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光柄野青茅 |
释义 | 基本信息牧草科名: 禾本科 牧草科拉丁名: 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 Grass Family 牧草属名: 野青茅属 牧草属拉丁名: Deyeuxia Clarion 牧草属英文名: Small Reed 天然牧草: 糙野青茅 牧草学名: Deyeuxia scabrescens (Griseb.) Munro ex Duthie 牧草英文名: Scabrous Small Reed 地理分布糙野青茅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甘肃、西藏、青海等地;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缅甸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具根头;秆高60~100厘米,径2~4毫米,花序以下粗糙;叶片直立,质硬,内卷,两面粗糙,长15~25厘米,宽3~5米;圆锥花序紧密,长15~20厘米;小穗长4.5~6毫米,含1小花,两颖近等长,粗糙;外稃长3.5~5毫米,粗糙,基盘柔毛长1~1.5毫米,芒自背面中部附近伸出,长6~8毫米,基部1/4以下处膝曲;花药长2~2.5毫米;花果期7~10月。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丛生型高大多年生禾草。适应性强,多生于山坡草地、砾质坡地、耐干旱,在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从海拔1500~4600米的范围内均能适应,但最适生长区多在3800米以下的高原宽谷、向阳山坡、林间草地及高山峡谷区。在海拔3000~4000米的亚高山寒温带,年均温0~7℃,1月均温-11℃以上,7月均温可达12~15℃,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牧草生长期约120~180天,土壤以亚高山草甸土为主,pH5~7,草根盘结层较浅薄、疏松,一般盘结层不超过6厘米。糙野青茅在此种环境中常作为建群种与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羊茅(Festucaovina)或与黑药鹅观草(Roegneriamelanthera)、甘肃嵩草(Kobresiakansuensis)等组成群落的第一层,层高25~60厘米,高者可达80厘米以上;由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fulgens)、鹅绒委陵菜(P.Anserina)、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或圆穗蓼(P.Sphcerostachyum)、乳白香青(Anaphalislactea)、火绒草(Leontopodiumspp.)马先蒿(Pedicularisspp.) 等组成第二层,层高约20~30厘米,第三层则由更矮小的草本组成。生长能力与再生能力比较强,在青藏高原常为云、冷杉林被破坏后的先锋植物,形成以糙野青茅为建群种的禾草、杂类草草甸,产草较高。抽穗前适口性较好,后期草质较差,利用价值降低,这种类型草地多数作为刈割草地,可适时刈割晒制青干草。在横断山区,海拔2600~3800米的阳坡,以甘青锦鸡儿糙野青茅(Caraganatangutica)、变色锦鸡儿(C.Versicolor)、鬼箭锦鸡儿(C.Jubata)等灌丛草甸草地中,糙野青茅则以灌丛下草本优势种出现,常与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疏花早熟禾(Poachalarantha)、藏异燕麦(Helicototrichontibeticum)以及珠芽蓼、鹅绒委陵菜、嵩草(Kobrisiasp.)等组成灌丛草甸,草层盖度40%~60%,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250千克左右,这类草地主要作放牧利用。 饲用价值开花期以前为各类牲畜喜食,花期刈割制成干草是羊、牛的冬贮饲草;生长后期,草质变粗糙,适口性变差。糙野青茅植株较高大,叶量丰富,产草量较高,为中等牧草。鲜草产量每公顷9~22.5吨,这对高寒山区增加冬草贮备,促进牧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