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郁金
释义

出处

------《药性论》

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 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姜黄 C. longa? L.、广西莪术C. 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 Liang 或蓬莪术 C. phaeocaulis Val. 的块根。商品药材分别称为白丝郁金、黄丝郁金、桂郁金和绿丝郁金。温郁金主产于浙江、四川;姜黄主产于四川、福建;广西莪术主产于广西;蓬莪术主产于四川、广东、福建等地。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干燥,切片或打碎,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

1.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及月经失调、经闭等。本品辛能行散,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解郁,故亦称其为“血分之气药”;因其性偏寒凉,尤宜于血瘀气滞而有郁热之证。偏血瘀者,常与丹参、延胡索等活血药同用;偏气滞者,常与柴胡、香附、木香等行气药同用。如治气血郁滞之痛经,其常与当归、白芍、香附等疏肝活血止痛之品同用;治胁下癥块,亦常与莪术、鳖甲等消癥软坚药同用。

2.用于痰热蒙闭心窍之证。本品辛散苦泄,能凉血清心、清降痰火以开窍;其芳香解郁,宣化痰浊以醒神,临床常以之与石菖蒲、竹沥、栀子等清心除湿化痰开窍之品配伍,主治湿温病湿浊蒙闭清窍而致的神志不清者。对痰阻心窍而致癫痫者,可配白矾、牛黄、胆南星等 以加强化痰开窍之力。 3.用于湿热黄疸。本品性寒入肝胆经,既能清肝利胆退黄,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可与茵陈蒿、金钱草、栀子等清热利湿退黄药同用。若湿热煎熬成石之胆石症,亦可与前述金钱草等利胆排石之品合用。 4.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等病证。本品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味苦辛能降泄顺气,可因其凉血降气而达止血之效,因其并非止血之品,宜与凉血止血之品配伍使用。

3.用于湿热黄疸。本品性寒入肝胆经,既能清肝利胆退黄,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可与茵陈蒿、金钱草、栀子等清热利湿退黄药同用。若湿热煎熬成石之胆石症,亦可与前述金钱草等利胆排石之品合用。

4.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等病证。本品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味苦辛能降泄顺气,可因其凉血降气而达止血之效,因其并非止血之品,宜与凉血止血之品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5~12g;研末服,2~5g。排结石剂量可稍大。临床生用居多,经醋制后,疏肝止痛作用增强。

使用注意

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

《本草纲目》: “治血气心腹痛,产後败血冲心欲死,失心癫狂。”

《本草经疏》: “郁金,本入血份之气药,其治以上诸血症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於内热火炎,此药能降气,气降┅┅则血不妄行。”

《本草备要》: “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

参考资料

1.姜黄、郁金及广西莪术的块根均含挥发油,其挥发油中的主成分有桉叶素、松油烯、姜黄酮等30余种成分,另含姜黄素、多糖等成分。郁金有减轻高脂血症的作用,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抑制在胆囊中的多种微生物;有镇痛作用,姜黄素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扩张鼠肠系膜微血管和动静脉,郁金煎剂有增加胃酸分泌及十二指肠液分泌的作用,温郁金对未孕或早孕小鼠和家兔离体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本品并有解痉、抗过敏、抗氧化、降血脂、抗菌、抗炎等作用。

2.宋代之前,诸本草无“丁香畏郁金”之说,至金元时期,“十九畏”中始有记载,其后的本草著作如《药鉴》、《本草纲目》等均遵此说。但丁香与郁金,前者温中开胃止呕,后者活血行气止痛,对某些病证,或当配用,古方也有同用者。如《春脚集·卷三》之十香返魂丹。今亦未见两药合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未将两药列为配伍禁忌。故“丁香莫与郁金见”之说似可否定。

3.郁金有川郁金、广郁金,但其名称与产地并不相符。广郁金(黄丝郁金)主产四川,川郁金(黑郁金)主产浙江温州(瑞安县),故又名温郁金,两者功用相似。药材以广郁金较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