倍受重视。当时在不足230公里的长城上就筑有城堡28,空心敌台250,守边墩台169,关隘79,墩寨73,城2,堡3,马步军13762员,镇边城就是这些防守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的城池。据《中国地名大词典》、《畿辅通志》等典籍记载:“镇边城在河北昌平平县西100里,接宛平县界。明正德十五年筑,东西跨山,设守御千户所,后又增设一城于其西,曰镇边新城。清顺治初设参将驻守,后改都司,今旧城已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镇边城,实际上是清时期的镇边新城。当时驻守本城的是中军把总陈应魁,哨把总杨汶栋及潘成武等人,该城民国时尚隶属北京市昌平县,解放后划归怀来。镇边城地处军都山脉腹部内,村域内有许多景点,如笔架山、磨脐子山和西北部广坨山、牛金山海拔1450米以上,平均海拔1200米,就是城对面300米处的东洼(山名)也有近千米的海拔高度,连接河北与北京的长城旅游公路从城东侧南北通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