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龚抱月 |
释义 | 龚抱月(1894~1986年),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晋江永宁(今属石狮市永宁镇)西厝村人。民国25年(1936年),随丈夫郑焕章携带女儿往菲律宾谋生。初居于贫瘠偏僻的米骨地区,生活十分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丈夫不幸逝世,抱月毅然挑起抚养和培育3个孩子的重担,在北甘马仁省乃乙社以卖薯粉果、豆芽、面包维持生计。她教子有方,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激发他们对事业的开拓精神。当地华侨都称她有孟母之风。在她培育下,其子郑周扬、郑周敏均成为商界巨擘,并形成实力雄厚的“郑氏集团”。 抱月对事业、人生、金钱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她经常告诫儿孙:一、金钱的价值不在保有,而在致用;不用的钱是死钱,无用的物是废物。二、多不足富,能用为富;用其当用,省其当省。三、人非生而富,富须靠自我的努力和智慧、勤劳来获得。四、俭朴是美德,但吝啬不是俭朴;消费是生活所必须,但消费不是浪费。五、如何用钱?自我生活要力求俭朴,社会公益应慷慨解囊,踊跃捐输。六、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七、郑氏事业,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她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需要三大因素:高超的智力、幸运和慷慨。因而在选择郑氏集团接班人时,她认为郑周敏的次女郑绵绵最具有这三大因素,由郑绵绵来接班最为理想。果然,在郑绵绵的主持经营下,亚洲信托公司一连数年盈利均领台湾300家大公司之冠。 抱月自身生活非常俭朴,但却乐善好施。她经常教导后辈:家族应对所得的祝福感恩,通过仁爱回报社会。每逢其诞辰,她必亲自到养老院、孤儿院、崇仁医院免费部及其他收容所分发慈善款。她赈贫济病,对贫苦无依的老人和孤儿充满爱心。菲律宾有五任总统先后颁予她“菲国最伟大的模范慈善母亲”称号。 抱月非常关心住居国菲律宾的教育事业。1968年,为乃乙中华中学捐建“抱月大厦”,同时还每年捐献数百万元作为学校及华人社团各种慈善活动经费。 1972年,抱月寿辰前夕,适逢菲律宾中南吕宋岛遭受水灾,她即令儿子取消寿庆宴会,谢绝亲朋应酬,把所节约的资金全部捐献给灾民。同时,还命郑周扬、郑周敏昆仲,拨出菲币30万元,设立“郑龚抱月慈善基金会”。1977年,该基金会资金增至菲币200万元,并定名为“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除每年所提利息全部作为慈善福利捐款外,并逐年增加基本数额,以利长远资助教育、文化、体育和各种社会福利事业。 80年代初,菲华商联总会呼吁菲华富商捐献公校校舍给贫穷的农村地区,“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积极响应,并为原居住地北甘马仁省捐建多座校舍。 每值菲律宾出现灾情,她都特别关注,并给予有力支持,1985年菲律宾遭大台风袭击,该基金会捐款菲币数以百万计。 历年圣诞节至新年这段期间,“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即在菲开展全国性济贫活动。基金会人员不分假日节日,辗转于穷乡僻壤分赠礼品,为贫困的民众提供帮助,备受议员、群众欢迎,并受地方官员的赞扬。 1986年,抱月逝世于菲律宾。守灵期间,前往吊唁致哀者累计1万多人,备极哀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