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冈蔗湖琴谱 |
释义 | 《古冈蔗湖琴谱》的手抄本原来没有名字,新会景堂图书馆将之称为《古琴谱》,抄者为“蔗湖”,故称为《古冈蔗湖琴谱》,抄定时间是清代咸丰二年至四年(1852—1854),产生于被称为“古冈州”的新会。 结构体制第一部分是记谱说明与指法、手势等,有35页之多,比较详细。有抄自明代琴谱《太古遗音》指法,并注明“载自远堂,五知斋亦载”。“自远堂”即《自远堂琴谱》,“五知斋”即《五知斋琴谱》,它们都是广陵(江苏扬州古称)琴派的谱集。可见琴派之间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琴曲,为减字谱,共135页,有10个曲目:《渔樵问答》、《碧涧流泉》、《圯桥进履》、《金门待漏》、《海鸥忘机》、《怀古》、《水仙操》、《雁落平沙》、《岳阳三醉》、《三醉岳阳楼》,前3首注明出自“悟雪山房”(琴谱)。由于《水仙操》录2个版本,共11首琴曲。本次出版,在每首曲后加入解说,畀读者参考以易于理解。 第三部分是本次出版时增补的4首《古冈遗谱》曲目,有36页。目前能确定的《古冈遗谱》传谱有8首:《渔樵问答》、《碧涧流泉》、《鸥鹭忘机》、《怀古》、《玉树临风》、《神化引》、《双鹤听泉》、《乌夜啼》。《古冈蔗湖琴谱》原手抄本有其中前4首,本次出版补入后4首,由岭南琴派传人杨新伦传谱、谢导秀等打谱或记谱。由于《古冈遗谱》暂已失传,此举可聊补读者之需。这样,连同近期重新出版的《悟雪山房琴谱》,历史上三部新会(今属江门)的著名琴谱都得以印行了。 通过三部琴谱比较,可知曲目的流变演进,看清岭南琴派在江门地区形成的脉络。 流传经过《古冈蔗湖琴谱》,是清代咸丰年间手抄本的印刷本(含新增补)。这是一本岭南琴派稀世珍本琴谱,原为新会景堂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广东古琴研究会陈是强秘书长说,前段时间广州曾有翻抄本出卖,要价每页千元,可见其珍贵价值。最近,这本珍贵琴谱首次公开出版发行,再显珍本风采。 这本清代琴谱原来一直流在民间,但1966年“文革”“破四旧”,被“红卫兵”列为封建“黑书”收缴了。当时新会景堂图书馆的负责人李中壮被抽去搞运动当工作队员,一次他到会城浐湾管理区(文革时改称为红光区),在门前的“黑书”堆中发现此书,判定很有价值,于是收回馆藏。 李中壮先生还曾于上世纪50年代,从收废品处发现一把“飞瀑”古琴,产生了兴趣,以廉价购得。 上世纪70年代,省里常有专家来参观考察,有一次将这本琴谱和几册书籍借去,李中壮先生发现后,立即追到宾馆去取回琴谱,但同意专家派人来翻抄。由于当时还没有复印机,足足抄了几天,翻抄本被带回广州,因此才有前面说到的“千元一页”的事情。 景堂图书馆范均尧先生最早在2001年4月10日《新会报》载文介绍此书,题为《新会曾是古琴之乡》,引起了社会关注。他后来又在2004年第四季《炎黄天地》刊载《岭南琴派创始人——黄煟南》一文。 2003年11月,拙文《景堂图书馆收藏的一古琴谱手抄本说明——新会是岭南琴派创始地》即以此琴谱为因由写出,继续考证挖掘当地古琴历史,并于2004年3月2日在《新会通讯》发表,再次引起社会重视。后又改名为《失落了的新会古琴艺术》,印在2006年5月24日的《江门日报》上,同年收入本人地方掌故集《新会风物》(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由于该琴谱为孤本,读者借阅不便,不利于研究。有识之士策划出版,2010年10月由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新会区景堂图书馆联合编辑。本琴谱与古琴文集《根在江门》合璧为一套《岭南古琴》线装书,面向公众,“更好地提供为广大学者所用”(该书刊印说明语),博得琴学界以至文化界的重视和赞扬。 《岭南古琴》一书的成功出版,成为江门文化大事,是琴人、读者的福音,也预示出振兴江门古琴的势头,定将促进江门古琴事业的复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