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惯例依赖症 |
释义 | 百科名片惯例作为一种不成文规定,在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处理问题完全依赖惯例,就会形成惯性和惰性,导致思想没有压力、工作缺少动力。久而久之,思维就会僵化,行为就会慵懒,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抑制。容易出现惯例依赖症 惯例依赖症 - 简介在很多情况下,遵循惯例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这是因为,惯例一般建立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多是管用的。但是,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以前管用的做法现在不一定管用,现在管用的做法将来不一定管用。这就需要党员、干部认真分析情况,既遵循惯例又不拘泥于惯例,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处理问题。然而,由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多花精力还要承担风险,很多人把遵循惯例看成是一种稳妥而省劲的办法,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惯例依赖症。 惯例依赖症 - 表现其主要表现是:工作呆板机械,不管现象多么复杂、情况多么特殊,绝不肯动半点脑筋,只是一味按照惯例处理,甚至生搬硬套惯例。得了惯例依赖症的人,刚开始时是不愿动脑筋,时间长了就变得不会动脑筋,个人素质和工作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惯例依赖症 - 危害惯例依赖症对事业发展危害严重。从表面上看,惯例依赖症形成的原因是怕犯错或思想陈旧,但从更深一层看,这实际上是对事业缺少热情、对群众缺乏感情,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更为严重的是,惯例依赖症一旦在单位蔓延开来形成风气,就会扼杀整个集体的创造力。在那样的环境里,即使有人想创新、想创造也不会有机会和平台,更不会受到鼓励,甚至会被看成另类。其结果是人人暮气沉沉,工作局面难以打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党和政府的形象大打折扣。 惯例依赖症 - 预防预防惯例依赖症,最根本的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具体说来,一是加强引导,激发创新动力。引导党员、干部打破惯性思维,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开展工作。二是增强素质,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党员、干部超前思维的能力,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掌握工作主动性。 三是完善制度,建立创新平台。对于已经形成的惯例应当区别对待。其中经过实践检验非常成熟的做法,可以形成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生命力但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灵活掌握的,可以继续作为惯例保留;已经失去生命力的,则要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完善制度,始终保证工作机制是鼓励创新的机制、实践平台是利于创新的平台。四是奖惩分明,营造创新氛围。在工作中,对不顾客观条件和情况一味照搬过去做法的,严肃批评教育;对贻误处理问题时机并造成损失的,加大惩戒力度;对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给予鼓励表彰,以充分调动人们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