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荥对花鼓
释义

简介

“古荥对花鼓”是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编号:Ⅲ-5。对花鼓也叫鼓戏,

是一种群体性的锣鼓表演形式。

历史起源

古荥镇的“对花鼓”起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古荥镇为荥泽县县府所在地,每条街都有一支小型鼓乐队。当时群众们经常搞一些祈雨、赶庙会的活动,而每有这些活动各街鼓乐队都要参与打鼓助兴。鼓队汇集,从对阵比赛,到学习交流,最终达到融合重组,合众为一。古荥镇“对花鼓”就应运而生了。

表演形式

对花鼓表演队伍一般由20人组成,每人各执一件乐器,边击边舞。

对花鼓的表演,可以围一个圆场子,称作交鼓锤,也可以边行进边打,称作路鼓。行进的步伐有前进步、后退步、横退三种,不行走的只有站步一种。乐器有:大鼓、大锣、铙、马锣、锱钗各4面。

它的演奏不仅具有其它鼓乐队的喜庆热烈,而且富于历史文化内涵。它的每个段子都围绕一个主题,都联系着一个历史故事。各种乐器都须按“鼓牌子”——鼓谱击打,不能随意乱敲,所以节奏动听,引人浮想联翩。表演的形式还分文戏、武戏两类。文戏一般是边走边打,称为路鼓,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或者横着走步。文戏有:《不递照》、《老常套》、《四摆头》、《铁曲连》4个牌子;武戏有:《三请诸葛》、《秦王点兵》、《小虫吵嘴》、《狮子滚绣球》等14个牌子。文戏与武戏区别在于文戏表演时,演员之间没有互相交槌,而武戏则有。通过节奏表现出一个个生动、细腻的情节。敲起来更是震撼人心,场面气势雄壮,动作刚劲有力,技巧复杂高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社会荣誉

对花鼓的表演气势雄壮,动作刚健有力,技巧复杂,只有古荥镇能够演出,曾参加过全省民间舞蹈调演,得到观众一致好评。

20世纪50年代,古荥的“对花鼓”在郑州市人民公园演出以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胜利,我国著名词作家田汉也闻讯来观看,观后又专程到古荥采访,并记下了鼓谱。这让“对花鼓”的队员们受到了很大鼓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