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东崖门大桥 |
释义 | 简介广东崖门大桥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崖门入海口,起于新会古井镇金立交引道,跨越崖门水道,到新会崖南镇。 大桥全长1696m,其中桥梁长1296.04m,主桥采用双塔单索面,墩、塔、梁固结的混凝土斜拉桥。主桥跨径为50m+115m+338m+115m+50m=668m。主梁为混凝土。主墩采用双柔性墩,桥面以上塔柱高73.5m,为单箱断面,每侧的单根斜拉索直接锚固于塔壁中心处,拉索锚固区采用设置井字形钢筋预应力系统。 崖门大桥按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桥梁标准建造,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桥面至水面的通航净高有48米,桥下可通行5万吨级的海轮,而主塔则高约126米,如果加上其水下80多米基础,其建筑高度几乎与广州著名的“63层”不相上下。 所获荣誉1999年、2001年崖门大桥两次获得中国公路运输工会“优质工程”称号、1999年获广州市安全委员会“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获广东省“青年文明号”、2001年崖门大桥的海水造浆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6年获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此外,《崖门大桥单索面牵挂篮》项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标准(1)桩基施工采用海水造浆技术。大桥处于海水区域,按以往在内河常用的普通泥浆工艺无法满足桩基施工要求,而用于石油钻井的造浆材料价格昂贵。为此,自主研制了性能稳定的海水泥浆,并设计了涡流泥浆处理罐,替代进口产品。解决了沿海地区桩基施工的一个重要难题。 (2)首创基于二次调索基础上的综合调索设计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确定斜拉桥合理受力状态方法的局限性,全面考虑梁、塔、墩和斜拉索的受力,综合了一系列方法,在箱梁施工阶段将索力分两次张拉到位。使梁和索的应力更均匀合理,确保结构安全,并降低造价。在一套完善的监控技术的配合下,第二次调索一举成功,避免了以往斜拉桥施工中被迫多次调整索力的现象,缩短了工期。 (3)首创单索面斜拉桥牵索挂篮,该挂篮前支点由斜拉索牵引,在现浇过程中,可多次调整索力和高程,为控制主梁线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还能减少浇注过程中的箱梁内力、减少用钢量、节约资金。为国内首创。 (4)针对主塔施工抗风减振方面,成功研制了安装在桥塔顶部的TMD调谐质量阻尼器,该 设备加工简单,使用方便,减振倍率最高达53.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