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谊会 |
释义 | 公谊会(Society of Friends;The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基督教新教教派。亦称“贵格会” 、“贵格宗”或“教徒派”、“友爱会”、“朋友会”。1688年,该会由福克斯创建于英国。属于属灵派基督徒。该会源自17世纪的若干宗派之一,旨在反抗国家所统治的教会与某些被认为倾向于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教义与仪式。福克斯主张,在“每一个人里面的上帝”的信念上,借着这个神圣的灵、内在的光,一个人可不借任何牧师之助,发现真实的信仰宗教的训示。最初自称为“光明之子”、“真理的发表者”或“真理之友”。又因信徒之间互称朋友,故该宗亦称“朋友会”,汉译为“公谊会”或“教徒派”、“友爱会”。早期信徒绝非一群安静与和平的人民,经常借着打断教会的仪式与举行未经许可的集会(在英国1664年之聚会法下为一种犯法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拒付什一税;反对立誓,认为立誓是圣经所禁止的,且若一个人总是说实话,就不必非得在特殊场合承诺实行;不以取下帽子为尊敬的表征,甚至在国王面前亦然;主张穿着朴素的衣服(仿效一般的工人服装);使用日常用语,用非正式的thee“你”取代较为尊重的you“您”,借此反抗无意义的形式与浪费时间;月份之名与一星期每天的名称被认为是异教的称呼,使用“第一天”与“第二个月”这样的名称。该派信徒遭到英国国教与清教徒的激烈迫害,许多人被监禁、罚款,然而他们并未因此颓丧。若集会中所有成年成员被禁锢,则其孩子们会继续举行集会。1656年,福克斯估计经常有不少于1,OOO名信徒在监禁中。初在英格兰西北部宣传。1650-1660年间,由于下层各小派先后被镇压,纷纷改入该会,因之信徒大增,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熟练工人中得到迅建发展。1652年,在英国北部普雷斯顿·帕特里克建立第一个该会的中心区,随后发展至伦敦、布里斯托尔、诺里奇等地。1654年后,传至爱尔兰、北美洲与荷兰。1660年后,传至德国、法国、意大利、挪威、土耳其及耶路撒冷。福克斯本人还曾致函阿尔及尔的长官和中国皇帝。1660年,该会举行首次全国会议,商讨国内外的传教工作。1672年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全国会议。1666年,健全该会组织,基层设立“月会”,每个郡设立“季会”,全国设“年会”。1676年,该会神学家罗伯克·巴克雷(Robert Barclay,1648-1690)发表教义《十五条》;次年,在此基础上用拉丁文撰写《真基督教教义明辩》;两年后,译为英文,其后继承者又将此书编写为《巴克雷教义简篇》。这3种著作,均被视为该会经典,特别是《十五条》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该宗的原则和教义,传播较广。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获得合法地位;19世纪后,由于其教义消沉与孤寂,在英国趋于没落。该会在中国设立机构的有2个差会:美国贵格会,1887年由美国传教士义白理在南京设立宣教据点,其继任者为中国牧师高师竹,后扩及江苏全省,次第传播于长沙、武昌、无为、临潭、梧州等地,创办南京贵格医院、六合和平医院等医疗机构;英国贵格会,主要传道于四川等地。中华人民共和锢成立后,该会停止在中国大陆的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在德国、荷兰、法国、瑞典、瑞士建立新的年会,但人数很少。1937年,建立国际性组织“贵格宗世界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共同问题。被基督教界公认为新教的7个主要宗派之一。 至20世纪,由于成员日增,该会变得活跃、进步.不再故意穿朴素的衣服,因为已经无此需要,这种现象至20世纪中叶几已不存在。日常用语则仍使用特有的第二人称法即thee和thy,而非thou,作为特别亲密的表达形式。一般而言,该会每一召会(congregation)皆称“月会”,即每月举行一次事务会议。有时若干小筹备会亦结合成月会。既定区的所有月会每年有四次合为季会,以便在一起举行崇拜、团契、处理事务或讨论一般问题。更大区域内的月会每年有一次结合成年会,是该会的最大行政单位。月会、季会和年会中的许多工作皆由委员会志愿完成。每个月会有一名书记、一个负责监督的委员会、一个执事与谘询委员(或称长老委员会)及其它各种委员会。所有执事均为无给职。“牧师”(或称执事者)通常为女性,但有时也为男士,但此职称在现代并不普遍。该会聚集时,并不为崇拜之事举行奉献、募款,每年聚会的花费通常很少,皆由成年成员分摊,他们会收到预算和估计所得的通知。由月会所募集的基金数额付予季会与年会。公谊会的事务会议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举行,即使是数百人的大型聚会亦然,不采用投票方式,在自由讨论之后,书记按当时情况记录大家的决议,立即宣读,由成员们决定赞成或不赞同,如未达成决定,则该项举动顺延。公谊会赞助了许多学校,最著名的有西城学校、乔冶学校与公谊会中央学校,皆位于费城附近。也供给较大的学院,其中包括宾夕法尼亚的斯沃尔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与哈佛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印第安纳的伊尔罕学院(Earlham College)、北卡罗来纳的吉尔福德学院(Guilford College)与加利福尼亚的惠蒂尔学院。宾夕法尼亚沃灵福德(Wallingford)的彭德尔希尔(Pendle Hill)则是研读、开会、讲习与静修的中心。美国公谊会信徒联谊会议总部设于费城,鼓励美国与加拿大各公谊会支派应互相帮助、互相了解,并资助威德贵格会联谊(对公谊会有兴趣之其它信仰者所设立的组织)。公谊会世界谘询委员会由50个以上的国家的代表所组成。公谊会承认静默具有鼓励宗教沉思和提倡人类友爱的价值。许多家属有在用餐前遵守静默圣宠的习俗,而事务集会则随着一段静默的时期而定期地召开与结束。崇拜集会以静默为主,直到有人觉得受感动才说话或祈祷。有的聚会也许是完全静默的,话语多寡的程度则视各地的喜好而定。多数公谊会信徒,特别是在美国,已采纳一种近似其它教会所用的崇拜形式,并有专职牧师。他们的聚会被称为“公谊会教会”。大部分聚会都设有儿童主日学,成人主日学则经常开设研读与讨论课程。 公谊会主教义具有弹性。无明文的信经或信条;其成员或为自由派或为保守派,对于三位一体及基督的神性,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经常阅读圣经,强调教训的价值,而不必太相信神迹;该会宣称教会和《圣经》都不是绝对权威,每个教徒都能直接领受“圣灵”的感动而讲道;注重内在之光存于每个人身上的圣灵,随着这道光,每一个人可以学习分辨真理、判断对错;一般反对设立牧师;反对举行固定化的宗教仪式;不行洗礼和圣餐;举行礼拜时没有固定程序;提倡和平主义,反对一切暴力和战争。该会的基本原则陈述于年会出版的书籍中,诸如《纪律之书》或《信仰与实行》,且常被修订。每一本书包含了成套的真理问答,由聚会来研读并回答。这些问答所讨论的问题包括:聚会行动,个人生活,家庭关系,教育,麻醉剂与兴奋剂的适度使用,社会与政治责任,商业上的公平,种族问题与和平等。这些问答的功用相当于一部信经或信条。 公谊会无外在的受洗和圣餐仪式,因他们认为在上帝的国度里弟兄相爱,团契是属灵方面的体验,而非俗世的经历,所以对于新教徒的接纳并没有仪式。公谊会信徒的子女一生下来就为该会会员。其它入会者则必须提出申请,参加聚会,经过彻底调查后才接受其申请。会员资格被记录在月会中。婚姻由聚会的成员监督。葬礼则尽量简单,包含有声与静默的祈祷,阅读一段经文,并由死者的朋友说一些发自内心的赞词。 1656年,奥斯汀(Ann Austin)、费希尔(Mary Fisher)首先到达新英格兰,受到迫害,英国当局通过严厉的法律反对他们。他们遭到监禁与驱逐,其它后至者则由—城被鞭笞到另一城,还有4位被吊死,其中包括一位名叫戴尔(Mary Dyer)的妇女。许多公谊会信徒逃到由威廉斯(Roger Williams)所建立的宗教绝对自由的殖民地罗德岛。1681年,彭威廉(William Penn,1666年加入公谊会)从查理二世处获得宾夕法尼亚的特许状,以偿付其父彭威廉爵士(Sir William Penn)所欠的16,OOO英镑债务。1682年,宾夕法尼亚被按宗教原则建立为一个“神圣实验区”,彭威廉最著名的成就是与印第安人维持友善关系。早期美洲的公谊会反对奴隶制度,新泽西好莱山(Mount Holly)的伍尔曼(John Woolman)即是最早的废奴主义者之一,其《日志》已成为古典名著。其它著名的反奴隶制人士有莫特女士(Lucretia Mort)与惠蒂尔(John Greenleaf Whittier)。南北战争前,许多公谊会信徒努力维持地下铁路车站的运转,以协助奴隶逃亡。该派对于其它社会改革有浓厚的兴趣。佛赖(Elizabeth Fry)女士大力鼓吹狱政改革。迪克斯(Dorothea Dix)致力于使精神病患获得较好的治疗。安东尼 (Susan B.Anthony) 女士和莫特都为女性参政的先驱。1827年,在费城年会和其它会议中,正统的公谊会信徒与哈克斯(Elias Hicks)的信徒间发生分裂,哈克斯提倡更自由的教义,反对长老们的权威。双方各自集会,一般称为“正统派”和“哈克斯派”。1946年11月,双方举行联合会议,此乃正统派与哈克斯派费城分支统一的开始。1955年3月,双方正式结合为“公谊会费城年会”。数月内,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其它年会也仿效,终于结束了持续128年之久的分裂。1845-1854年,公谊会信徒发生另一分裂事件。弗赖女士的兄弟格尼(Joseph John Gurney)与韦尔伯(John Wilbur)之间发生歧见,韦尔伯认为格尼的观点太过福音化,两者的信徒在新英格兰、俄亥俄与加拿大各自组会。19世纪公谊会退出世界活动,仅严格地监督其成员的生活,许多虔诚的信徒由于和其它信仰者结婚而被该会拒绝。 1970年代初期,全世界有大约200,000名成员,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有119,000人,英国与欧洲其它国家有24,000人,拉丁美洲有6,000人,非洲有45,000人。目前全世界约有信徒4 57,877人,主要集中在美国(131,018人)。信徒人数较多的其它国家还有:肯尼亚(33,000人)、英国(3万人)。其余分布于德国、荷兰、法国、瑞典、瑞士等国。于20世纪传播到非洲大陆。目前,非洲有信徒35,531人。参见“贵格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