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构造域 |
释义 | 构造域(tectonic domain)是岩石圈构造划分中的最大一级构造分区。例如,中、新生代时期地球表面的活动构造带可以划分为环太平洋和特提斯(古地中海)两大构造域。古生代至三叠纪时期由于古亚洲大陆尚未形成,当时一系列独立的大、中型地块(如西伯利亚、印度、中朝、扬子等)都具有复杂的大陆边缘带和多岛洋(多岛海)古地理格局。当这些地块先后拼合和多个洋盆相继消失后,往往存在多条蛇绿岩带(地缝合带)和夹持其间的众多地块。在研究海西—印支期古构造格局时,可以某一个大陆及其周围的陆缘带(亲缘地块群)作为一个整体来划分,这就是构造域。在中国范围内共有五个构造域:属于大陆区的有三个区,即中国北部大陆区、中国南部大陆区和南方(冈瓦纳)大陆区的北缘。它们及其相邻的陆缘区共同构成三个构造域。在中国境内自北而南,有三条地壳对接消减带,它们是:①介于中国北部大陆区及其北侧陆缘区与西伯利亚—蒙古大陆南侧陆缘区之间的地壳对接带,西段称艾比湖—居延海对接带,大致沿北天山北麓至北山一线,东段称索伦—西拉木伦对接带,自内蒙古南带向东,经镜泊湖,在东宁之南越出国境;②介于中国北部大陆区与中国南部大陆区之间的地壳对接带,大致沿昆仑、秦岭一线展布,西段称修沟—玛沁对接带,向西延伸,在吉利雅山口附近为阿尔金平移断裂所截切,沿喀喇昆仑山北坡在明铁盖达坂越出国境,东段称山阳—桐城对接带,向东为郯庐平移断裂所截切,在连云港附近入海;③关于中国南部大陆区与南方(冈瓦纳)大陆区之间的地壳对接带如何确定,意见还不一致。根据近年研究进展,很可能龙木错(冈玛错)双湖—澜沧江(昌宁—孟连)地壳消减带代表古特提斯阶段的重要界线,但由于后期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不少地段呈现出“隐蔽缝合带”特征,尚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予以证实。此外,在中国东部沿海还有一个断续分布的濒太平洋陆缘区构造域,其主体是华南褶皱区,经朝鲜南部与东北的那丹哈达褶带相连。从震旦纪以来,它与南部大陆区的界线基本上是扬子地台区的南界,但从晚古生代起,随着稳定区的扩展,这个界线有所变化,特别是印支期后,中国东部受到大陆边缘活动的强烈影响,这个界线更内移到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所以中国的一级构造分区包括了五个构造域。自北而南为:①北方(西伯利亚一蒙古)大陆南侧陆缘构造域,②中国北部大陆及陆缘构造域,③中国南部大陆及陆缘构造域,④南方(冈瓦纳)大陆及陆缘构造域,它们之间分别为三条地壳对接消减带所分隔,⑤中国东部(环太平洋)陆缘构造域,其后期发展与前三个构造域表现为部分叠加关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