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管理人员定点承包安全管理机制 |
释义 | 一、领导决策机制领导决策机制是长效机制的首要内容,处于首脑、中枢地位,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长效机制能否正常发挥作用,没有健全、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将是一句空话。构建领导决策机制,必须突出领导的权威性、决策的科学性及政策贯彻的及时性、准确性,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站总体工作部署。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抓好安全生产是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建设一个以领导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站经理承担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安全生产重大部署和重大举措,指导各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机制。主要包括:将安全生产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每个季度召开会议,将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问题列入头条、头等。四是建立一个有权威性的安全生产决策执行监督机构。充实力量,提高规格,作为各级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的日常办事机构,赋予其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各班组的安全工作。 二、责任落实机制一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明晰化。二是责任内容具体化。即生产经营单位等不同层次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范围、责任内容、责任事项、责任要求具体化、明确化,便于他们履行职责,也便于对他们进行考核、评价、检查与监督。三是考评指标定量化。即对各层次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考评指标及标准应尽可能定量化,以确保责任落实考评工作尽可能客观、公正,具有可比性、可操作性。四是监督检查日常化。逐步将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经常化,努力消除安全生产工作前紧后松、上级紧下级松、政府部门紧生产经营单位松、工作安排紧落实松的问题。五是责任追究制度化。即对各层次责任主体因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酿成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应负的责任类型、档次形式尽可能制度化,充分发挥责任追究制度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三、运行保障机制运行保障机制解决的是指直接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资源与要素的投入和运行问题,是长效机制得以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其构建应符人于最需要的领域,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有力是指投入的资源与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满足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需要。运行保障机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保障机制。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首先足要建立健全独立、有权威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机构,其次是各负有安全生产临管职责的专项监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实现监管到位。第四是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立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人员,管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第五是逐步探索在社会上聘请一部分安全生产义务监督员,同时支持新闻媒体等发挥好监督作用,切实调动社会各界的力员齐抓共管。 四、预警监控机制预警监控机制是现实长效机制调节与反馈功能的基本载体,其作用在于通过研究、分析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判断、预测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可能出现的走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各级各部门能及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协调与控制,这是实现安全生产从原来以抓事故调查处理为主转向抓好预防监控为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性、适应性、主动性和前瞻性的前提条件。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分析制度。通过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等,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使预警监控的数据真实、可靠。从近期看,需建立事故统计机构,并配备符合相应要求的统计人员,抓好事故的统计工作,并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 五、应急救援机制应急救援机制是整个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一个覆盖面广、反应迅速、指挥得当、救援有力的应急救援机制既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具体要求,也是针对已发生事故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遏制事故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保证。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必须着眼于六个方面:一是完善、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加油站应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将相关的内容考虑周全,包括预案制定的机构,预案的协调与指挥机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对事故危险程度的评估,应急救援的组织力量及装备,现场的紧急处置措施,经费保障及预案的演练等。使应急处理程序的运行做到规范化、文件化、格式化、精确化;二是分布合理的现场应急救援力量。应逐步培养两支力量,一支是专业力量,一支是社会力量。可以以消防系统、卫生系统、各有关部门专业救援队伍为依托,在适当增加经费、设备、人员投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功能强大、反应迅速、救援有效的专业救援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将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及社会上的力量(如海上搜救中的渔船及有些地方的义务消防队等),经过必要的训练,作为应急救援的社会辅助力量,与专业救援力量合理联动、密切配合。 六、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推动各层次责任主体主动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同时确保其行为合法、规范的作用力量,是长效机制正常、有序运行并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条件。激励机制的建立重点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表彰、奖励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或遏制事故扩大,参加应急救援的有功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并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人员待遇从优制度,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给特殊岗位津贴、安全检查及事故调查工作补贴(类似于有关部门的办案补贴),对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由政府或有关部门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业务工作经费给予足够的保障等。三是安全生产工作荣誉证书授予制度,即对从事安全生产工作15年、20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由设区市政府或设区市政府安委会、省级政府或省政府安委会颁发荣誉证书,以肯定他们的贡献,并在退休时的工资待遇上从优照顾。约束机制的构建重点是四个方面:一是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障制度和防范措施,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二是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经济处罚力度,追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者依法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三是严肃生产责任事故的查处与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存在失职、渎职行为而酿成事故发生的政府及其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其责任。四是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监督,规范和约束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确保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班组的总体工作部署。安全生产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其次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机制。每个月召开班组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会议,将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问题列入加油站的议题。 七、责任落实机制构建有力、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就是要使加油站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决策、各项工作及相应的责任顺利完成,确保落实到位。主要应做到五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明晰化。二是责任内容具体化。三是考评指标定量化。四是监督检查日常化。五是责任追究制度化。 八、运行保障机制 运行保障机制解决的是指直接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资源与要素的投入和运行问题,是长效机制得以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其构建应符人于最需要的领域,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有力是指投入的资源与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满足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需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