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史辨自序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第1版 (2006年7月1日)

精装: 618页

开本: 16开

ISBN: 7101051952

条形码: 9787101051957

尺寸: 25.8 x 17.8 x 3.5 cm

重量: 1.3 Kg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出生于书香世家,1920年国立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兰州、复旦等十八所大学任教授,并兼任北平研究院历史学组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风谣学会、禹贡学会、边疆研究会、通俗读物编刊社,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等。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并把自己同别人研讨争论的文章编为《古史辨》七册。

内容简介

一九二六年,随着顾颉刚先生编著的《古史辨》第一册出版,书首六万多字的自序也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中,顾先生从时势、个性、境遇等方面畅言自己所以有“古史层累地造成”这一见解的原因以及研究古史的方法,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气势恢宏,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顾先生在晚年所写《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一文中曾说,这篇序“是我一生中写得最长最畅的文章之一”,“海阔天空的把我心中要说的话都说出了”。当年,胡适称此序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自传”,“无论是谁,都不可不读”;恒慕义(A.W.Hummel)称此序“虽是一个人三十年中的历史,却又是中国近三十年中思潮变迁的最好的记载”(均见《古史辨》第二册)。这篇序不仅成为研究顾先生学术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也成为研究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它问世之后,随即在海外先后被译为英文、日文,广为传播;同时在国内也被收入三十年代出版的《新文学大系》以及日后的多种文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今年适值《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中华书局特将该书自序手稿影印出版,以示纪念。当初,顾先生手稿中原有一部分内容是论述孟姜女故事如何随着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以作为他研究古史方法的旁证,由于有三万多字,似“犯了腹蛊之疾,把前后文隔断了”(自序语),只得从序文中删去,独立为《孟姜女故事研究》发表。现在,这份影印件又恢复了自序的原貌。《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后,顾先生曾亲手抄录若干来信,保存于“古史辨材料”册中,从未发表。鉴于这些信件的史料价值,故附于此书之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6: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