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勃艮地罗马式风格 |
释义 | 简介建筑与雕刻风格(1075?∼1125?),出现於法国东部的勃艮地公国,显示出罗马式艺术(Romanesque art)的一些最高成就。 主要作品勃艮地学派的建筑艺术肇始于克吕尼(Cluny)修道院大礼拜堂(在那一地基上建造的第三座修道院礼拜堂),该堂从1088年开始兴修,约1130年竣工,为欧洲中世纪期间营造的最大的礼拜堂。它表明早期基督教长方形会堂(巴西利卡)平面构图的极致发挥,勃艮地的其他几座克吕尼式大教堂,如韦兹莱(Vezelay, 1104?)、帕莱勒莫尼亚(Paray-le-Monial, 1109?)、索里厄(Saulieu, 1119?)、博讷(Beaune, 1120∼1140?)和欧坦(Autun, 1130∼1140?)的圣玛大勒纳教堂(La Madeleine),均以它的图样为蓝本,照猫画虎。西班牙圣地牙哥德康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建造的几座罗马式朝圣大礼拜堂也都改头换面地采用了它的平面图。克吕尼教堂以及勃艮地其他几座教堂(特别是韦兹莱教堂)显现出一些特点,如比例很高,在筒形拱顶中不用罗马式特有的圆拱而使用尖拱,墩集合成组,拱顶肋和拱扶垛采取最初期的形式,这些特点是构成哥德式建筑的若干基本结构因素,但没有哥德式的美感。然而,这些教堂的设计显示对高度的表现力的一定关心,而此点日後则成为哥德式建筑的主要成分。 勃艮地学派的雕刻完全是在克吕尼修会的指导下制作的。主要见於柱头和诸教堂西大门山花壁面的高浮雕乃是艺术史上最精美的雕刻之一。主题是典型的罗马式,如「最後审判」、「启示录」以及其他高度抽象的题目。勃艮地雕刻的显著特点是肃穆庄严,通过极度拉长形体并使之稜角毕露、极端的平面化处理、按照教阶规定形体大小比例以及采用无尽的平衣褶的涡漩形线条烘托出来。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